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秦铁柱的《两汉列侯问题研究》。
有的列侯同时接受了复家和绍封,但更多的列侯只有复家。比如宣平侯张敖玄孙,元康四年诏复家,元始二年又绍封,千户。
詔复家和绍封的区别就是复家是恢复列侯家族的一部分特权,比如免除失去列侯爵位的功臣后裔的赋税徭役,并赐金钱以助其供奉祭祀功臣祖先。但不给予食邑与封国。
绍封就是完全恢复一个列侯家族的特权与食邑封国,但更换食邑封国。可以看萧何后人,绍封的侯爵中有一部分不是原来的瓒侯,而是武阳侯、筑阳侯。
虽然复家不等于绍封,但也是可以传续的(只不过有的列侯复家之后只享用了一世)。
比如赤泉侯杨喜的复家就传了几代,直到元始二年不再复家。
元康四年,喜玄孙茂陵不更孟尝诏赐黄金十斤,复家。 六世
子恢代复。七世子谭代。八世
子并代,永始元年,赐帛百匹。元始二年,求复不得——《汉书·高帝功臣表》。
复家实际上也非常严格,不是嫡长子也不能代复,尽管复家只有列侯的一部分特权待遇,并没有列侯应有的食邑户数。
昌圉侯旅卿的玄孙在元康四年复家,然后六世子赐代,死,无子,绝。有同产子,元始二年求不得——《汉书·高帝功臣表》。
列侯的继承只要是嫡子或者经过特许的庶子且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就100%继承,但是绍封和复家就必须有皇帝的特典恩旨。
大汉第一功臣萧何家并没有享受复家待遇,因为人家前脚失侯后脚就绍封了。
周勃等有资格绍封的功臣后人在复家时并没有备注户数但绍封时都备注了,无一例外。
元康四年,勃曾孙槐里公乘广汉诏复家。元始二年,侯共以勃玄孙绍封,千户。
“元康四年,摯曾孫項圉大夫常驩詔復家,死,亡子,絕”,从这句话来看,复家并不是恢复侯爵,因为得到复家的人在法律意义上仍然属于庶人,死后不能用贵族的“薨”,而只能用庶人的“死”。
从复家的定义上看,宣帝也是很英明的。法律(非军功不得封侯)和人情(兴灭国继绝世)兼顾,并不偏私。也就是说,宣帝的复家和王莽的绍封并不是一回事,宣帝复家只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给予贵族一定的政治优待,而王莽绍封纯粹就是为了收买贵族而破坏规则要百姓买单。
有的列侯同时接受了复家和绍封,但更多的列侯只有复家。比如宣平侯张敖玄孙,元康四年诏复家,元始二年又绍封,千户。
詔复家和绍封的区别就是复家是恢复列侯家族的一部分特权,比如免除失去列侯爵位的功臣后裔的赋税徭役,并赐金钱以助其供奉祭祀功臣祖先。但不给予食邑与封国。
绍封就是完全恢复一个列侯家族的特权与食邑封国,但更换食邑封国。可以看萧何后人,绍封的侯爵中有一部分不是原来的瓒侯,而是武阳侯、筑阳侯。
虽然复家不等于绍封,但也是可以传续的(只不过有的列侯复家之后只享用了一世)。
比如赤泉侯杨喜的复家就传了几代,直到元始二年不再复家。
元康四年,喜玄孙茂陵不更孟尝诏赐黄金十斤,复家。 六世
子恢代复。七世子谭代。八世
子并代,永始元年,赐帛百匹。元始二年,求复不得——《汉书·高帝功臣表》。
复家实际上也非常严格,不是嫡长子也不能代复,尽管复家只有列侯的一部分特权待遇,并没有列侯应有的食邑户数。
昌圉侯旅卿的玄孙在元康四年复家,然后六世子赐代,死,无子,绝。有同产子,元始二年求不得——《汉书·高帝功臣表》。
列侯的继承只要是嫡子或者经过特许的庶子且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就100%继承,但是绍封和复家就必须有皇帝的特典恩旨。
大汉第一功臣萧何家并没有享受复家待遇,因为人家前脚失侯后脚就绍封了。
周勃等有资格绍封的功臣后人在复家时并没有备注户数但绍封时都备注了,无一例外。
元康四年,勃曾孙槐里公乘广汉诏复家。元始二年,侯共以勃玄孙绍封,千户。
“元康四年,摯曾孫項圉大夫常驩詔復家,死,亡子,絕”,从这句话来看,复家并不是恢复侯爵,因为得到复家的人在法律意义上仍然属于庶人,死后不能用贵族的“薨”,而只能用庶人的“死”。
从复家的定义上看,宣帝也是很英明的。法律(非军功不得封侯)和人情(兴灭国继绝世)兼顾,并不偏私。也就是说,宣帝的复家和王莽的绍封并不是一回事,宣帝复家只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给予贵族一定的政治优待,而王莽绍封纯粹就是为了收买贵族而破坏规则要百姓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