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不是中国制造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灯塔工厂”的四项评选标准包括实现重大影响、成功整合多个案例、拥有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在关键推动因素方面表现优异。 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一“灯塔工厂”——18号工厂里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均实现了“聪明作业”。 18号工厂在最难的领域,在无先例情况下,用创造性思维打通了核心技术,难能可贵。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4月下旬刊(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社创办)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将推动各领域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旨在选出具有榜样意义的“全球工业4.0”示范者。因其在生产网络和更加广泛的领域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同时提升生产效率、系统韧性和可持续性,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已累计评选出132个先进工厂标杆,其中中国50家,居全球首位,“灯塔”引领效应显著。 在智能化时代来临的今天,数字化转型不是中国制造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面对产品订单的大量性、差异性及快速生产等实际生产问题,怎样利用数字产线、柔性产线等新的生产技术,探索中国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构建自身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01 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不断与工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更是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融合。从工业制造到工业“智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地纷纷“出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鼎新”带动“革故”。安徽标明未来3年“数字安徽”的行动路径,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江苏明确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其中苏州市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24亿元用于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等;上海计划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提高100台/万人。 据了解,“灯塔工厂”的四项评选标准包括实现重大影响、成功整合多个案例、拥有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在关键推动因素方面表现优异。尤其是近年来,“灯塔工厂”的评选标准增加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准时交货率提高”,更注重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当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数字化发展趋势、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挑战对先进制造提出的新要求。
02 重工业制造的数智化迭代
当前,全球重工业仅有两家“灯塔工厂”,且这两家均由三一重工打造。根据公开信息,三一重工的数字化涉及灯塔工厂建设、电动化无人设备研发、工业软件应用、业务流程数字化、数字中台建设、组织模式创新。过去三年,三一重工将超过150亿元的研发费用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中,这一投入比例在重工业中位居前列。 入选“灯塔工厂”的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世界经济论坛官网上给出的理由为,“应对重工行业市场周期性波动、多品种小批量及重型部件生产挑战,三一充分利用柔性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和规模化的IIoT,建立数字化柔性的重型设备制造系统。最终实现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麦肯锡灯塔工厂专家团队认为,该工厂在最难的领域,在无先例情况下,用创造性思维打通了核心技术,难能可贵。 18号工厂占地10万平方米,是我国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2018年,三一在18号工厂最先启动“灯塔工厂”建设,迈出探索智能制造转型的第一步。在投入5亿元资金、突破55项关键技术、攻克上千项难题后,18号灯塔工厂项目于2020年圆满达产。与改造前相比,18号工厂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整体自动化率升至76%,可生产多达263种机型。工厂的多项原创技术方案迅速在三一集团其他45个工厂全面推广。目前,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18号工厂里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均实现了“聪明作业”。 在机加中心,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阀块机加作业的精度误差由0.1毫米刷新至10微米级;装配中心,大到72米长的臂架,小到2毫米的螺丝等,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装配完成;智能物流系统,可实现10万多种不同类型零件的自动搬运和上下料,准时交货率达99.2%;钢板的切割和分拣完全交由拥有3D视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将精度提升至1毫米的同时,生产周期缩短60%。 在攻克设备难关、技术壁垒,实现生产智能化、数字化的同时,三一集团又把目光投向管理体系建设。随着远程办公软件使用的不断深入,工厂已将其应用到更多的生产环节中。在落实企业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体系时,受制于互联网设备的延迟和作业环境的复杂,现场突发的异常很难被准确捕捉并推送给责任人。为解决这个问题,三一集团在18号工厂安装了630个摄像头,全天候观察厂区出现的突发情况并自动抓拍,再通过远程办公软件上传至根云平台(三一数智化底座)自动推送给系统管理员。6S专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都会及时收到消息提示。 “建立健全6S体系,既能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严加约束,又能帮助建立更为安全、可靠的操作环境。6S体系已经成为我们管理工厂的基础性指标。”三一重工智能制造总部副总监刘岩表示,对比6S体系建成前后泵送指标发现,人均产值提升127%,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1.6%,单位产值制造费用占比下降至43%。 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三一集团依托(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以“灯塔工厂”建设为核心,构建了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运营等场景,以数智化重构并驱动业务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数智化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身处工程机械这一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数字化是穿越周期、应对挑战的法宝。”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说。 在智能产品方面,三一集团打造了5G遥控挖掘机、无人起重机、无人压路机和无人搅拌车;在智能运营方面,企业实现了互联网营销、智能供应链、智能设计;在智能服务方面,企业通过对70余万台海量设备的工况等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将服务延伸至世界各地的客户终端市场,并持续创造更大价值。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分析大数据,三一集团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打造了业内著名的“挖掘机指数”,在实现智能服务的同时,为行业发展走势提供判断依据。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重要支撑。近5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说,从更深层次看,工业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同频共振,正拓展出融合创新的广阔前景,赋能更多行业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业内专家预计,今后15年,将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将推动各领域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旨在选出具有榜样意义的“全球工业4.0”示范者。因其在生产网络和更加广泛的领域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同时提升生产效率、系统韧性和可持续性,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已累计评选出132个先进工厂标杆,其中中国50家,居全球首位,“灯塔”引领效应显著。 在智能化时代来临的今天,数字化转型不是中国制造业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面对产品订单的大量性、差异性及快速生产等实际生产问题,怎样利用数字产线、柔性产线等新的生产技术,探索中国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构建自身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01 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不断与工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更是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融合。从工业制造到工业“智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地纷纷“出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鼎新”带动“革故”。安徽标明未来3年“数字安徽”的行动路径,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江苏明确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其中苏州市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24亿元用于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等;上海计划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提高100台/万人。 据了解,“灯塔工厂”的四项评选标准包括实现重大影响、成功整合多个案例、拥有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在关键推动因素方面表现优异。尤其是近年来,“灯塔工厂”的评选标准增加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准时交货率提高”,更注重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当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数字化发展趋势、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挑战对先进制造提出的新要求。
02 重工业制造的数智化迭代
当前,全球重工业仅有两家“灯塔工厂”,且这两家均由三一重工打造。根据公开信息,三一重工的数字化涉及灯塔工厂建设、电动化无人设备研发、工业软件应用、业务流程数字化、数字中台建设、组织模式创新。过去三年,三一重工将超过150亿元的研发费用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中,这一投入比例在重工业中位居前列。 入选“灯塔工厂”的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世界经济论坛官网上给出的理由为,“应对重工行业市场周期性波动、多品种小批量及重型部件生产挑战,三一充分利用柔性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和规模化的IIoT,建立数字化柔性的重型设备制造系统。最终实现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麦肯锡灯塔工厂专家团队认为,该工厂在最难的领域,在无先例情况下,用创造性思维打通了核心技术,难能可贵。 18号工厂占地10万平方米,是我国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2018年,三一在18号工厂最先启动“灯塔工厂”建设,迈出探索智能制造转型的第一步。在投入5亿元资金、突破55项关键技术、攻克上千项难题后,18号灯塔工厂项目于2020年圆满达产。与改造前相比,18号工厂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整体自动化率升至76%,可生产多达263种机型。工厂的多项原创技术方案迅速在三一集团其他45个工厂全面推广。目前,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18号工厂里9大工艺、32个典型场景均实现了“聪明作业”。 在机加中心,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阀块机加作业的精度误差由0.1毫米刷新至10微米级;装配中心,大到72米长的臂架,小到2毫米的螺丝等,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化装配完成;智能物流系统,可实现10万多种不同类型零件的自动搬运和上下料,准时交货率达99.2%;钢板的切割和分拣完全交由拥有3D视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将精度提升至1毫米的同时,生产周期缩短60%。 在攻克设备难关、技术壁垒,实现生产智能化、数字化的同时,三一集团又把目光投向管理体系建设。随着远程办公软件使用的不断深入,工厂已将其应用到更多的生产环节中。在落实企业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体系时,受制于互联网设备的延迟和作业环境的复杂,现场突发的异常很难被准确捕捉并推送给责任人。为解决这个问题,三一集团在18号工厂安装了630个摄像头,全天候观察厂区出现的突发情况并自动抓拍,再通过远程办公软件上传至根云平台(三一数智化底座)自动推送给系统管理员。6S专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都会及时收到消息提示。 “建立健全6S体系,既能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严加约束,又能帮助建立更为安全、可靠的操作环境。6S体系已经成为我们管理工厂的基础性指标。”三一重工智能制造总部副总监刘岩表示,对比6S体系建成前后泵送指标发现,人均产值提升127%,生产交付周期缩短51.6%,单位产值制造费用占比下降至43%。 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三一集团依托(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以“灯塔工厂”建设为核心,构建了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运营等场景,以数智化重构并驱动业务发展,提升企业整体数智化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身处工程机械这一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数字化是穿越周期、应对挑战的法宝。”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说。 在智能产品方面,三一集团打造了5G遥控挖掘机、无人起重机、无人压路机和无人搅拌车;在智能运营方面,企业实现了互联网营销、智能供应链、智能设计;在智能服务方面,企业通过对70余万台海量设备的工况等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将服务延伸至世界各地的客户终端市场,并持续创造更大价值。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分析大数据,三一集团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打造了业内著名的“挖掘机指数”,在实现智能服务的同时,为行业发展走势提供判断依据。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重要支撑。近5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说,从更深层次看,工业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同频共振,正拓展出融合创新的广阔前景,赋能更多行业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业内专家预计,今后15年,将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将迎来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