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我还是抽空去看了《唐山》。
之所以想称它为《唐山》,只是觉得,“地震”只是个符号。 而且,我也不希望这部片子挂上一个用别人的伤口去赚钱的口碑。
电影剧情很简单,叙事也很普通,没有其他特别的地方。不过是说了一家子人32年的聚散。 不过觉得叙事方面有点粗糙,广告植入得也太生硬。 或许这就像之前的《集结号》一样,终究,“大片”和“大师”就是那一步之遥。
这部片子,没有像我预期的一样,让我眼泪泉涌。 整部片子只在32年后失散的母子相见时,母亲给女儿跪下的那一下让我流了几滴泪。 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 抛掉“稀里哗啦”,丢掉“梗咽抽泣”。
深刻,就是那在不经意间悄悄的在内心最深处轻轻泛起一点涟漪的东西;而这涟漪,一波又一波在心底永远不停歇。无论多久,或许微小,却成为永恒。
嚎啕,那不是深刻,那是发泄而已。所以,影院里的人大多都只是发泄了。
我在想,唐山人和四川人看了这部电影的时候,过程中安静、嘘气的气氛肯定要比哽咽多。
那,它带给我的是深刻么?
算不上。但又像。
为什么?我不是门外汉。我庆幸自己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去经历它们。 当然,我不是唐山人,也不是四川人。.
就像那些被讲故事的人给感动得不能自已的听众一样,常常讲故事的人,也就是那些经历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感触。因为他们成长了,那些东西已经成为“业”。
然而,我终究不是不能被煽动得流泪。
一个孩子的童年被阴影扭曲了,带着怨恨和委屈走过青春,这是多么大的伤害。 我为的是这点。
因为这点我明白。
我明白一个孩子要在没有任何的帮助下自我修复那些阴影是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的;或许这需要天赋,需要觉悟。
对,32年后母亲给孩子下跪道歉的那一刻我流泪了。 因为我从她身上得到了我内心想要的东西。 在痛快之余,作为旁观者又解到了事情真相的那些“不得已”,更有懂事的“悲哀”——懂事意味着你不能抱怨,要明了,要坚强。 或许这是大人施给孩子的一套至高无上的法典:“懂事”的枷锁。 一旦孩子被套上“懂事”,就得坚强,就得残“忍”,就得默默,就得成熟。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不该成熟为何要催熟?
——————————————————————————————————————————————————————————
在台里实习,有个实习生,跟我们一样大。 特别的是,她是在美国长大的长沙人。
其实没有见到她人之前,她就已经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我第一天去台里办实习手续的时候就听见了接待老师的电话,电话内容大概是一个在美国念大学的学生要来台里实习,而且,一没有学校开具的介绍信,二没有无犯罪记录证明。 要来实习是个大问题。
当时想来,这位可爱的美国朋友要在“有中国特色”行业里实习,恐怕是个难题吧。
没曾想,我第一天去报到就看见了她。
虽然那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第一眼就认出了她。 她身上的气味,她讲话的感觉,她那往后捋头发的动作,让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来自美国的朋友。 但是,她是长沙人。
之所以想称它为《唐山》,只是觉得,“地震”只是个符号。 而且,我也不希望这部片子挂上一个用别人的伤口去赚钱的口碑。
电影剧情很简单,叙事也很普通,没有其他特别的地方。不过是说了一家子人32年的聚散。 不过觉得叙事方面有点粗糙,广告植入得也太生硬。 或许这就像之前的《集结号》一样,终究,“大片”和“大师”就是那一步之遥。
这部片子,没有像我预期的一样,让我眼泪泉涌。 整部片子只在32年后失散的母子相见时,母亲给女儿跪下的那一下让我流了几滴泪。 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 抛掉“稀里哗啦”,丢掉“梗咽抽泣”。
深刻,就是那在不经意间悄悄的在内心最深处轻轻泛起一点涟漪的东西;而这涟漪,一波又一波在心底永远不停歇。无论多久,或许微小,却成为永恒。
嚎啕,那不是深刻,那是发泄而已。所以,影院里的人大多都只是发泄了。
我在想,唐山人和四川人看了这部电影的时候,过程中安静、嘘气的气氛肯定要比哽咽多。
那,它带给我的是深刻么?
算不上。但又像。
为什么?我不是门外汉。我庆幸自己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去经历它们。 当然,我不是唐山人,也不是四川人。.
就像那些被讲故事的人给感动得不能自已的听众一样,常常讲故事的人,也就是那些经历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感触。因为他们成长了,那些东西已经成为“业”。
然而,我终究不是不能被煽动得流泪。
一个孩子的童年被阴影扭曲了,带着怨恨和委屈走过青春,这是多么大的伤害。 我为的是这点。
因为这点我明白。
我明白一个孩子要在没有任何的帮助下自我修复那些阴影是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的;或许这需要天赋,需要觉悟。
对,32年后母亲给孩子下跪道歉的那一刻我流泪了。 因为我从她身上得到了我内心想要的东西。 在痛快之余,作为旁观者又解到了事情真相的那些“不得已”,更有懂事的“悲哀”——懂事意味着你不能抱怨,要明了,要坚强。 或许这是大人施给孩子的一套至高无上的法典:“懂事”的枷锁。 一旦孩子被套上“懂事”,就得坚强,就得残“忍”,就得默默,就得成熟。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不该成熟为何要催熟?
——————————————————————————————————————————————————————————
在台里实习,有个实习生,跟我们一样大。 特别的是,她是在美国长大的长沙人。
其实没有见到她人之前,她就已经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我第一天去台里办实习手续的时候就听见了接待老师的电话,电话内容大概是一个在美国念大学的学生要来台里实习,而且,一没有学校开具的介绍信,二没有无犯罪记录证明。 要来实习是个大问题。
当时想来,这位可爱的美国朋友要在“有中国特色”行业里实习,恐怕是个难题吧。
没曾想,我第一天去报到就看见了她。
虽然那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第一眼就认出了她。 她身上的气味,她讲话的感觉,她那往后捋头发的动作,让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来自美国的朋友。 但是,她是长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