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过漫长岁月吧 关注:10,688贴子:18,960
  • 1回复贴,共1

爱情这东西,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渴望爱与被爱,但真的有爱情这种东西吗?如若有,遇见爱情、嫁给爱情的几率又有多大?
🩶
看书名就知道,韩炳哲论证的是:爱情,已死。
拆封前心想,这位韩裔德国哲学家,怎能如此悲观又笃定。
80多页薄薄一本,却看的我不停划线,疯狂认同又质疑思考。

他不断援引福柯、德勒兹、黑格尔、阿甘本、弗洛伊德、巴塔耶、鲍德里亚等,又批判他们,产出现代性的新观点。
🟣
他认为,由于个体“自恋情结”的加深,整个世界只是“自我”的一个倒影,忧郁症逐渐增多,他者正在消亡,这导致了爱情的危机。
▪️“在一个不设限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爱情变得不可能。”
🟣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绩效原则统御了所有领域,一切都臣服于消费社会。爱欲是要承认“无能为力”,体验他者的“异质性”,消极面其实是爱的本质的一部分。
▪️“当今社会的“爱情”无非代表着需求、满足和享用,跟他者的存在与否并无关联。”
🟣
他认为,爱情必须是体验他者,牺牲自我走进对方又重新拥有自我,有向死而生的力量。情欲是将生命升华为死亡的更高ji媒介。
▪️“如果那份爱在你身体里不等于死亡,那就不是爱。”

◽️“爱欲与他者密切相关,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
◽️“他者的存在成了爱欲的乌托邦”
◽️“担心无法苟活的焦虑,已夺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生命力。”
如此金句频出,切确而犀利。结合电影、音乐、歌剧等来论述,又增加了阅读的流畅度和趣味性。
🟠
但当下社会,有多少人能够承受爱欲中的异质、消极和疼痛?能够为了爱欲甘愿自我牺牲?
死对应着生,我想至少作者也认为爱欲曾真切地存在过,更多的是呼吁数字信息时代人们要警醒。
正如那句:爱欲之死,是自我反思之死。
#阅读##摘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09 15:08回复
    感情这种东西太不稳定了,因为他有一个流变属性,它变的很快。
    爱情主导婚姻在历史上很短,大概在20世纪爱情这个东西才入股婚姻,之前都是一个叫跨期互助的一个工具。就是我们把当下一些多余的力量,不需要的资源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期望与将来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能回报于我。
    在中国一个家族就是一个互助小组,宗教也是。金融,保险是国家层面的互助。
    劳动力充沛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一些财富,在现在储蓄下来用什么,用家庭的形式,用婚姻的形式,是不是我要给我的身边人,给我的爱人关心爱护,将来我们两个之间可能有一方会先失去劳动能力,会先失去自我自主的一个能力,那这个时候另外一方要承担起来一个把以前储蓄下来的一些积蓄拿出来对另外一个人进行帮扶的这么样一个责任,这就是一个跨期互助的要求,这也是婚姻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本质。
    为了解决避险的需求,因为以后我们可能有这种风险,那我就要去安排一些措施来把这些风险给对冲掉。有些些风险是无法无法回避的,所以他不能从事先避险的程度上来聊。比如年迈到不能行动。
    为什么现在的婚姻结构,包括这个离婚率现在是越来越高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大最大的影响就在于这些所谓的跨期互助安排上,很多情况已经不由婚姻来承担了。
    我们用金融这个更大的互助体系来承担,这个体系有些方面比家族体系更有优势,
    当这些风险性的东西逐渐剥离了之后,爱情就出现了,甚至要主导婚姻,就导致了现在维护家庭的更多的话,可能都是一个情感的需求在维护着,但这玩意儿是连接是非常薄弱的,当没有经济,当没有经济层面,没有这些风险上的东西进行制约的时候,那家庭这个关系其实纯靠感情维持,他也就岌岌可危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07 15: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