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23,281贴子:12,070,926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作者:闻所欲闻
三国时期的“刘备遗言”,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历史课题。于是就有了对于“刘备遗言”的多种解释并存的局面。
我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刘备遗言”好像有什么不为人所理解,不为人所认识的东西?越是有争议的历史话题,其中或多或少藏有不为人知的“猫腻”,而且有的非常重要,搞清楚以后甚至能达到改写历史真相的效果!
于是我不断探索对于刘备遗言新认识……本文意欲撇开后人对“刘备遗言”多种解释,重新认识“刘备遗言”的真实思想。
首先,罗列一下刘备遗言的主要内容:
一、刘备遗言的基本内容
1、“刘备遗言”说给其后代的: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裴注·三国志·刘备传》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裴注·三国志·刘备传》
2、“刘备遗言”说给诸葛亮的:
“三年春二月,……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刘备传》。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3、“刘备遗言”说给李严的:
“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刘备传》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4、“刘备遗言”说马谡给诸葛亮听的: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
以上就是刘备遗言的基本内容。


IP属地:江苏1楼2023-10-29 11:44回复
    二、刘备的主要人生经历与思想目标
    要综合性、历史性地深入认识“刘备遗言”的思想内涵,还得从刘备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目标说起。以下简述刘备的一生,包括思想状况。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先主传》
    此段记载是刘备最早的人生观描述,从小家境贫苦,少有大志,不甘人下。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成人后,善于对待普通人,喜好结交豪商侠客,一出道就能在身边聚集一帮众徒。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凭他所聚集的一帮众人,从讨伐黄巾起义始,走上践行人生观的仕途。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三国志·先主传》
    这一段对于刘备人品的记载很重要:官可以不当,却不能靠阿谀奉承往上爬


    IP属地:江苏2楼2023-10-29 11:45
    回复
      “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先主传》
      有大志之人必得人心才能成功,刘备此时能得人心的功力已经非同一般。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三国志·先主传》
      三推两挡,即见汉室官员对于刘备的信任,又见刘备收拢人心的功力,刘备的帝王之相由此官运显露出来。


      IP属地:江苏3楼2023-10-29 11:46
      回复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先主传》
        此段即为三国名篇:“煮酒论英雄”。刘备见到曹操欺压本家族汉朝君主,暗中接受皇家朝廷密谋除杀曹操的计划。而曹操见刘备忍辱负重、不甘人下的性格和颇得人心的人格吸引力,不敢小觑刘备的前途,指认刘备为天下英雄,吓得刘备以为东窗事发。虽然后来刘备逃之夭夭,远离朝廷,但其心神已经与国家危亡、自身皇家家族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直到遇见诸葛亮后才表露出心迹。
        “九州春秋曰:备住荊州数年,常於表坐起至厕,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問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裴注·三国志·先主传》
        这时的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却还在寄人篱下,是其最难熬,也是最想翻身翱翔的时候。


        IP属地:江苏4楼2023-10-29 11:46
        回复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由是先主遂诣(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三顾茅庐”是其达成人生信念的重大转机,由“隆中对”开始,即认清了振兴汉室的方针道路,又招揽了英才诸葛亮,刘备自此认为“汉室可兴”,建功立业的信心满满。


          IP属地:江苏5楼2023-10-29 11:47
          回复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至此赤壁大战之后,刘备才真正有实践的重大机会开始实行诸葛亮的“隆中对”决策图,走上振兴汉室的道路:


            IP属地:江苏6楼2023-10-29 11:47
            回复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三国志·诸葛亮传》


              IP属地:江苏7楼2023-10-29 11:48
              回复
                从刘备得荆州而征刘璋、夺汉中,到建安二十六年群下劝刘备称帝,蜀汉国内政治形势到达到顶峰。在诸葛亮等人的提请下,刘备意欲比照“光武中兴”的“世祖”刘秀,接过被“曹氏篡汉”所毁灭的大汉四百年江山政权,重振汉室、统一天下。于是刘备在称王后又称帝,在政治上为振兴汉室、一统天下做了最高也是最后的准备。
                虽然这段时期刘备的国内政治形势一直在走上坡路,但军事形势却没有跟上,早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三国志·先主传》。关羽为刘备手下第一虎将,关羽攻樊城、擒于禁,使蜀汉达到扩张军事势力的顶峰!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
                “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三国志·先主传》


                IP属地:江苏8楼2023-10-29 11:48
                回复
                  刘备称帝前两年,由于刘备、诸葛亮均未特别重视与孙权加强联盟关系,孙权不忿刘备在军事上连连得手,一而再地袭击荆州,直至袭杀关羽,夺取了刘备的所有荆州地盘,使刘备振兴汉室的“隆中对”计划遭到重大军事挫折。刘备思考再三,称帝后即聚集蜀汉的主力军队,转而进攻孙权。这一战役史称“夷陵之战”,仍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
                  “夷陵之战”也是刘备振兴汉室的计划步骤吗?是滴。由于孙权两夺荆州,袭杀关羽,破坏了刘备诸葛亮商议的南北两路夹攻、振兴汉室的“隆中对”计划,自己如仍照原样北伐,南方不仅没有人牵制魏国,分散魏国军力,而且因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当会趁机攻蜀,直接威胁西蜀防地软肋。
                  眼看自己年岁已高,无法再等耗下去,北伐既然有被魏、吴夹攻的威胁,于是借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转而发动“夷陵之战”,希望在南方寻找振兴汉室的突破口!而从孙权两夺荆州,直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失败,蜀汉国军事实力降到最低点。


                  IP属地:江苏9楼2023-10-29 11:49
                  回复
                    接下来,便是刘备临终前在人事上、军事上,特别是政治上的种种重要安排: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IP属地:江苏10楼2023-10-29 11:49
                    回复
                      三、我对《刘备遗言》所表达思想的新认识
                      从以上第二节的论述,把刘备的人生经历与思想目标,和对第一段“刘备遗言”所记载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可看出“刘备遗言”的思想动机和刘备人生目标的一致性: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从小励志,一生坎坷,屡败屡战,即使在刘表处闲赋之时,尤未忘其志向。老而弥坚,六十岁以后仍坚持为振兴汉室的目标,亲自带兵伐吴。
                      伐吴失败后直到临终,刘备权衡国运,比较才干,认为蜀汉仍有机会统一天下,便授命以提出“隆中对”决策,的诸葛亮领衔政坛,拔李严为诸葛亮副手“统内外军事”,再转头向北,攻打“曹氏篡汉”的魏国。刘备遗言鼓励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振兴汉室、统一中国。从而达到以诸葛亮为首的后人做最后一搏——完成其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死而无憾!


                      IP属地:江苏11楼2023-10-29 11:49
                      回复
                        我认为,在刘备遗言中,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是刘备遗言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这个中心思想不是仅仅拣出曹魏的当政者曹丕的治国才干和诸葛亮做比较,要诸葛亮放心治理蜀汉国,从而使蜀汉国能够渐渐赶上曹魏的国力恢复速度,力保蜀汉国在三国争斗中自立不倒。
                        由于魏、蜀两国的地盘、人力物力相差太大,几于达到五倍的差距,拖延下去,最后蜀汉国很难保证不被曹魏吃掉。也有例证证明在西蜀之地短时间存在的政权,不是闭关自守,而是北伐迅速冲破中原政权在西北方向的防守,从而向北向东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这就是西汉刘邦,本朝元祖的丰功伟绩!


                        IP属地:江苏12楼2023-10-29 11:50
                        回复
                          刘备遗言所指“君才十倍曹丕”,是蜀汉北伐走向统一中国的必要条件:成事在于人为。刘邦能够击败强大的项羽、曹操能够打下偌大的地盘,皆在于他们有非凡的才干。如今我比较诸葛亮你与曹丕的能力:“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不仅认为振兴汉室的必要、主要条件具备,而且以刘备对于诸葛亮才能的认识:诸葛亮具有管仲、萧何的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繁荣经济、足食足兵、外交合作的才干,也有张良的战略思考头脑:“隆中对”。但一个人没有全才,总有他的弱项,诸葛亮的弱项就是韩信的将略——作战时机的抓取、军事风险与效果的衡量、进攻与防御的良策等等。一人做主总要有至少一名可靠而能力强的帮手——那个李严很不错,此人忠诚度也高,曾经在我与曹操争夺汉中最困难的时候冒死帮我一把,带兵整治好内乱。半年前把李严招来身边做尚书令,与其长谈,其能力亚于诸葛亮而在军事上有特长、有主见,正好弥补诸葛亮将略的不足。直接给他安排做诸葛亮的助手吧:“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把李严暂时留在永安防一下孙权。诸葛亮有外交能力和合东吴,一致对付曹丕这个祸害大汉江山的乱臣贼子,但毕竟现在还没有与孙权达成和解,李严有必要暂时驻扎永安。


                          IP属地:江苏13楼2023-10-29 11:50
                          回复
                            刘备另外考虑到:自己的接班人刘禅、刘永等年龄太小,都未成人,如果他们稍稍长大,胸无大志,不肯北伐而跟诸葛亮捣乱怎么办?就叫他们认诸葛亮为父,教他们治国经验,又能保证诸葛亮的政治权威,保证北伐行动不受干扰。干脆把事做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关于此言,后世人有七十八种解释)”——即,让诸葛亮今后在我三个儿子中选一个最合适的坐天下,保证未来汉朝的长治久安!


                            IP属地:江苏14楼2023-10-29 11:50
                            回复
                              最后一个问题,诸葛亮一向和马谡走得很近。马谡这人好论军计、言过其实,打仗不是像他讲得那么轻松得胜的样子。还是让诸葛亮离他远点儿,别误了国家大事:“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我们知道,诸葛亮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或者说授命:“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继之以死”,就是诸葛亮表示愿意接受、继承刘备的遗愿,竭尽自己的全力,动员全国力量北伐,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直到自己的生命完结!


                              IP属地:江苏15楼2023-10-29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