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咨询一下,之前在吧内地平论者的帖子里看到过有关所谓地球论中“卫星”实现的全球定位、无线通信等功能实际上是由放飞至高空的大型探空气球实现的,那么我想向地平论者咨询一个问题。在地平论的理论中,地面上空存在一个弧顶,弧顶边缘与南极的冰墙相接,那么请问:放飞的气球在撞到弧顶或抵达最高可以到达的高度后,按照生活中的常识,气球应该会逐渐向穹顶的最高处慢慢飘去,最终全部聚集在弧顶最高点,不能均匀覆盖整个世界(我不清楚地平论中高空是否存在强劲气流,因此先不考虑)。然而现实是,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全球定位系统都在正常工作(注意不要把定位系统与手机通讯信号混淆,并且我们以地平论为依据先不考虑被“严密封锁”的南极地区),那么请问是穹顶的特殊性质导致这些气球撞到穹顶或不再能上升之后实现位置不变,还是这些气球有自主动力来源可以不停调整位置,还是说只需要弧顶处有携带大功率设备的少量气球即可覆盖全球,还是说所谓的“穹顶”实际上是一个以地平为底面的圆柱体,亦或是其他学者对于实现全球定位的方式有不同的见解。某位伟大的领袖曾经在文艺和科学界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此作为一位地球论的普通信奉者,我很期待各位地平论学者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