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朝的皇帝更替,多有兄终弟及,养子继位的情况,但是基本都遵循一个原则,即围绕老皇帝的身份,选择血缘近亲作为新皇帝。到了南宋却出现了特例,开篇皇帝赵构,在已是150余年血缘隔离的赵匡胤一脉,远血亲中寻收养子,并最终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的第七代世孙赵伯琮,是为宋孝宗。而当时流落民间,与赵构同为宋太宗赵光义后人,血缘更近的大有人在。赵构反常的取远舍近行为,自然引发诸多猜测,更有传奇言之凿凿,说是灭亡北宋的金国皇帝金太宗,酷似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意即皇帝位还归赵匡胤一脉,是天意使然。然而天道苍茫,既似是而非又劫数难逃,自非人言所可以妄论,此唯以赵构行止,讨论其收养子风波,及其互动心机。
1127年靖康之难,赵宋皇族悉数被金人虏掠北迁数千里之外,唯赵构漏网幸免。随后赵构登基称帝,却是一路风雨飘摇,既失去了生育能力,又在苗刘兵变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1130年(建炎4年)初,金兀术在江南搜山检海捉拿赵构,未获北归。金人无意入主中原,遂在黄淮流域扶持刘豫伪齐政权,赵构得以在江南剿乱平叛,逐渐站稳了脚根,改元绍兴建立政权。此时的赵构,稳稳做了皇帝,却也成了千亩地里的一棵苗,万一遭遇不测,本就是苟延残喘的赵宋政权,便有可能寿终正寝。赵构收养子规避万一风险,成了赵构君臣迫在眉睫的议题。同时,赵构再生儿子和钦宗一脉回归,都是渺茫的希望,收养子最终继承皇位,也是万不得已的选项。赵构及早收养子,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可谓是一石二鸟之策。但是仍须规避一个风险,就是赵构再生儿子或钦宗一脉回归,一但由希望变成现实,先入为主的养子,就有可能成为当然的竞争对手,血缘越近竞争的风险就会越大,尤其是对钦宗一脉回归,必将会构成强大的竞争隐患。所以,收养子的血缘身份不宜太近,而是要相对的较远。因此,在太祖赵匡胤一脉远血亲选收养子,便成了赵构的理想之选。不过,赵构却是另有一套说词,其核心依据,是孟皇后做了一个梦。
1132年5月,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被选中入宫,由张婕妤育养。翌年2月赵伯琮被正式收为养子,改名赵瑗,受封贵州防御使。1135年赵瑗8岁,到了读书年龄,赵构设咨善堂让赵瑗就读,翊善(老师)范冲、朱震,为时任宰相赵鼎推荐,其中范冲是赵鼎姻亲。5月26日(己亥),贵州防御使赵瑗,受封建国公、保庆军节度使,入咨善堂就读。如此,一切都水到渠成,但出乎赵构意料,围绕养子赵瑗形成了太子党,养子赵瑗严然成了赵构皇位无争议的接班人。这不符合赵构收养子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的初衷,此时赵构还有生儿子的幻想,还有钦宗回归的希望。虽然如此,赵构也不便公之明言,弄不好即是鸡飞蛋打。
1136年1月14日(壬午),赵构又正式收养太祖赵匡胤的另一个七世孙赵伯玖为养子,赐名赵璩,受封和州防御使,由吴才人(即吴皇后)育养,对赵瑗太子党形成了分庭之势,赵瑗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受到挑战。
1137年2月,岳飞以大功臣身份出面,劝赵构立大养子赵瑗为皇子(正咨宗之名),遭到赵构厉声呵斥。《建炎要录》卷一0九记载,现场风动纸摇,飞声战(颤)不能句。岳飞由赵构内室出来,面如死灰。岳飞劝立储不合时宜,赵构还没有走到,必须将皇位交给养子的最后关头。不让朝野在與论上和观念中,把收养的远血亲宗子,看做现实的皇位继承人,是赵构需要的基本原则,但又不能明言。因为已收养的远血亲宗子就在身边,又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明言即可能伤了感情。岳飞劝立储,等于给赵构出了个难题,明说不可以,不明说也不行。
再看岳飞劝立储的理由,是"近谍报,敌人(金人)以丙午元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名,则敌谋沮矣"。丙午元子即宋钦宗儿子赵谌,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年),由钦宗立为太子。岳飞说金人要让丙午元子赵谌,在开封(京阙)取代伪齐刘豫做皇帝,只要立大养子赵瑗为储君,就能挫败丙午元子赵谌做皇帝的阴谋。但从实际出发演判,岳飞"正资宗名,敌谋沮(挫败)"的逻辑无法成立。其一、立赵瑗为皇子,怎么可能阻止金人在开封立赵谌做皇帝?其二、金人在开封立赵谌做皇帝,赵构在杭州立赵瑗为储君,只能分裂赵宋皇室,分裂赵宋王朝的民望,自相对立攻夺,加速赵宋王朝的彻底覆灭,反倒是中了金人的奸计阴谋,明显是个脑路混乱逻辑。并且此后,并没有金人立赵谌做皇帝的事发生,甚至与之相关的消息都没有。在宋金史书中,也找不到与岳飞说法相关的任何痕迹,岳飞说的"谍报"可能性基本为零。另外,岳飞拿金人要立赵构的亲侄子做皇帝,为理由去劝赵构,立血缘隔离百多年的远亲侄子,做储备皇帝,以相对抗,岳飞脑袋明显是缺了根弦。岳飞劝立储,既荒唐又莽撞,很有可能是受人蛊惑,理由是编的。所以,赵构以岳飞"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为由,训斥岳飞一顿了事,并嘱咐岳飞军参谋官薜弼,好言抚慰之。(未完待续)
1127年靖康之难,赵宋皇族悉数被金人虏掠北迁数千里之外,唯赵构漏网幸免。随后赵构登基称帝,却是一路风雨飘摇,既失去了生育能力,又在苗刘兵变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1130年(建炎4年)初,金兀术在江南搜山检海捉拿赵构,未获北归。金人无意入主中原,遂在黄淮流域扶持刘豫伪齐政权,赵构得以在江南剿乱平叛,逐渐站稳了脚根,改元绍兴建立政权。此时的赵构,稳稳做了皇帝,却也成了千亩地里的一棵苗,万一遭遇不测,本就是苟延残喘的赵宋政权,便有可能寿终正寝。赵构收养子规避万一风险,成了赵构君臣迫在眉睫的议题。同时,赵构再生儿子和钦宗一脉回归,都是渺茫的希望,收养子最终继承皇位,也是万不得已的选项。赵构及早收养子,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可谓是一石二鸟之策。但是仍须规避一个风险,就是赵构再生儿子或钦宗一脉回归,一但由希望变成现实,先入为主的养子,就有可能成为当然的竞争对手,血缘越近竞争的风险就会越大,尤其是对钦宗一脉回归,必将会构成强大的竞争隐患。所以,收养子的血缘身份不宜太近,而是要相对的较远。因此,在太祖赵匡胤一脉远血亲选收养子,便成了赵构的理想之选。不过,赵构却是另有一套说词,其核心依据,是孟皇后做了一个梦。
1132年5月,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被选中入宫,由张婕妤育养。翌年2月赵伯琮被正式收为养子,改名赵瑗,受封贵州防御使。1135年赵瑗8岁,到了读书年龄,赵构设咨善堂让赵瑗就读,翊善(老师)范冲、朱震,为时任宰相赵鼎推荐,其中范冲是赵鼎姻亲。5月26日(己亥),贵州防御使赵瑗,受封建国公、保庆军节度使,入咨善堂就读。如此,一切都水到渠成,但出乎赵构意料,围绕养子赵瑗形成了太子党,养子赵瑗严然成了赵构皇位无争议的接班人。这不符合赵构收养子以防万一,和万不得已的初衷,此时赵构还有生儿子的幻想,还有钦宗回归的希望。虽然如此,赵构也不便公之明言,弄不好即是鸡飞蛋打。
1136年1月14日(壬午),赵构又正式收养太祖赵匡胤的另一个七世孙赵伯玖为养子,赐名赵璩,受封和州防御使,由吴才人(即吴皇后)育养,对赵瑗太子党形成了分庭之势,赵瑗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受到挑战。
1137年2月,岳飞以大功臣身份出面,劝赵构立大养子赵瑗为皇子(正咨宗之名),遭到赵构厉声呵斥。《建炎要录》卷一0九记载,现场风动纸摇,飞声战(颤)不能句。岳飞由赵构内室出来,面如死灰。岳飞劝立储不合时宜,赵构还没有走到,必须将皇位交给养子的最后关头。不让朝野在與论上和观念中,把收养的远血亲宗子,看做现实的皇位继承人,是赵构需要的基本原则,但又不能明言。因为已收养的远血亲宗子就在身边,又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明言即可能伤了感情。岳飞劝立储,等于给赵构出了个难题,明说不可以,不明说也不行。
再看岳飞劝立储的理由,是"近谍报,敌人(金人)以丙午元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名,则敌谋沮矣"。丙午元子即宋钦宗儿子赵谌,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年),由钦宗立为太子。岳飞说金人要让丙午元子赵谌,在开封(京阙)取代伪齐刘豫做皇帝,只要立大养子赵瑗为储君,就能挫败丙午元子赵谌做皇帝的阴谋。但从实际出发演判,岳飞"正资宗名,敌谋沮(挫败)"的逻辑无法成立。其一、立赵瑗为皇子,怎么可能阻止金人在开封立赵谌做皇帝?其二、金人在开封立赵谌做皇帝,赵构在杭州立赵瑗为储君,只能分裂赵宋皇室,分裂赵宋王朝的民望,自相对立攻夺,加速赵宋王朝的彻底覆灭,反倒是中了金人的奸计阴谋,明显是个脑路混乱逻辑。并且此后,并没有金人立赵谌做皇帝的事发生,甚至与之相关的消息都没有。在宋金史书中,也找不到与岳飞说法相关的任何痕迹,岳飞说的"谍报"可能性基本为零。另外,岳飞拿金人要立赵构的亲侄子做皇帝,为理由去劝赵构,立血缘隔离百多年的远亲侄子,做储备皇帝,以相对抗,岳飞脑袋明显是缺了根弦。岳飞劝立储,既荒唐又莽撞,很有可能是受人蛊惑,理由是编的。所以,赵构以岳飞"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为由,训斥岳飞一顿了事,并嘱咐岳飞军参谋官薜弼,好言抚慰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