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六金
(秀容书院1922)
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的忻州秀容书院,曾为清代忻州最高学府,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是当时三晋驰名的书院之一。这座书院从创建至清光绪廿八年(1902)废科举后改为新兴学堂,经历了127年。
据考证,在这个时段里,忻州的知州更换了将近30位,其中对秀容书院倾心关注的有七任。他们是鲁潢(创办人)、福敬、邱鸣泰、华典、张其恕、戈济荣和方戊昌。这几位在忻州任职的外籍州官,都对秀容书院的创建、修缮、赞助教学或引进师资等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贡献,载入了史册,我们后人应该记住他们。
一、 鲁潢(1727-1783),字守原,号纬躔,一号渭川,黎川中田(今江西新城)人。鲁潢从小气质出众,颇有才华。在京城期间与同乡陈守诚、铅山蒋士铨等人交往。后经朋友推荐,捐授山西知州职务。曾先后任霍州(今霍县)、浑源(今隶属于大同市)两处知州。后再擢忻州直隶州知州。鲁潢在忻州知州任上最大的业绩就是创办了秀容书院。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鼓励寒俊、筹备膏火、奖赏经费”,在风景幽美的“治西冈”(九龙冈)创建了秀容书院,其资金来源为民间捐助和通过绅士的襄赞,共得银四千余两,解决了经费问题。又专聘忻州乡贤崔嶫为书院山长,把秀容书院办成了全省知名的书院。鲁潢卸任将回老家新城之际,忻州缙绅为其立有生祠,具酒馔以饯行,还送白金二千为路费。鲁潢不客气地收下来,但却全部赞助了秀容书院的“膏火费”。
寥天阁(1939)
二、福敬 生卒年不详。满州正蓝旗举人(正蓝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其后人聚居于坝上一带。现正蓝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相当于县级建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福敬也是这七位知州中唯一的一位满族人氏。 他于嘉庆十七年(1812)任忻州知州,在任期间清正廉洁,严明有声。特别是对秀容书院关心备至,劝捐重修,添建了屋宇和牌楼。由于业绩突出,后调任直隶(今河北一带)大名府知府。
三、邱鸣泰 生卒年不详。江西东乡举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忻州知州,对书院建设特别重视,据史料记载:他曾“又劝捐重修,添建屋宇、牌楼”,还在书院的最高处修起了四角亭、六角亭和八角亭。六角亭为全城制高点,取名为“寥天阁”。八角亭取名为“望萱阁”。其时的秀容书院总占地面积约16亩,含相对独立、风格各异的院落15个,共计建筑30座(排)计208间房屋,有戏台1座、亭阁3座、牌楼1座、二层木楼1幢。顺“天之衢”台阶西向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可直达“三亭”。
四、华典 生卒年不详。字慎五,号竹岩,直隶天津望族华氏第九世,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六年(1826)会试大挑一等,分发山西,官至忻州直隶州知州。道光二十九年华典任忻州知州,时“值军兴、羽书旁五、供亿浩繁、禁浮冒、惩奸蠹,民以不扰。”尤其是他“尝捐廉,增书院膏火”的实施,为生员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条件,华典在忻政绩厘然。《忻州志•书院附》又载:“咸丰二年前知州华典因经费不敷,諭令绅土续捐,并自行捐廉,发商生息,酌定章程。”。咸丰三年,以疾解任。因政绩突出,后别署蒲州府知府。
五、张其恕 生卒年不详。山东德州人,咸丰十年由代州调署忻州。据文献记载,初来忻即“募铜7千缗,资助诸生考试,谓之“宾兴”,还专聘乡贤董宇炜出任秀容书院山长,有力地推动了书院的兴隆发展。所以书院八角亭的斜柱上迄今镌有“大清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七月初四日吉时建”(邱鸣泰时)。又写“咸丰二年岁次壬子桂月(农历八月)重修(华典时)。”即张其恕时留墨迹。
(镶嵌在北城门楼的同治九年忻州正堂戈济荣告示)
六、方戊昌 字季方,生卒年不详。籍贯河南杞县,生于安徽桐城。清咸丰庚申恩贡,军功保举知县。历任曲沃、潞城、闻喜、阳曲等地知县。光绪四年升补忻州,五年七月十二日履任。方戊昌在忻州上任伊始,于光绪六年邀请其叔父方渊如、地方名儒郝椿龄重新修编了《忻州直隶州志》,为忻州留下了近代的志书版本,值得后人称赞。通过修志他发现郝椿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后又聘其担任秀容书院山长,使秀容书院的教学和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七、郑连生 被称为四展卧牛城的父母官。1965年4月生,山西长治人。从2017年开始,由时任忻州shiwei书记郑连生主持修建修复忻州古城,这次修建不但重点修复了秀容书院主体建筑,扩展了秀容书院的下院,形成了上、中、下三院的新格局,让秀容书院这颗晋北明珠重放光彩,对提升忻州品味,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秀容书院1922)
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的忻州秀容书院,曾为清代忻州最高学府,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是当时三晋驰名的书院之一。这座书院从创建至清光绪廿八年(1902)废科举后改为新兴学堂,经历了127年。
据考证,在这个时段里,忻州的知州更换了将近30位,其中对秀容书院倾心关注的有七任。他们是鲁潢(创办人)、福敬、邱鸣泰、华典、张其恕、戈济荣和方戊昌。这几位在忻州任职的外籍州官,都对秀容书院的创建、修缮、赞助教学或引进师资等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贡献,载入了史册,我们后人应该记住他们。
一、 鲁潢(1727-1783),字守原,号纬躔,一号渭川,黎川中田(今江西新城)人。鲁潢从小气质出众,颇有才华。在京城期间与同乡陈守诚、铅山蒋士铨等人交往。后经朋友推荐,捐授山西知州职务。曾先后任霍州(今霍县)、浑源(今隶属于大同市)两处知州。后再擢忻州直隶州知州。鲁潢在忻州知州任上最大的业绩就是创办了秀容书院。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鼓励寒俊、筹备膏火、奖赏经费”,在风景幽美的“治西冈”(九龙冈)创建了秀容书院,其资金来源为民间捐助和通过绅士的襄赞,共得银四千余两,解决了经费问题。又专聘忻州乡贤崔嶫为书院山长,把秀容书院办成了全省知名的书院。鲁潢卸任将回老家新城之际,忻州缙绅为其立有生祠,具酒馔以饯行,还送白金二千为路费。鲁潢不客气地收下来,但却全部赞助了秀容书院的“膏火费”。
寥天阁(1939)
二、福敬 生卒年不详。满州正蓝旗举人(正蓝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其后人聚居于坝上一带。现正蓝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相当于县级建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福敬也是这七位知州中唯一的一位满族人氏。 他于嘉庆十七年(1812)任忻州知州,在任期间清正廉洁,严明有声。特别是对秀容书院关心备至,劝捐重修,添建了屋宇和牌楼。由于业绩突出,后调任直隶(今河北一带)大名府知府。
三、邱鸣泰 生卒年不详。江西东乡举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忻州知州,对书院建设特别重视,据史料记载:他曾“又劝捐重修,添建屋宇、牌楼”,还在书院的最高处修起了四角亭、六角亭和八角亭。六角亭为全城制高点,取名为“寥天阁”。八角亭取名为“望萱阁”。其时的秀容书院总占地面积约16亩,含相对独立、风格各异的院落15个,共计建筑30座(排)计208间房屋,有戏台1座、亭阁3座、牌楼1座、二层木楼1幢。顺“天之衢”台阶西向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可直达“三亭”。
四、华典 生卒年不详。字慎五,号竹岩,直隶天津望族华氏第九世,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六年(1826)会试大挑一等,分发山西,官至忻州直隶州知州。道光二十九年华典任忻州知州,时“值军兴、羽书旁五、供亿浩繁、禁浮冒、惩奸蠹,民以不扰。”尤其是他“尝捐廉,增书院膏火”的实施,为生员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条件,华典在忻政绩厘然。《忻州志•书院附》又载:“咸丰二年前知州华典因经费不敷,諭令绅土续捐,并自行捐廉,发商生息,酌定章程。”。咸丰三年,以疾解任。因政绩突出,后别署蒲州府知府。
五、张其恕 生卒年不详。山东德州人,咸丰十年由代州调署忻州。据文献记载,初来忻即“募铜7千缗,资助诸生考试,谓之“宾兴”,还专聘乡贤董宇炜出任秀容书院山长,有力地推动了书院的兴隆发展。所以书院八角亭的斜柱上迄今镌有“大清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七月初四日吉时建”(邱鸣泰时)。又写“咸丰二年岁次壬子桂月(农历八月)重修(华典时)。”即张其恕时留墨迹。
(镶嵌在北城门楼的同治九年忻州正堂戈济荣告示)
六、方戊昌 字季方,生卒年不详。籍贯河南杞县,生于安徽桐城。清咸丰庚申恩贡,军功保举知县。历任曲沃、潞城、闻喜、阳曲等地知县。光绪四年升补忻州,五年七月十二日履任。方戊昌在忻州上任伊始,于光绪六年邀请其叔父方渊如、地方名儒郝椿龄重新修编了《忻州直隶州志》,为忻州留下了近代的志书版本,值得后人称赞。通过修志他发现郝椿龄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后又聘其担任秀容书院山长,使秀容书院的教学和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七、郑连生 被称为四展卧牛城的父母官。1965年4月生,山西长治人。从2017年开始,由时任忻州shiwei书记郑连生主持修建修复忻州古城,这次修建不但重点修复了秀容书院主体建筑,扩展了秀容书院的下院,形成了上、中、下三院的新格局,让秀容书院这颗晋北明珠重放光彩,对提升忻州品味,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