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国吧 关注:95贴子:5,918
  • 2回复贴,共1

谈史论事·赵构收养子风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上,宋朝的皇帝更替,多有兄终弟及,养子继位的情况,但是基本都遵循一个原则,即围绕老皇帝的身份,选择血缘近亲作为新皇帝。到了南宋却出现了特例,开篇皇帝赵构,在已是150余年血缘隔离的赵匡胤一脉,远血亲中寻收养子,并最终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的第七代世孙赵伯琮,是为宋孝宗。而当时流落民间,与赵构同为宋太宗赵光义后人,血缘更近的大有人在。赵构反常的取远舍近行为,自然引发诸多猜测,更有传奇言之凿凿,说是灭亡北宋的金国皇帝金太宗,酷似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意即皇帝位还归赵匡胤一脉,是天意使然。然而天道苍茫,既似是而非又劫数难逃,自非人言所可以妄论,此唯以赵构行止,讨论其收养子风波,及其互动心机。
1127年靖康之难,赵宋皇族悉数被金人虏掠北迁数千里之外,唯赵构漏网幸免。随后赵构登基称帝,却是一路风雨飘摇,既失去了生育能力,又在苗刘兵变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1130年(建炎4年)初,金兀术在江南搜山检海捉拿赵构,未获北归。金人无意入主中原,遂在黄淮流域扶持刘豫伪齐政权,赵构得以在江南剿乱平叛,逐渐站稳了脚根,改元绍兴建立政权。此时的赵构,稳稳做了皇帝,却也成了千亩地里的一棵苗,万一遭遇不测,本就是苟延残喘的赵宋政权,便有可能寿终正寝。赵构收养子规避万一风险,成了赵构君臣迫在眉睫的议题。同时,赵构再生儿子和钦宗一脉回归,都是渺茫的希望,收养子最终继承皇位,也是万不得已的选项。赵构及早收养子,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可谓是一石二鸟之策。但是仍须规避一个风险,就是赵构再生儿子或钦宗一脉回归,一但由希望变成现实,先入为主的养子,就有可能成为当然的竞争对手,血缘越近竞争的风险就会越大,尤其是对钦宗一脉回归,必将会构成强大的竞争隐患。所以,收养子的血缘身份不宜太近,而是要相对的较远。因此,在太祖赵匡胤一脉远血亲选收养子,便成了赵构的理想之选。不过,赵构却是另有一套说词,其核心依据,是孟皇后做了一个梦。
1132年5月,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被选中入宫,由张婕妤育养。翌年2月赵伯琮被正式收为养子,改名赵瑗,受封贵州防御使。1135年赵瑗8岁,到了读书年龄,赵构设咨善堂让赵瑗就读,翊善(老师)范冲、朱震,为时任宰相赵鼎推荐,其中范冲是赵鼎姻亲。5月26日(己亥),贵州防御使赵瑗,受封建国公、保庆军节度使,入咨善堂就读。如此,一切都水到渠成,但出乎赵构意料,围绕养子赵瑗形成了太子党,养子赵瑗严然成了赵构皇位无争议的接班人。这不符合赵构收养子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的初衷,此时赵构还有生儿子的幻想,还有钦宗回归的希望。虽然如此,赵构也不便公之明言,弄不好即是鸡飞蛋打。
1136年1月14日(壬午),赵构又正式收养太祖赵匡胤的另一个七世孙赵伯玖为养子,赐名赵璩,受封和州防御使,由吴才人(即吴皇后)育养,对赵瑗太子党形成了分庭之势,赵瑗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受到挑战。
1137年2月,岳飞以大功臣身份出面,劝赵构立大养子赵瑗为皇子(正咨宗之名),遭到赵构厉声呵斥。《建炎要录》卷一0九记载,现场风动纸摇,飞声战(颤)不能句。岳飞由赵构内室出来,面如死灰。岳飞劝立储不合时宜,赵构还没有走到,必须将皇位交给养子的最后关头。不让朝野在與论上和观念中,把收养的远血亲宗子,看做现实的皇位继承人,是赵构需要的基本原则,但又不能明言。因为已收养的远血亲宗子就在身边,又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明言即可能伤了感情。岳飞劝立储,等于给赵构出了个难题,明说不可以,不明说也不行。
再看岳飞劝立储的理由,是"近谍报,敌人(金人)以丙午元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名,则敌谋沮矣"。丙午元子即宋钦宗儿子赵谌,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年),由钦宗立为太子。岳飞说金人要让丙午元子赵谌,在开封(京阙)取代伪齐刘豫做皇帝,只要立大养子赵瑗为储君,就能挫败丙午元子赵谌做皇帝的阴谋。但从实际出发演判,岳飞"正资宗名,敌谋沮(挫败)"的逻辑无法成立。其一、立赵瑗为皇子,怎么可能阻止金人在开封立赵谌做皇帝?其二、金人在开封立赵谌做皇帝,赵构在杭州立赵瑗为储君,只能分裂赵宋皇室,分裂赵宋王朝的民望,自相对立攻夺,加速赵宋王朝的彻底覆灭,反倒是中了金人的奸计阴谋,明显是个脑路混乱逻辑。并且此后,并没有金人立赵谌做皇帝的事发生,甚至与之相关的消息都没有。在宋金史书中,也找不到与岳飞说法相关的任何痕迹,岳飞说的"谍报"可能性基本为零。另外,岳飞拿金人要立赵构的亲侄子做皇帝,为理由去劝赵构,立血缘隔离百多年的远亲侄子,做储备皇帝,以相对抗,岳飞脑袋明显是缺了根弦。岳飞劝立储,既荒唐又莽撞,很有可能是受人蛊惑,理由是编的。所以,赵构以岳飞"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为由,训斥岳飞一顿了事,并嘱咐岳飞军参谋官薜弼,好言抚慰之。(未完待续)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10 05:59回复
    (续一)
    薛弼是岳飞军的参谋官,也是岳飞劝立储的见证人,和原始史料的提供者。《建炎要录》记载,薜弼对好友张戒谈及岳飞劝立储时,说不知哪个书生教(岳飞)的。薜弼在岳飞军的参谋官职务,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参谋长或政委,和岳飞长期共事,深知岳飞不可能有这些个弯弯主意。薛弼说的"书生",应该和时任宰相赵鼎相关。时任宰相赵鼎,是赵瑗皇位继承人的坚定支持者和维护者。此期间,赵鼎因在北伐等问题上,和右丞相张浚意见不合,被罢停宰相职务。后来赵鼎明言,被罢相也有咨善堂赵瑗因素。但赵鼎辩解时,只是说推荐范冲、朱震做赵瑗老师,是和右丞相张浚勾通过,并且意见是高度一致,自己也因和范冲是姻家,多次避嫌,唯独不说他支持和维护赵瑗皇位继承人的坚定态度。
    1138年8月,赵构要封二养子赵璩为吴国公,建节钺(封节度使)。如此,大养子赵瑗,已经当然了的皇位继承人地位,将不复存在,赵鼎维护大养子赵瑗皇位继承人的坚定态度,也因之完全公开化。一年前,右丞相张浚因处置失当,造成淮西军变,被罢相丢官,左丞相赵鼎又成了香饽饽,官复左丞相原职。晚于赵鼎半年,秦桧也取代张浚为右丞相。
    此时,赵鼎以左丞相身份,坚决不同意封二养子赵璩为吴国公,并且拉秦桧等人和赵构对抗,让秦桧打头阵反对。赵鼎对秦桧说,"已有(赵瑗)其一,名虽未正意亦可知,不当更使(另)一人(赵璩)参(乎)之"!又说"朝廷惟患所见不同,所以不能成事,议论既一,虽天意可回"。但赵鼎却推脱说,"我前年(1136年12月)被罢相,你(秦桧)就说是因为咨善堂赵瑗的事,我得避嫌,不方便出头说话"。又说,"鼎(我)前负暧昧之谤,今不敢奏,须公(你秦桧)开陈(说话)"。但是,秦桧阳奉阴违,只推说赵鼎是首相,赵鼎无奈只得直接下场和赵构对抗。赵鼎奏言,"建国(即建国公赵瑗)名虽未正,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有子矣,以(照)前后恩数,并同皇子(和皇子一样)"!又说,"但宗子某(赵瑗)已封建国只是小国,今某(赵璩)封吴国公却是全吴(大国)"。"上(赵构)曰,都是小孩儿且与放行,(赵)鼎执奏再三。且曰兄弟之序不可乱!上意难之,遂留御笔曰,待三五个月别(作)商量",赵构说待几个月后再议。两个月后,"(赵)鼎上章解机务(辞职),上(赵构)曰,前日所议(赵)璩建节(及封吴国公)事如何?鼎又如前所陈(坚持己见),是时若能雷同,相徇即留而不去矣"!此记载源自赵鼎事实,是赵鼎自己撰写的录记,赵鼎明确认识到,自己第二次被罢相,是因为反对二养子赵璩建节钺封吴国公。
    此之后秦桧成了独相,1139年3月7日((丁亥),二养子赵璩顺利地受封为荣国公、保大军节度使。和大养子赵瑗受封的建国公、保庆军节度使并驾齐驱,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大养子赵瑗已无优势可言。围绕大养子赵瑗形成的太子党,受到了制约,也为日后秦桧被宋孝宗(赵瑗)一脉抛弃,成为岳珂肆意甩锅的对象,埋下了伏笔。
    二养子赵璩获封荣国公,和大养子赵瑗建国公平起平坐,彰显不出谁是必然的太子储君,但两个养子的身份,依然是宗子均没有变化。赵构收养子又不明确其身份,明显还别有想法,收养子只是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的意思明显。自此风波过后,没有人再敢劝赵构立储。《建炎要录》记载,连秦桧都不敢去劝赵构立储。直到1160年2月,赵构自己说要立大养子赵瑗为真王,时任宰相汤思退,还是说赵构春秋鼎盛,上天鉴临必生圣子。但岳珂说1140年5月宋金重开战之时,岳飞还要去和赵构谈立储。岳珂的说法并不见他之前的史书记载,应是岳珂为讨好孝宗一脉,凭空编的。曾经有过一次被当面呵斥的教训,并且赵构已明言,(岳飞)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岳飞决无可能,再死皮赖脸的去劝赵构立储。(未完待续)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0 06:02
    回复
      (续二)
      1142年8月赵构生母显仁皇后回归,此时大养子赵瑗已被封为普安郡王,出宫独立居住生活,赵瑗养母张婕妤也已去世。1145年二养子赵璩被封为恩平郡王,也出宫独立居住生活。按照宰相汤思退的说法,二个养子被封郡王即是环卫官,致少得是皇侄身份,但是赵构对两个养子的身份,仍然是含糊其词。直到1152年,赵构允许二养子赵璩自称皇侄,而大养子赵瑗则连自称皇侄的身份都没有。
      秦桧对赵构的二个养子,从未有过明确表态,但秦桧不表态,并非没有态度。绍兴十五年(1145年),福州州学教授黄石献书秦桧:“上即位十九年,储贰未建,安危所系,孰大于此,公独不开陈乎?”而秦桧不报(置之不理)。七年后(1152年),黄石复申前论,秦桧曰:“君谓桧不省耶?时未可耳"!可见秦桧不是没有态度,只是不敢轻易去和赵构谈立储的问题而已。还有,秦桧的孙女嫁给了吴皇后的娘家侄子,也算是联姻,吴皇后是赵璩的养母,赵璩可自称皇侄身份,明显比大养子赵瑗高一个格,所以秦桧面对赵构的二个养子,也很难说是置身事外。如果秦桧再多活5年,大养子赵瑗,能不能接皇位成为宋孝宗,可能还真有点不太好说。这些都自然成为日后,秦桧被宋孝宗一脉抛弃,成为岳珂肆意甩锅对象的伏笔。
      1155年秦桧死后,皇帝赵构孤掌难鸣,逐渐失去了政权核心,以大养子普安郡王赵瑗为旗帜的闹立储势力,以未来皇帝的姿态,逐渐走向前台。南宋朝廷的文臣武将,很清楚的认识到,赵构皇位旁落已是定局,不可逆转,而最为现实的未来皇帝,是大养子普安郡王赵瑗,(即后来的孝宗皇帝)。受投机心态驱使,文臣武将们逐渐多的投向赵瑗旗帜下。做为皇帝的赵构,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穷途末路,不能生育已是赵构经过反复检验试验的现实,钦宗还朝已是渺茫的无法再渺茫的梦。1160年2月15日(甲子)朝毕,赵构留下宰相汤思退等,告诉说要立普安郡王赵瑗为真王(一字王)。宰相汤思退说,陛下春秋鼎盛(还年青),上天鉴临必生圣子。直到此时,宰相汤思退还不敢直言立养子为储君,还是说赵构春秋鼎盛必生圣子,其实汤思退嘴上在说,心里肯定是在笑,老汤自己都不信。
      赵构说早就有这个意思,只是顾及生母显仁皇后(即韦皇后)有不同意见,才迟迟至今。汤思退随即拿出祖制,说封赵瑗为真王得有名份,不能象之前虽为普安郡王,却连皇侄的身份都没有。赵构说,那就称赵瑗为皇子吧!汤思退仍紧追不舍,说立赵瑗为皇子要举行仪式,赵构答应了。赵构本来只是要立赵瑗为真王(即建王),但被汤思退绕来绕去,弄成了赵构立赵瑗为皇子,并举行了仪式。自此,赵瑗改名赵玮,受封为建王(一字真王),并且搂草打兔子,附带了一个皇子身份。要论实惠,这皇子身份可比受封建王实惠多了,离皇帝位子更近了。但是皇子还不是太子,之间虽然只是一步之遥,但还是存在着变数。其实,此时赵构直接立赵瑗为太子,也没有任何不可,之前还可以推脱说,顾及生母显仁皇后的意见,此时显仁皇后已去世一年有余。要说考查,也考查了近30年,即然已经立赵瑗为皇子,再推说是考查,就说不过去了。但赵构还是留下了皇子和太子一步之遥的余地,可见赵构并不情愿,把皇位交给远血亲赵匡胤一脉,还抱着很微弱的一线希望,给钦宗回归留下余地。直到1161年5月,赵构得知大哥钦宗的死讯,才彻底死心。最后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1162年5月赵构立皇子赵玮为太子,改名赵眘。随即禅皇位于太子,是为宋孝宗。1162年(绍兴32年)7月13日,宋孝宗诏岳飞追复元官,恢复了岳飞下狱前的官职,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并迁墓以礼安葬,却没有说给岳飞平反。实际上是对岳飞的特赦,既不否认岳飞的已有罪名,也不再追究岳飞的既犯罪行,拿到今天说,就是政治权力特赦。但也自此开始,历史出现了翻转,有宋孝宗一脉感恩岳飞,仇视秦桧的皇家感情打底,奉岳脏桧的声音,逐渐占据把持了历史发言权。并由岳家人,特别是岳飞孙子岳珂,肆意编造歪曲历史推波助澜,之后明塑形象清编书,奉岳脏桧遂成了愈演愈烈之势。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10 0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