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中期执政二三十年的相王和皇帝,其形象一直被扭曲得厉害,特别是近几十年,其形象被更进一步扭曲。
首先驳斥“殷浩被废后,司马昱就被桓温架空”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晋书桓温传》言,“自此(殷浩被废后)内外大权一归温矣。”事实上,殷浩被废一事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当时,司马昱以王述接任殷浩为扬州刺史,豫州和徐兖都督是忠于朝廷的谢尚和荀羡。
另外,桓温废立后,也根本没架空司马昱。桓温本来打算北伐前燕成功后求九锡,但是他打了败仗,又陷入和司马昱的交着状态。
中枢的大臣忠于司马昱,扬州军也还在其手中。桓温自身又北伐战败,名实顿减,根本无力架空司马昱。
司马昱即位后,桓温请杀武陵王(以试探司马昱),未成功,桓温控制不了司马昱。《建康实录》载:“既而,温寻又谋新蔡王晃反,与晞连结殷涓及太宰长史庾籍等同谋,收付廷尉。奏请诛二王,帝对之泣,不许。温固执之,帝手诏答温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温览之,流汗变色,不复敢言。帝先历宰三世,温素敬惮。及帝即位,温欲上事自陈,帝引见,对之悲泣,温惧无色。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帝知而安慰之,寻大赦天下,以温为丞相,温不受。辛酉,温旋白石,因上镇姑孰……既还故孰,帝使侍中王坦之数征为相,辞不受。”
“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他怕被司马昱控制起来,就赶紧离开建康。司马昱去世后,他才谋划发动政变篡位。
《建康实录》:“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有簒夺之志,顿兵新亭,欲诛执政而废帝(孝武),召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将害之。”
不过,他也没真下手,不久病死。
一些文章说司马昱即位后受辱,处处受屈,这纯粹是想当然的说法。桓温要有这个能耐,有这个功夫,去向司马昱讨要九锡,发动武装夺权,不更好吗?
虽然桓温废立让司马昱陷入被动局面,司马昱即位后也确实忧心忡忡,可他根本谈不上受辱,连处处受屈都谈不上,顶多有些受屈。
首先驳斥“殷浩被废后,司马昱就被桓温架空”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晋书桓温传》言,“自此(殷浩被废后)内外大权一归温矣。”事实上,殷浩被废一事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当时,司马昱以王述接任殷浩为扬州刺史,豫州和徐兖都督是忠于朝廷的谢尚和荀羡。
另外,桓温废立后,也根本没架空司马昱。桓温本来打算北伐前燕成功后求九锡,但是他打了败仗,又陷入和司马昱的交着状态。
中枢的大臣忠于司马昱,扬州军也还在其手中。桓温自身又北伐战败,名实顿减,根本无力架空司马昱。
司马昱即位后,桓温请杀武陵王(以试探司马昱),未成功,桓温控制不了司马昱。《建康实录》载:“既而,温寻又谋新蔡王晃反,与晞连结殷涓及太宰长史庾籍等同谋,收付廷尉。奏请诛二王,帝对之泣,不许。温固执之,帝手诏答温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温览之,流汗变色,不复敢言。帝先历宰三世,温素敬惮。及帝即位,温欲上事自陈,帝引见,对之悲泣,温惧无色。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帝知而安慰之,寻大赦天下,以温为丞相,温不受。辛酉,温旋白石,因上镇姑孰……既还故孰,帝使侍中王坦之数征为相,辞不受。”
“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他怕被司马昱控制起来,就赶紧离开建康。司马昱去世后,他才谋划发动政变篡位。
《建康实录》:“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有簒夺之志,顿兵新亭,欲诛执政而废帝(孝武),召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将害之。”
不过,他也没真下手,不久病死。
一些文章说司马昱即位后受辱,处处受屈,这纯粹是想当然的说法。桓温要有这个能耐,有这个功夫,去向司马昱讨要九锡,发动武装夺权,不更好吗?
虽然桓温废立让司马昱陷入被动局面,司马昱即位后也确实忧心忡忡,可他根本谈不上受辱,连处处受屈都谈不上,顶多有些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