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2,277贴子:101,972
  • 17回复贴,共1

三星堆、二里头与大禹治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来说说三星堆的来历。我曾经在《三星堆的真实面目是什么?》一贴中根据出土器物和遗址的状态指出三星堆不是人权或神权王国的都城。三星堆是一个由多族群共同信仰维系和供养的祭祀朝拜中心。这个祭祀朝拜中心的形成直接源于华夏历史上一件关键性的大事件。这个事件就是大禹治水。
关于大禹治水过去一直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无限夸大,‘’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将大禹治水夸大到完全不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和自然科学规律,把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逐渐演变成神话传说。另一种则是为了表面上符合当时社会的工程能力把一件影响华夏文明走向的巨大工程矮化成小范围的河流治理。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本人若干年前在天涯上发文探讨过大禹治水的起因、过程和对华夏历史的影响。大约四五年前又将内容以《探索真实的大禹治水》的题目发表在百度上。
历史记载尧舜禹时的大洪水有几个特点:
1,发生的范围广,“浩浩汤汤怀山襄陵”,洪水淹没区内存在山地丘陵沼泽等多种地形;
2,持续时间长,不间断地延续了几十年,文献中涉及到的时间是从尧舜到禹;
3,洪水范围内原有大量居民,“当尧之时,鸿水滔天,下民其扰“;
4,那场规模极其巨大的洪水以当时人类的工程能力只经十几年的治理就得到基本解决,“禹抑洪水十三年”。
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唯一的可能,就是长江三峡段发生大滑坡堵塞河道。当滑坡形成的堰塞坝超过海拔400米以上时,以长江流量和四川盆地地形和平均330米左右的海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形成水面超十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淹沒区。

三峡断流水涨至海拔450米盆地水淹面积图。可清楚看到怀山襄陵的景象。
三峡滑坡堵塞长江在盆地内形成十万平方公里的水淹区后,原住民少数留住区内高地并追随大禹疏通三峡。而大部分人为生存选择外迁。向西南迁徙的成为彝语支各族始祖。向西的成藏族的一部分。语言学研究证明羌藏彝语分离在4000年前左右就是证据。彝语支各族生活的区域处于云贵川山地。地理条件不可能发生长时期大范围洪水。但这些民族的传说中都有经历过灭世性的大洪水。这只能是出自对祖籍地远古大洪水的记忆。
向东迁入中原的就是甲骨文中的羌人。也就是后世文献中的“夏人”。三星堆从地理位置看极可能是古蜀人东迁时的出发集结地。类似于后世大移民中的山西洪洞大槐树和湖北孝感麻城。这就是三星堆成为外迁族群寻根朝拜祭祀中心的原因。也是三星堆会出现大量本地文化元素外的中原和西南等地区文化元素的根本原因。
不要以为这是凭空想象无稽之谈。长江三峡堵塞形成盆地内大面积积水在三峡成型后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年的地质年代稀松平常,是万年或十万年一遇的常事。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在四川盆地活动已有数万年。这期间长江三峡出现一次超大滑坡完全正常。事实上除大禹治水遇到的那次,在有文字以来长江还发生过两次堵江几十年的滑坡。只是由于堰塞坝不够高,回水只有一两百里。至于几千万方的滑坡是常见的小事。

这是三峡建坝前西陵峡青滩段的卫星照片。此处江宽不足两百米。可以清楚看到古滑坡遗迹。滑坡体顺江长度不小于五百米。滑坡体上缘超过海拔六百米。
事实上葛洲坝修建之前三峡多处大小险滩都是古堰塞坝遗迹。由于长江三峡地质特点,滑坡产生的堰塞垻质地松散,积水超过垻顶很容易出现溢流槽,人工使用木竹工具也可以挖掘或扩大溢流槽。在人工和水流强力冲刷下,数百米高的堰塞坝完全可以在十数年的时间内消解。这就是大禹联合位于江州(现重庆)的塗山氏等同受大水影响的诸氏族共同治水的真相。这在我前述帖子中有详细的论证。
迁徙至中原的古蜀盆地居民,或者说“夏人”,也即甲骨文中的羌人与留在盆地内的原住族群一直保有密切联系。 根据现在二里头和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二里头与古蜀有非常相似的社会形态。二里头遗址呈平面网格型。在数百万平方米的区域内散布有数十计的大型建筑基址。但是并没有突出的单一核心建筑基址。同样,三星堆遗址除了一个几乎可以肯定用于陈列大大小小青铜器的一个大型房屋之外也没有明显突出的被次级建筑簇拥的核心建筑。三星堆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大型墓葬。二里头也没有发现王级规模的大型墓葬。最重要的出土绿松石龙的墓葬,从随葬品看其墓主明显是个神职人员。不是掌握军事权力的行政首脑。二里头没有明确的殉人现象。三星堆遗址也没有发现确定的殉人。这反映两者都没有核心暴力机构,沒有奴隶。而且从祭祀器物也看不出明显的祖宗崇拜。有人比对过二里头与三星堆的地理环境非常相似。都处在离河流出山口不远的冲击平地上,地形地貌相当一致。根据目前研究在二里头一期,“从聚落时空演变的角度看,作为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的二里头在伊洛平原的出现具有突发性,而没有源自当地的聚落发展的基础 。如此迅速的人口集中只能解释为来自周边地区的人口迁徙”。如果用大洪水期间古蜀民的外迁来解释,这一切都非常容易理解。这也是中原凡有“夏人”分布的区域都有大禹治水传说和各种附会遗迹的根本原因。王朝时期出于维护中原王朝核心地位的原因,大禹治水的真相一直被掩盖和扭曲。大禹治水并非是出自某帝王的命令,而是在大禹的带头下多个氏族联合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认识到大禹治水的真相和三星堆的来历,所谓三星堆的神秘都能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


IP属地:四川1楼2024-01-15 01:50回复
    讨论历史,最好不要用“彝”。因为“彝族”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定义的一个民族。古代只有“夷”。从“夷陵”这个地名来看,“夷”还只是一个人名,不是族名。
    你用“夷”的话,大家可以知道你说的是东夷,还是羌夷、西南夷。


    IP属地:四川2楼2024-01-15 12:51
    收起回复
      楼主说的这个不可能的,三峡这一代的情况,我比较了解。80年代有个鸡扒子滑坡,去年8月份开始三峡地灾防治,并安装了很多摄像头,探测器。
      长江形成时间比较晚,三峡也就300万年时间,300万年左右,巫山大庙镇龙骨坡古猿人已经出现了。四川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所以300万年前,海水切割三峡之后,长江也就形成了,盆地海水蒸发,地下有大量的盐巴。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15 14:11
      回复
        之后,因为水量巨大,没有形成过大的堰塞湖。大禹不可能治这个水,就是现代要治也很困难。瞿塘峡老关庙对面的吊嘴危岩,去年测算有400万方,不可能治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15 14:14
        回复
          古代生产力低下,所以,大禹治水,不可能治南方水量大的,只能是北方的小河,或者断流的河。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15 14:22
          回复
            有人不相信我说的大禹治水真相。其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可以澄清。说长江三峡只有300万年历史这肯定不对。不相信发生过堵江多年的事件也不对。
            三峡形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根据能看到的资料,这一过程开始于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经过多次造山和陆沉至迟2100万年前三峡就基本成型。由于经过多次地壳运动,三峡地质比较复杂。有二十多亿年的岩屑,也有两三亿年的沉积。长江三峡成型后的峡谷段主要有两种地质。一种是较硬的碳酸岩。江水经过时下切形成U型谷地。江面窄,岸壁陡。还有一种是变质沉积岩,质地松散破碎,容易滑坡,形成V型谷地。三峡中的险滩就出现在这种江段。这些所谓的险滩实际上就是古代滑坡形成的堰塞坝遗迹。这些险滩一般都是有一个横贯江面一米至两三米或更高一点的跌水和中间一两个较深的航槽组成。滩上往往还散布有若干巨石。
            事实上古文献中对长江三峡形成过堵江的大滑坡有很清晰的记载。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的一次山崩就曾使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1年),“崩填溪水,压杀百余人”;晋太元二年(公天378年),“山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宋天圣七年(公元1030年),“蛟出山崩,水石喷涌,害舟不可胜计,”堵江20余年,至皇佑三年(公元1052)才疏凿通;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久雨,“新滩北岸山崩五里,逆浪百余里,江塞,舟楫不通,压居民百余户”,堵江长达82年,至天启四年(1625)才得疏通……


            IP属地:四川7楼2024-01-15 15:42
            收起回复
              这个我比你清楚得多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15 19:51
              回复
                我拍的照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15 19:51
                回复
                  上面朋友发的第3、4两张照片现实的就是U型峡谷。头两张应该属于峡谷之间的宽谷江段。

                  这里贴一张西陵峡某段的照片,是典型的V型峡谷。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滑坡形成的伸入江中的舌状山体。我在1楼中贴出的那张卫星图片中江段两边山峰最高点海拔有1600多米。江面海拔约100米{建坝前}。大滑坡形成海拔高400米的堰塞坝毫无山大压力。


                  IP属地:四川10楼2024-01-16 00:13
                  回复
                    大禹墓在良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1-16 19:49
                    收起回复
                      真的研究过吗?大禹治水是治一条南北向的河流,我国只有松花江是南北的,但东北是清朝才并入我国的啊。
                      世界上南北向经常泛滥而且被历史记载的河流,是尼罗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17 12:02
                      回复
                        我的看法相信的似乎不多。很多人无法理解三星堆与二里头横隔大巴山和秦岭,崇山峻岭深沟大川,两地之间怎么可能有密切的联系。确实,在3000年前,铁制工具还未得到应用,还无法修建栈道,蜀地与中原之间的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等著名蜀道都还未开通。夏人或古蜀人要直接翻越秦岭和大巴山来往于中原与蜀地非常困难。但这并不意味两地之间就没有相对便捷的通道。先看一张图

                        这是嘉陵江全流域图。注意其中的西汉水。在古蜀时期西汉水并未直接流向广元。而是与汉水相通。三国之后因地震才改道形成现在的样子。但是地质调查发现当时的分水岭只有几千米宽。
                        再来两张地形图。


                        图中可以看到,嘉陵江上游水系相当发达。在源头段就有有一级支流52条,二级支流69条,三级支流19条。在广汉什邡绵阳与沱江水系十分接近。在天水一带与渭河上游水系十分接近。这些河流所在地区海拔不低,在两千公尺左右。但相对高差很小。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条较为平坦的古蜀道。这就是著名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道。祁山道不是一条独道,实际是一个水陆多条道路组成的路网。这是蜀道中最西边最远但是也是自然形成的最不需要翻越大山而且还有水路可资利用的大道。这也是诸葛亮优先宣威北伐道路的原因。在古代,从蜀地出发,沿祁山道到达天水,再顺渭河进到河洛地区的二里头是最容易的路径。现在从广汉经天水到二里头的国道基本上就是院用的这条路线。这条路不仅难度小,而且距离也不是不可以想象。根据路网资料,广汉到天水630公里。天水到二里头720公里。加起来合1350公里,即2700里。若日行70里,从三星堆到二里头或从二里头到三星堆还要不了40天。若是考虑到有近半程可借助水路,时间至少还可以减少十日。
                        因此,若二里头有人群是大禹治水期间从古蜀地迁徙去的。来往熟门熟路,一年或数年去三星堆朝拜一次,或每年轮流去三星堆朝拜并不难。这也许就是三星堆早期上百个小型祭祀坑的来历。也是中原技术和文化元素能几乎在同一时间就会出现在三星堆的原因。


                        IP属地:四川14楼2024-01-17 17:32
                        回复
                          而且4000多年前气候暖和,河南能跑大象,秦岭上估计很少有雪,我也觉得穿越不是后来那么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17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