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期的老国标电动车,包括过去和在产的电摩很多都是11-13cm的离地高度。
首先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电仓可以放置电池,解放坐桶的空间。其次电池放在脚下,整车重量配比更均衡,重心降低后行驶更稳定。这个高度除非走烂到不行的高度起伏路,或直接下较高的台阶才会打底,正常行驶不会有任何问题。
随着前几年新国标政策,12寸轮毂被普及,好处是通过率的确比10寸好,但坐桶电池设计+变大的轮毂,让整车重心偏高,行驶的操控性乐趣大大减低。甚至随着更换第三方避震后,坐上去的感觉像在骑马。
还有一点,新车还没有加完中撑的照片出来,很多都是斜撑的照片,所以看着很低。我的M+斜撑也是这样低,我这台开了5年1W6公里的车,原厂减震我载个
人加一起400斤都没曾打过低,何况MQIL后减震有预载调整,除非你车不当车,看到高台阶往下冲,再好的车都要打底。
随便放一些小牛以及九号的原厂车姿态
给大家比对,我只能说我们还没有设计师懂….
首先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电仓可以放置电池,解放坐桶的空间。其次电池放在脚下,整车重量配比更均衡,重心降低后行驶更稳定。这个高度除非走烂到不行的高度起伏路,或直接下较高的台阶才会打底,正常行驶不会有任何问题。
随着前几年新国标政策,12寸轮毂被普及,好处是通过率的确比10寸好,但坐桶电池设计+变大的轮毂,让整车重心偏高,行驶的操控性乐趣大大减低。甚至随着更换第三方避震后,坐上去的感觉像在骑马。
还有一点,新车还没有加完中撑的照片出来,很多都是斜撑的照片,所以看着很低。我的M+斜撑也是这样低,我这台开了5年1W6公里的车,原厂减震我载个
人加一起400斤都没曾打过低,何况MQIL后减震有预载调整,除非你车不当车,看到高台阶往下冲,再好的车都要打底。
随便放一些小牛以及九号的原厂车姿态
给大家比对,我只能说我们还没有设计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