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于岚岚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11
职称:副教授
民族:汉
籍贯:天津市
最终学位:博士
学术头衔/兼职
研究方向
电分析化学, 生物分析
主要学习、科研和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7.08-2016.12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师
2002-07-2007.04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 博士
1998.09-2002.07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士
1995.09-1998.07大连市第一中学
1992.09-1995.07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
1986.09-1992.07大连市西岗区九三小学
代表性教学成果与荣誉
2017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理科)一等奖,并荣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2018年获郑州大学2016-2017和2017-2018两学年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2019年获第十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2011年荣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被评为郑州大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双活性序列的环状抗菌肽设计及抗菌肽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理研究(No. 21002093)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于内毒素结合序列的新型抗菌肽设计及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理研究(No.20090450936)
二、论文论著
三、科技奖励
2013年论文《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活性研究及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的计算模拟》 获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13年论文《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硫堇/纳米金共价修饰玻碳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获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8年论文《A sensitive and low toxicity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2,4-dichlorophenol based on the nanocomposite of carbon dots, hexadec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nd chitosan》获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四、专利
制作纳米铂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及利用该电极检测雌二醇的方法(ZL 2014 1 0483353.1)
五、其他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11
职称:副教授
民族:汉
籍贯:天津市
最终学位:博士
学术头衔/兼职
研究方向
电分析化学, 生物分析
主要学习、科研和工作经历
2016.12-至今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7.08-2016.12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师
2002-07-2007.04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 博士
1998.09-2002.07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士
1995.09-1998.07大连市第一中学
1992.09-1995.07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
1986.09-1992.07大连市西岗区九三小学
代表性教学成果与荣誉
2017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理科)一等奖,并荣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2018年获郑州大学2016-2017和2017-2018两学年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2019年获第十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
2011年荣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被评为郑州大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双活性序列的环状抗菌肽设计及抗菌肽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理研究(No. 21002093)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于内毒素结合序列的新型抗菌肽设计及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理研究(No.20090450936)
二、论文论著
三、科技奖励
2013年论文《新型抗菌肽的设计、活性研究及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的计算模拟》 获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13年论文《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硫堇/纳米金共价修饰玻碳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获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8年论文《A sensitive and low toxicity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2,4-dichlorophenol based on the nanocomposite of carbon dots, hexadec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nd chitosan》获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学术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四、专利
制作纳米铂和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及利用该电极检测雌二醇的方法(ZL 2014 1 0483353.1)
五、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