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吧 关注:6,543贴子:90,513
  • 2回复贴,共1

完整看曹丕的魏王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曹丕出生的时候,不仅他自己非嫡非长,曹操辞官赋闲在家,在建安元年的《让费亭侯表》中提到诸侯国土以绝,曹操本人也不是嗣子,曹丕从小的认知是把自己的身份放的很低的。在建安元年曹丕十岁的时候,曹操迎到了刘协,靠着自己的拼搏承袭了费亭侯,一跃而起。建安二年,曹昂身死,其实这时候曹丕理论上还是应该和世子沾不上什么关系的,在曹丕想立郭氏为后的时候栈潜上疏提到《春秋》中“无以妾为夫人之礼”,更何况卞氏倡家出身。但是曹操不是一般人,他没有再迎娶世家女,而是让卞氏做了继室。
刘协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登基,和董承关系如何在曹魏崛起记(1)里可以看的很明白这里不再多说,衣带诏和刘协有多大关系大家自己判断。在官渡之战之前,关中是董卓旧部的地盘,袁术称帝联合吕布,阙宣自称天子联合陶谦,刘表郊祭天地、拟仪社稷(只有嗣子享有祭祀权,相当于是宣示正统了,曹植后来也是类似情况),袁绍势力更是壮大。曹操《述志令》中提到:“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这个时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所有人的性命都是绑在一起的。在此之后生存的问题解决了,就要考虑国家的未来规划了。
曹操作为将军征伐四方,后方“萧何”有两人,荀彧和钟繇,分别为曹操亲信和刘协旧臣。但是后来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钟繇倒是积极的去做魏国的官了,奇吗?不奇。曹操安排杜畿为河东太守,之前给刘协奉绵帛的王邑径从河北诣许自归,到许都后被赦免,任大司农。而他再次有记录,就是作为使节去邺城纳聘曹操女儿了。荀悦想要给刘协谋划,作《申鉴》五篇,帝览而善之,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把荀悦支去写史书了。后来魏的重臣贾诩,在害死曹操嫡长子的情况下,在兵力远胜曹操的袁绍招降的时候劝张绣从曹操,贾诩不怕被曹操报复吗?翻看贾诩的履历也可以发现,贾诩和刘协也有着很深的羁绊,在刘协东归路上出了大力。
建安十一年,崔琰书谏曹丕:“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这时已经提到了曹丕的世子、储副身份了,曹操并不是迟迟不立世子,而是早就立过了。建安十二年后汉纪提到“曹公世子聪明尊雋,宜选天下贤哲以师保之,辅成至德。及征行軍,宜以为副贰,使渐明御军用兵之道。”田畴传也提到曹操欲封田畴侯,“田畴终不受,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认为勿夺以优其节,荀彧、钟繇亦以为可听”。在这时候曹丕已经在作为世子特别培养,并且参与一些议事了。后汉纪还提到在建安十二年,“封操三子为列侯,操不受”,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司徒赵温请置丞相,接下来又有曹丕“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曹操《述志令》中“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应该就是这时。而赵温,好巧不巧又是初平四年就位列三公,一直在刘协身边的老臣。
曹冲生于建安元年,曹操艰难西向迎到了刘协,到十三年曹冲死,最初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渐行渐远了,十五年曹操被质疑“欲废汉而自立”、“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写《述志令》自白,提到准备接受三子封侯及曹丕的官职。十六年正月,曹丕作为五官中郎将、丞相副正式步入政治舞台(《猛虎行》中到底被谁娶了我想已经有答案了),政治中心开始由许昌转向邺城。曹操西征时,曹植《感离赋》提到“愿我君之自爱,为皇朝而宝己”,曹丕想亲自带兵去讨伐田银、苏伯时常林劝到“将军为天下之镇也,轻动远举,虽克不武”。在汉魏政治格局中,曹丕这时候已经是很重要的存在了。所谓的“世子之争”,我觉得根本不存在。在本纪中没有任何体现但很关键的是丞相东西曹之间的斗争。东曹作为官员任命的机构,曹丕作为世子接触更多,主要人员传里都提到了向曹操保举曹丕。西曹作为府内人员任命的机构,卞夫人管家,曹植作为受宠又机灵的儿子接触更多也很正常,西曹掾丁仪说坏话的毛玠徐奕都是东曹的。建安十七年西曹提出撤东曹留西曹,但结果是曹操撤了西曹,保留了东曹,如果曹操想要改立曹植是说不过去的。曹丕跟随曹操出征的记录绝大多数都是在征孙权,也就是说在立世子之后每次曹操出征过老家谯曹丕都是跟着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17 11:44回复
    建安十八年,刘协策命曹操为魏公,赐九锡,三让之后刘协又手诏“今君重违朕命,固辞恳切,非所以称朕心而训后世也。其抑志撙节,勿复固辞”,曹操接受任命。兴平二年在东归路上,杨定、杨奉、董承请求下诏,力请到夜半刘协依旧没有给。建安十九年,“天子使杨宣、裴茂持节授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荀攸去世,传记中提到“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在曹操魏公期间,曹丕居东宫,世子的身份依然是没有任何疑虑的。12月,天子命曹操置旄头,宫殿设锺虡这些帝王仪仗。建安二十年,天子命曹操承制封拜诸侯守相:“自今以后,临事所甄,当加宠号者,其便刻印章假授。”建安二十一年,天子命王女为公主,食汤沐邑。建安二十二年4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10月,天子命王冕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很多人有疑虑的点是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太子到底意味着什么。汉朝时诸侯王的法定继承人正式封号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由王太子改为世子。《三少帝纪》中提到“咸熙元年3月,进晋公爵为王。10月,命抚军大将军新昌乡侯炎为晋世子。咸熙二年5月,又命晋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县。进王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王子、王女、王孙,爵命之号如旧仪。8月,相国晋王薨。12月,天禄永终,历数在晋。”立不立太子和曹操本人的法定继承人是没有关系的,有关系的是太子已经代表着国家权利继承人身份了,这个太子立不立怎么立,曹操能不慎重吗?就在这个时候曹植闯了司马门,实在是非常的巧啊。我认为正是因为曹家并不存在什么世子之争,所以曹丕很放心的通过曹植向钟繇求玉(玉以示人,其实是在求人,曹丕要走了刘协赏的玉,钟繇做了魏的相国);在《典论》里毫无顾忌的直言袁绍、刘表家世子之争产生的的严重后果;曹操说“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
    我不知道曹操“时未立太子”,“以函令密访于外”有没有试探的成分在,但是这个太子立了之后风波还是非常大的。立了这个太子之后,国内很多亲汉人士开始和蜀有勾结,魏蜀矛盾升级,之后曹操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对付刘备。建安二十三年1月,吉本与耿纪、韦晃等计划杀王必,挟刘协攻曹操,以附刘备。10月,宛守将侯音执南阳太守反,与关羽联合。建安二十四年5月,刘备占据汉中。7月,关羽袭击襄、樊。8月,羽获于禁,围曹仁,曹植醉酒未能领命,没有被调离曹操身边。9月,钟繇的西曹掾魏讽反,谋袭邺,这里与魏讽案有牵连的人基本上都是荆州南阳来的,并且后续《行司徒事董昭上疏》中与和吴王联络的曹伟并提,我猜测和蜀有着不小的关系。10月,曹操军还洛阳。陆浑(洛阳周围)的孙狼杀县吏,南附关羽。甚至到了曹操想迁都的地步,还有孙权准备随时趁乱坐收渔利。如果这时候曹操去世时曹丕不能顺利继位平乱,就是下一个袁家警告了。所以这个时候杨修的死提到了曹操虑“始终之变”,虑的也不是什么世子之争,杨修不仅和曹植关系很好,和曹丕关系也很好,《典略》提到杨修死了以后曹丕怀念他,在曹操死后杨修父杨彪也被曹丕复用。杨修家族“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和汉的牵扯也是相当严重的。杨修之死多个出处都是因为“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更像是杨修这个敏感的身份在这个敏感的时期结交诸侯动静太大有挑拨之嫌,被曹操忌惮。曹家如果倒了,无论蜀还是吴或者瓜分战果,刘协也都是没有活路的,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曹丕顺利继位就不仅仅是世子之争了,而是所有人的生存问题。保障曹丕快速稳定的继位,是包括曹植、刘协在内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看似剑拔弩张但化解的非常容易的事也可以理解了,因为每个人都得保证自己这块一定不能出问题,所以彼此之间需要互相确认。刘协早就和曹家绑死了,或者说想刘协活着的可能只有曹操阵营了。这场所谓的储位之争在曹丕看起来没有做任何事来争的情况下赢了,其实是各方努力的结果。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17 11:47
    回复
      转载lofter@我今隐约欲何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17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