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翻砂和明代天工开物描述的应该不一样,按天工开物描述的是先把砂箱填满型砂然后摆放母钱这里注意是摆放不是马上印压,而是把另一个砂箱同样填满锤实后扣在前面已经摆放了母钱的沙箱之后在进行下压使母钱同时在上下两个沙箱上印出钱模,然后翻转沙箱母钱会自然跌落到第二个沙箱上面如此反复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母钱体薄边道修成鱼脊形,这样的翻砂极大的减少了摇头叠字的发生;而宋以前翻砂学界普遍认为是两箱操作,真正的两箱操作是先把母钱摆放于沙箱底部,然后填满型砂锤实后翻转沙箱把镶嵌上母钱的一面朝上,然后清理母钱的穿口后叠放第二个沙箱,在填满型砂锤实后分开两个沙箱。然后由人工把第一个沙箱里面的母钱拔出来,由于是人工拔出母钱存在着操作不当二次压印钱模的可能所以宋钱有很多摇头叠字出现。崇宁通宝折十钱体边道宽如果做成鱼脊边道像天工开物描述的那样操作同样由于边道宽同时两箱型砂锤实的软硬不同造成母钱在两箱压进深度不一样,如果有母钱压进深度超过母钱的二分之一则边道的另一面鱼脊面会被挤满型砂造成母钱被卡,翻转的时候就不会自然跌落到第二个沙箱上面造成麻烦,所以崇宁通宝母钱是直边而且直边要有拔模梯度,这样有利于人工拔模。崇宁通宝没有雕母,是因为宋朝处于范模铸钱和翻砂铸钱的过度期,其范模铸造的钱币精美度相较于翻砂铸造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铸造速度慢成本高,任何一枚范模正常铸造的钱币都可以当翻砂铸造的母钱使用。只是普通范模没有把边道做成用于铸造母钱的拔模梯度,宋朝的母钱是有专门设计了边道拔模梯度的范模铸造的,省去了雕母的这一步 。操作的时候母钱字面朝向第二个沙箱,两箱分开的时候母钱被下面的沙箱嵌埋着所以即使字体没有拔模梯度也不会受影响。下面的是一枚由范模铸造的崇宁通宝母钱,边道直边有拔模梯度正面直径34.6毫秒,背面直径34.1毫秒,正背面有0.5毫秒的拔模梯度,厚度2.8毫秒,外轮宽度1.9毫秒。正面字面的地章在通字边有一条范模细微裂隙被灌注铜液的痕迹。这条痕迹在翻砂铸造里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