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34贴子:21,447
  • 19回复贴,共1

且国故也是什么意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齐人或为孟氏谋,曰:“鲁,尔亲也。饰棺置诸堂阜,鲁必取之。”従之。卞人以告。惠叔犹毁以为请。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齐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葬视共仲。
这一段中的且国故也是什么意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5-09 14:24回复
    直接看杨伯俊先生的注解就可以。
    【为孟氏,且国故也。】这两句是在解释为什么《春秋》要记载「齐人归公孙敖之丧。」这件事情。
    【且国故也。】字面意思就是,因为【公孙敖】是鲁国的公族,所谓的国之公族嘛。是比较重要的人物,所以《春秋》要特意记载这件事情。
    本来《春秋》只记大事,是不应该记载这样的小事的。
    另外,所有的《书曰:xxx xxx》通常认为不是《左传》的原文,是西汉的刘歆自己加的。


    IP属地:河南2楼2023-05-09 18:50
    回复
      这段就把鲁三桓之一的孟孙这支写的很惨,鲁僖公后期到鲁文公时期,东门襄仲权倾一时,公孙敖与襄仲因夺莒女起矛盾而携公款出奔,鲁公偏向东门,孟氏被整个鲁朝打压,三桓势力受压制。
      看“且国故也”提醒读者就很讽刺,似乎孟氏已是落魄公族。
      另“葬视共仲”这个罪名也够大,庆父可是弑君者,国有权臣,私忿大于制度。
      同意2楼说的这句为后人所加的评论。“齐人送之,葬视共仲”。语句已很完整。


      IP属地:上海4楼2023-05-10 10:26
      收起回复
        公孙敖死在了齐国,但是他应该还有很多跟班,和他的尸体一块滞留在齐国。传文中的齐人或为孟氏某这一句中的孟氏,应该就是指滞留在齐国的公孙敖的跟班,饰棺置诸堂阜应该也是这些跟班做的,后边又说齐人送之,说明齐国人并不想阻拦公孙敖的尸体回鲁国,只不过鲁国不允许,所以这些跟班和尸体只好滞留在齐国,齐国说不定还得供这班人吃饭,所以巴不得这班人赶快回鲁国,但是鲁国不允许他们入境。这里的且国故也,应该是且是国家允许了的意思,而不是且是在国家的帮助下才回国了的意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5-10 12:14
        回复
          左氏篇末解经者甚多,而此节则是在叙事中间加入解经者。“取而殡之”、“葬视共仲”本应相连,中间插入了解经之语“齐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5-10 12:32
          回复
            有点长,回复在此楼
            鲁国执政打压孟氏,公孙敖的遗体是正常回不了鲁国。要齐人帮“谋”和惠叔“毁以为请”打悲情牌。
            “且为国故”这里不能解释成:为鲁国的缘故,鲁志。杨伯峻解:为鲁国公族,正确。原因很明确:鲁国不希望公孙敖遗体回来,迫不得已拿回棺材,也不给平反。
            这时的孟孙的境遇,和三桓在后期的三分公室把持国政的强盛,不可不谓落魄。
            这段可以和鲁昭公出奔对看。“公薨于乾侯”“葬昭公於墓道南...孔子溝而合诸幕”
            大家可以找出各种昭公不能回鲁国的原因,齐国晋国各诸侯不真心帮忙啊,昭公手下不肯回啊,很明确就是三桓尤其是季氏不想让昭公回国。最终迎丧回鲁国,安葬地点也是贬昭公。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5-10 14:58
            收起回复
              齐人何以自信"鲁必取之"?惠叔毀以为请者,动之以情,"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饰棺置诸堂阜,施之以舆论,庆父之罪尚有共之谥号,鲁君有何理由不让公孙敖归葬鲁国?故曰"为孟氏,且国故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5-10 23:06
              收起回复
                为孟氏,且国故也。解释“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这句从语法上看,先书“孟氏”,后书“且”+“国故”也,按杨伯峻的解,这句补齐省略词,就是:(齐人)因为孟氏(的请求),而且(死者为)鲁国(的公族)的原因
                如果是因为鲁国的请求,可以直接写“鲁志也”
                文公十四年,九月卒于齐,告丧,请葬,弗许。
                很明显,孟氏请归葬,鲁国不允许。
                我们抛开杨伯峻的解,这句直译为:(齐人)因为孟氏,而且因鲁国的缘故。
                这里就有些概念模糊,鲁国的缘故,并不是鲁国的意志
                文公十五年,齐人或为孟氏谋...鲁必取之...毁以为请。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
                解释成鲁国的缘故,也是因齐人和孟氏的计谋和朝堂上的表演,鲁国于道义上被迫取而殡之。
                所以,看了前后文,了解具体过程,而且“且国故也”这条是后人加的解释经文的评论,于左传的原义有画蛇添足之嫌,可看个人的理解。


                IP属地:上海11楼2023-05-11 12:05
                收起回复
                  回去看了经书,再浅谈见解。先谈结论,国故应该是齐国国家变故之意思,具体指文十四年岁末齐国弑君之变故。
                  为孟氏,且国故也,这句话无疑是解释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句的,书曰这句话,大有玄机,有点微言大义,正常写法应该是齐人赉归公孙敖之丧,如同隐元年天王使宰来归惠公仲子之赗,来归,赉归即是赉馈。此处齐人归(馈)公孙敖丧,何以不书赉(来),为什么不用平常的重礼吊丧?怕读者发疑问,于是来了句解释:为孟氏,且(为)国故也。至于为什么左传这样说,我不敢乱言,只能瞎猜:因为他是受人鄙视的孟氏,故贱之?因为齐国自己有国难不暇,故轻之?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5-11 13:38
                  收起回复
                    遗体让回不回决定在于文公,不在于其他贵族,你是文公也不会听其他人的,很简单,完全搞垮了孟氏,对文公自己没好处,不如让孟氏感恩戴德,这是权利平衡之术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5-11 14:24
                    回复
                      我觉得有没有可能为孟氏且国故也中间不应该加逗号,应该是为孟氏且国故也,且是一半一半的意思,是个连接词,这句是评价齐国归公孙敖之丧的动机,一半是可怜孟氏,给孟氏做好事,一半是也想通过把孟氏之丧送回去,成为一段外交佳话,增进齐国和鲁国的国际友谊。这是说促成这件事情的原因,一半是齐国看孟氏可怜,想发善心帮助孟氏,一半是因为齐国想和鲁国交好,这两个原因各起了50%的作用,共同促成了这件事情。若是只是齐人可怜孟氏,没有想和鲁国交好的原因,是不足以让齐人劳师动众送孟氏之丧到鲁国的。打个比方,吕不韦在赵国看到秦始皇的父亲很可怜,就想要帮助他,可是这个帮助行为并不是只因为自己内心的善良激发的,一半是自己内心的善良激发的,一半是帮助始皇父亲,就能在秦国使自己获得利益激发的,若纯靠自己内心善良的激发,激发不出这么大的行为。为孟氏且国故,就是为孟氏和国故,用且字,而不用和字或者与字,是因为且字比这两个字更能表达一半一半的意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5-11 15:16
                      回复
                        我觉得用现代英国来作举例:
                        比如英王爱德华八世,为了辛普森夫八放弃了王位,余生基本上在法国度过。即便这样一位被英国皇室排斥的前国王,在法国去世,葬礼也不能由法国随便办理,多少也要经由英国点头。


                        IP属地:浙江16楼2023-05-11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