三国志吧 关注:98,725贴子:641,756
  • 22回复贴,共1

今人点校《三国志》的一些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22 12:10回复
    最近看到一些讨论《三国志》版本的帖子,因此有些感想。
    今人点校《三国志》版本,影响最大的是陈乃乾点校的中华书局版,其他版本虽然点校者不同,但很多地方都参考了这个版本,或者干脆说,大部分都是照抄中华书局版,因此我们目前看到的简体横排版的《三国志》,都大同小异。我这里主要就讨论中华书局点校版的问题。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22 12:15
    回复
      中华书局版的出版说明中,说自己是参照了百衲本、武英殿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本,择善而从,但实际上主要参考的还是百衲本。如《张辽传》:“辽督张郃、牛盖等讨兰”一句,其他版本“牛盖”都做“朱盖”,只有百衲本作“牛盖”。百衲本这个地方是影印的宋绍熙本,也叫建阳本,元大德本,以及朝鲜刻本都是写作“牛盖”,但是明以后的其他版本都是写作“朱盖”,宋绍兴衢州本这一页不存,目前只能看到明嘉靖补刻,我见到的两种补刻本也都是写作“朱盖”。据“風定軒窗飛豹腳”考证,南宋郑樵《通志》,以及南宋萧常《续后汉书》也都写作“朱盖”。又,“朱盖”又见于《徐晃传》,“牛盖”则未见其他记载。宋绍熙本的“牛盖”可能是错的,元大德本就是覆刻的绍熙本,朝鲜版本情况我不是太清楚,推测可能也是来自于这个版本。百衲本影印绍熙本,中华书局又采纳了百衲本,而不用其他版本说法,可能也跟着错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22 12:33
      回复
        中华书局点校本,本身是有很大成绩的,其成绩主要是综合了前人的很多研究成果,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前人有争议,但是今人并非不能研究出成果的,并没有进一步研究。
        如《明帝纪》:“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一句,《三国志集解》引钱大昭曰:“太和元年,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四年,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骠骑下无‘大’字,疑衍文。”钱大昭已经指出错误了。
        但是后面又引周寿昌曰:“懿本抚军大将军,或因晋骠骑遂留‘大’字,此一时事故,后仍旧制,去‘大’字。又案其时镇军、征东俱称大将军,殆魏初制未定也。”
        最后卢弼又指出《晋书·宣帝纪》亦作“骠骑将军”。
        前人有争议,可以理解,今人点校就是要辨析哪一种说法正确,然后择善而从,而不是前人有争议,我就无所适从,干脆不研究,要不然要你点校干啥?直接把前人考证一摆不就可以出版了?
        很显然周寿昌的说法是错的,钱大昭和卢弼共指出三处司马懿官职是“骠骑将军”没有“大”字的证据,另外《王粲传》注引《吴质别传》引用吴质的话“骠骑将军司马懿,忠至至公,社稷之臣也。”也可以证明司马懿的官职名无“大”字。
        因为抚军大将军有“大”,迁骠骑就要加“大”的说法同样不成立。王昶以征南大将军迁骠骑将军,也没有加“大”,和“一时事故”有啥关系?
        镇军、征东加“大”,是“制未定”的说法同样不成立。曹休的征东大将军,是征东将军升迁为征东大将军,所以曹魏官制就是人家官职就该有“大”。
        这个问题今人研究出结果并不难,既然前人钱大昭都指出错误,为何点校工作没有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2-22 12:57
        回复
          《明帝纪》:“右将军张郃击亮于街亭”一句,《三国志集解》:“本《志·张郃传》云:‘以郃为左将军’,不云为右将军也。”卢弼已经指出,《明帝纪》和《张郃传》说法不同,当然,他的工作也没做到位,没有进一步辨析哪一种正确。但这并不是今人点校工作偷懒的借口。
          辨析张郃的官职是左将军还是右将军,这个工作今人完全可以做。《徐晃传》:“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徐晃为右将军,则张郃必定不为右将军。张郃不为右将军,就证明张郃为左将军的说法是正确的。
          又,《文帝纪》注引《魏书》引用曹丕诏书“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也可以证明张郃的官职是左将军而非右将军。
          前人已经指出异同,给今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为什么今人不能更进一步去研究呢?难道我们今人只会吃老本,坐享其成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2-22 13:14
          回复
            前面两个问题是前人指出问题,而点校工作没有做,原著错了,仍然跟着错。另外一个问题更加严重,就是前人的观点错了,今人点校仍然不加辨析,把原来没错的地方改成错误的。
            《吕布传》:“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校记说“据《宋书·百官志》改”。
            《三国志集解》:“《通鉴》作‘奋武将军’”后面又引潘眉曰:“‘奋威’当做‘奋武’,《宋书·百官志》:‘奋武将军,汉末吕布为之。’《后汉书》亦误作‘威’。”
            很显然,点校本是采用潘眉的说法,但是问题来了,潘眉都说了《后汉书》也和《三国志》同样错了,你为啥不想想,可能是《三国志》和《后汉书》互相可以证明,是《宋书》和《资治通鉴》错了呢?即使你拿不准,你为啥不参考一下《后汉书》的点校者呢?结果同样是中华书局点校版,《三国志集解》写了《三国志》错了,点校本《三国志》就照着改。《后汉书集解》没说《后汉书》错了,即使《三国志集解》说《后汉书》错了,《后汉书》也不改。你们中华书局只会自己管自己的,《三国志》点校只看《三国志集解》,《后汉书》点校只看《后汉书集解》是吗?但是你们能不能统一一下,吕布到底是奋威将军还是奋武将军?
            另外《三国志集解》说了《宋书·百官志》写吕布为奋威,你就只知道《宋书·百官志》,其实比《宋书》更早的袁宏《后汉纪》就同样写了吕布为奋威将军,点校者就不知道,可见工作做的有多粗糙。
            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三国志·公孙瓒传》:“会董卓至洛阳,迁虞大司马,瓒奋武将军,封蓟侯。”《后汉书·公孙瓒传》同样记载公孙瓒“拜奋武将军,封蓟侯”。都可以证明,此时,朝廷封的奋武将军是公孙瓒,吕布要想担任奋武将军,就需要公孙瓒迁官,把奋武将军的官职让出来。而公孙瓒迁前将军的时时间,只能在前将军出现空缺以后,而前将军赵谦迁司徒是在李傕执政之后,故王允当政时公孙瓒不可能迁前将军,仍然是奋武将军。由此可知,王允不可能以吕布为奋武将军,吕布的官职只能是奋威将军。《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说法是正确的,《后汉纪》、《宋书》、《资治通鉴》以及潘眉的说法是错误的。
            前人正确的研究成果,固然可以采纳,但是不能前人的所有观点都全盘接受,要不然你点校工作是干啥的?你们的点校难道只是照抄吗?潘眉说《三国志》和《后汉书》是错的,他的证据只有一本《宋书》。你都不想想《三国志》、《后汉书》这两本专门记载汉末三国历史的书和《宋书》相比,谁更有说服力吗?
            像你们这样,把原书正确的地方改成错误的,要误导多少人,你们想过吗?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2-22 13:47
            回复
              其实校对官名比校对其他要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同一个官职,朝廷只能有一个。敌对势力除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2-22 14:14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问题,不是《三国志》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献帝纪》。前面几个问题,都出在照搬前人观点,前人怎么说,我就怎么改。前人有争议,虽然原书就是错了,我也置之不理。这个问题是前人指出来了,也没有争议,我仍然不改。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是燕京晓林发了一个帖子,探讨董承何时迁卫将军,中间引用了《后汉书·献帝纪》:“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他还在一本正经的研究董承迁辅国将军后何时又改回卫将军。我本来没注意这一段,但是一看他引用这段话就发现有问题,因为我印象中,董承是后来由卫将军迁车骑将军,而伏完此时应该是辅国将军,因此第一印象就是觉得中间这个“为”字是衍文。一查古籍,发现宋本《后汉书》,刘颁就指出这个问题了,后面各版古籍基本都有刘颁的考证,不知为何中华书局点校本未能采纳。就算你认为刘颁说的不一定对,你也可以多查一些资料吧?别的资料不要求你查,你自己点校的《后汉书·董卓传》:“于是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余人为列侯。”这个证据够不够充分?你点校《后汉书》,难道连《后汉书》都不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2-22 14:16
                回复
                  即便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相,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史家惯例也是把前人的不同观点并列摆出,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
                  没人会把前人的观点以“存在错误”为由就给删了。
                  而即便是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相,以三国吧和三国志吧的吧务为骨干的“贴吧点校版《三国志》”也少有在前人的“错误”后面加上自己的“辨析”的。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2-22 14:32
                  回复
                    曹丕即位后张郃左将军徐晃右将军是绝对没错的,我觉得问题在于后面是否可能存在变化,比如三少帝纪载正始四年左将军徐晃从祀?
                    当然本传并没记载变化,不排除是两纪都写错了一次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2-22 16:16
                    收起回复
                      张郃为左将军,徐晃为右将军,另外还有这个证据。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2-22 16:41
                      收起回复
                        多一点这样的帖子


                        IP属地:浙江12楼2023-02-23 09:20
                        回复
                          陈乃乾点校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迄今也不说书局没进步,至少进步很少,还有新的错误。
                          要解决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书局认真对待,那就从自己做起呗。


                          IP属地:江西13楼2023-02-23 13:10
                          回复
                            好帖子要共享。


                            IP属地:浙江14楼2023-02-23 14:16
                            回复
                              可以,很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03-28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