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景城村(之一)
文/姜宝起
所谓漫话,也就是表示随便说了。因为话题的散漫和广泛,又没有目标,没有具体依据,想到哪说到哪,所以大家可以听后不必较真,一笑了之。
其实很多事,又绝非凭空捏造。尤其,对于这个景城村的本身,可就不是随便说的事了。
它有自己特有的历史和民间传说,有废墟下的瓦砾无声在诉说,有历年的水文环境以及地理上的细微变化,在告诉大家村庄的兴盛和衰落,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景城村历史的零散记叙,包括县志文献等等,都没有太详尽的内涵和依据,而我说的这些也许诸君曾有耳闻,甚至闻所未闻!
且听我讲一下关于景城的城,咱就不说哪一朝哪一代了,因古今断代久远,这事压根就无考,也就不说了。
那么,至于城的问题,我们大家都能理解,它表示人口规模众多,财力物力优良,具备雄霸一方的实力和条件。鉴于上述条件,城,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水平,在古代社会,享有的权利中心和重要地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景城,在当时不仅具备了城的条件,还有金銮殿!它可是皇城的一个存在!这实力,相较周边远远近近,应该说散散落落的村庄,绝非一般城池可比了,对不对?至于这个皇帝的势力范围有多大我们就不提了,这个皇帝还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有名有姓的刘武周,且拥有一个金脑袋。
至于刘武周的身前身后,在本文不是重点。这里的重点在:对于刘武周受害这件事,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在某一天夜里,被人割头了,然后把他的脑袋扔到了村子东南的大坑里去了,那个坑至今一直被人们称作“戏台坑”,此事暂且不提,有必要说说他在生前的一些传说。
老人们说他有这样的一些事,事实上他在附近的泗冢庄村,就有一个闺女在那里出门子,其她三个闺女在哪村本人不记得了,只知道她们各自领兵分守一方。
他之所以把闺女嫁到那里去,就为了随时可以守备景城所在的皇城,一旦情况不利,东南西北,烽烟为号,告急求援。
传说是有这样的一天,刘武周闲来无事,自顾自在城中溜达,望望宽阔的四野,不知为何突然心血来潮,突然下令点燃了城中的烽火台!
再说刘武周的几个闺女,自打领命外嫁,肯定也是领兵带将的人物,姐妹几个对于守护防务一定是不敢耽误分毫,派兵把守各方,随时关注城中动静,此刻哨兵发现皇城方向狼烟顿起,姊妹四人得报城中告急,心急如焚,一定不敢耽误,迅速策马而来。几十里路远近的路,说时迟那时快的也就从四面赶了回来。
而此时城中的刘武周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当时下令点烽烟,就是想考验一下闺女们是不是对他很上心,看一看对闺女们的命令是不是有效。
现在刘武周看着闺女们领兵带将急急而来,觉得自己对闺女们的测试很成功。
再说城下的闺女和将士们,看到大笑不止的刘武周个个满脸疑惑,也不像有什么紧急事务,但又不敢多问,就听刘武周传声过来:大家都回去吧,这里没事,我就想试试看看大家,会不会发现城中起烟,想看看各位会怎么样的表现。
将士们和姐几个听了刘武周的话,也没多想,遂各自散去。如果说这事到此为止了,也许他就不会发生后来被割头的悲剧。
可是世上没有如果,只有重蹈覆辙。
不知道是时光流逝太快了,还是刘武周高高在上太寂寞了,闲来无事,又一次点燃了烽火,惹来了姊妹四人,同时也让一直风平浪静的日子消磨了各人的警惕性和耐性,使将士们和姐几个厌烦了父亲的捉弄,几个人商议着,父亲总这样开玩笑有点不该了,开始埋怨刘武周对军机大事太儿戏了。
不知道何年何月,某夜,城中,又一次火光四起。姐妹几个见状,都在心想这老爹一定又是在考验她们了,竟然姐妹四个都没有前往救援,可是不久,逃出城来,报信的人送来讯息说,刘武周的头被人割走了。
姐几个听信后这才信了家里真的出事了,急急赶回来也晚了,再懊悔也没意义了,于是商议给刘武周打造一颗金头装上,收殓,下葬……
于是后来说,有人在戏台坑洗澡摸到过一颗血淋淋的头,当时吓得一把扔了,人也逃到岸上,人们听说这事的,就说那可能是刘武周的金脑袋,再下去捞始终没捞到,还有的说南方人来憋宝,法器是一条扁担,槐木的,眼看金头翻着水花就要上来了,差点就成功了,不知道让谁突然在后边出现,一声喊,把宝物给惊吓了,又沉了下去。
再后来北边周村做扁担卖的那家后人说,这是说的他们家扁担做的好,就像宝物似的,为了好卖,才引起了人们对扁担怀有的好奇心,云云,等等,可见关于景城对周围的影响力有多深远。
对于这事,信不信由你了,我也只能是把老人讲的这事还原一下而已,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景城的传奇色彩已经没有了印象,一代代的老人再也见不到了,类似这种故事在现代也要失传了。即便将来有一天会真的有所发现,我想,这个故事,也就有了它的价值吧?
要说它辉煌的过去,可能真的因为皇城的存在,要说它的没落,我想,应该和当年的战乱,瘟疫,自然灾害,水文环境,政治环境,人文地理都可能息息相关。
我们先从字意上来剖析一下景城的景字:1.现象;情况。2.景致;风景。3.特指布景。舞台或摄影场上所布置的景物。4.剧本的一幕中因布景不同而划分的段落。5.尊敬;佩服。
我们了解了上边的字义,我就可以继续下一个关于景城破城的故事了。
不知道老一辈的童年时期,是否会注意到景城村的中北部地下土层,为什么那么多瓦砾呢?八十年代的孩子们,还记得土层内有古代瓦砾的事情吗?再后来的孩子们,我想他们已经彻底不记得半米以下的土层曾经布满瓦砾,到处盐碱的情形了。
他们甚至不知道村子东南角两处高高的土岗,曾经是先民们祭奠祖先的庙宇所在地,这边水平高度略低北部皇城,它也和北部岗上的皇城遗址一样高高在上,却也遍布瓦砾,一样被当今深埋地下。以前,这边的事和南边的戏台坑有关联,是过去庙会搭台唱戏的地方,两个高岗之间又条深沟与北边大坑相通,透过戏台坑向东南再转北是村内积水外泄再最终流进的海湾的通道,这条水路几十年来不曾见水了。
这和破城有关吗?我不知道。但我记得这个村中是水井最多的一个地方。村里村外,很少没有水井的地方,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严重缺水,那些古井失去了作用,才被一个个填埋平缓。可以想象得出古代的繁荣,井多,是因为取水需求大,一定是人口密度高,农耕生产灌溉量大。
村中这么多高高低低的地方,一定是就地取材烧砖烧瓦修城建墙才造成了它以前的繁华和独特地貌。
大兴土木的结果,一定会有劳民伤财的现象发生。
过去的社会,周边的人员很难逃离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圈。据一位老人对我讲述,他说:老人传说,那时候城中已经修了南西北三个方向的城墙,当时天天到处打仗,很难安生,一边建设一边守卫,还要搞生产,再不行,就去别处抢啊。过去大国小国就那么打,很难团结一起共同对敌。景城皇城就处在这种动荡环境,另一面的城墙还未建完,也就很难守护了。
后来没办法了,就用白布绘图,做成了一面墙的样子,挂到了东面建墙的地方,一边加紧修建,要求城中人不要说出去,以免敌人识破。
外边的敌人一看这座城修建速度这么快,心想这景城的实力也太大了,根本惹不起啊,终究纸里包不住火,不多日子有敌方密探黑夜来探访情况,摸到了城墙边转了一圈,进不来,继续转,到了东面怎么看怎么不对劲,近前一摸才知道这堵墙原来是布景做的,又怕被哨兵发现,赶紧跑会自己营地去报告,敌人摸清了这种情况,趁城中兵困马乏一举攻下,而城破。
这就是后来做景城,京城,井城的原因,沿用景城名字,并非当初纪晓岚先生决定的,而是景城村民因为了它的人文地理以及古今文化内涵约定成俗的。
成稿于20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