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伪史吧 关注:9,579贴子:150,925

揭露西方油画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吐毕噢孬吐毕
西方油画诞生的真相可能是这样的:
1.尼德兰人磨制出来了成像优异的凹面镜
2.凡·爱克兄弟偶然间看见了凹面镜制造出来的投影图像
3.在投影图像的刺激之下凡·爱克兄弟萌生出了复制投影图像的冲动
4.凡·爱克兄弟成功地发明了适合复制投影图像的颜料--油画颜料
5.在凹面镜的帮助之下凡·爱克兄弟摸索出了一套以复制投影图像为基础的油画制作方法,并且用该方法完成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油画作品
6.意大利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在学习并且掌握了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技法,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
7.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新,油画技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并且最终自成一体确立不摇
关于如何复制凹面镜成像这个问题,有没有这种可能:
1.先直接在画布的投影上用硬笔描绘轮廓线和其他结构线,再移开该画布备用!
2.再在原来的位置上放置另一张同样规格的画布来呈现“干净”的投影图像!
3.这时,我们就得到了两张画作,一幅是凹面镜“创作”的极端逼真细腻的彩色投影图像,另一张则是用硬笔描绘的比例正确结构清晰的线描图!
4.我们再对照彩色投影图像,按照它的明暗关系和色彩用画笔和颜料在线描图上直接涂色,这样就可以把凹面镜“创作”的投影图像即快速又准确地复制在画布上了!
有一定美术基础的现代人用上面的方法来复制凹面镜投影图像是极容易成功的,因为我们有色彩丰富、不透明、干燥慢、覆盖力强的可以逐层覆盖的油画颜料!但是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家则不行,因为他们只有用蛋液调和的蛋彩颜料,这种颜料色彩一般、透明、干燥快、覆盖力差而无法反覆涂厚,用这样的颜料根本无法快速准确地复制质感如实物般逼真的镜投影图像!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油画之父凡·爱克发明油画颜料的根本动机就是为了更好地复制凹面镜的投影图像!
大卫的研究成果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和规律,那就是艺术的诞生是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远有石头雕像、青铜、陶瓷、中国水墨画、西方油画,近有电脑CG,人类所有的艺术成就都对应着相应的技术发明!是不是?
没有金属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哪里来的石像艺术?
没有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哪里来的青铜艺术?
没有对陶土的加工成型和烧制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哪里来的陶瓷艺术?
没有纸笔墨砚的发明和应用,哪里来的中国水墨画艺术?
没有凹面镜和油画颜料的发明和应用,哪里来的西方油画艺术?
没有电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哪里来的电脑CG艺术?
西方油画之父杨·凡·爱克的代表作品《阿尔诺弗尼夫妇像》(创作于西元1434年)是油画诞生初期时的作品,但是却是一幅非常非常成熟的作品,几乎具备了西方油画所能够蕴含的所有元素!从艺术表现力上看,完全能够比美19世纪的顶级油画作品!现在的问题是,这是正常的吗?!

再看看下面这些作品吧,它们都是凡·爱克的作品,事物一般的发展规律是从诞生之初到发展成熟是要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过程的,但是油画的出现却一反常态,刚诞生就已经很成熟了,这无法不令人心生疑窦!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幅画《犹大之吻》,它是十三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画家号称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1267—1337年)的代表作之一!它是西方画家公认的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但是对比凡·爱克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乔托的绘画水平大大逊色于凡·爱克!换句话说,凡·爱克的绘画水平较乔托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揭露西方油画真相的视频:大卫·霍克尼 上集 大卫·霍克尼 下集


IP属地:安徽1楼2024-02-01 10:04回复
    和公园里小朋友填色画板是一样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01 15:06
    收起回复
      最写实的油画都是用凸透镜加镜子,倒影在画布上画出来的。现在都是公开的秘密。据说老实人梵高就因为达不到这种写实程度而终身痛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01 16:58
      收起回复
        “我的理由”
        在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公共精选》栏目围绕霍克尼制作了一
        个75分钟的中长篇纪录片,导演是兰德尔.赖特。
        在该片里,霍克尼讲述了自己的伟大猜想,以及这个猜想后面的诸多证
        据。霍克尼认为,通过他自己大量的“侦查”,可以印证自己的伟大猜想的理
        由如下:
        比如,从1420年之后欧洲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30厘米尺寸大小的画作(在
        这个尺寸下,投影器显示的物像最好驾驭);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偏离眼睛式焦点透视而明显具有镜子反射式焦点透视
        的典型特征;
        为什么很多画中人脸上会出现太阳光的光泽(被画人物坐在或站在有着强
        烈日光的室外,而画家则在光线幽暗的画室内调试投影器作画);
        为什么画中很多帷帐纹理精细但有时图案又不对称(镜子产生了一定的变
        形作用);
        为什么画中人出现了那么多的左撇子而在13世纪的乔托(意大利画家)的
        画中却没有出现,因为镜子发生了反向逆转作用等等,这样的例子简直举不胜
        举。
        颠覆→发现大师秘诀革命→提出离奇猜想
        1999年,霍克尼在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安格尔(Ingres)绘画
        作品展览,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
        霍克尼被安格尔画作的精细和写实深深地打动了,他前后去了三次画展观
        看,细心揣摩那近乎神奇的一笔一描,那些干净利落的线条,人体各部分和谐
        的比例竟然都是那样完美无缺。
        霍克尼同时惊讶于安格尔绘画的速度,而且在那些铅笔素描上,竟然几乎
        没有留下任何污点、涂抹和修改过的痕迹,这太令人难以想象了。
        安格尔借助光学仪器作画
        他将安格尔的素描集带回了洛杉矶的居所,不时细心钻研。为了细细察看
        那些线条,他还将画中某些部分放大。
        一天早晨,霍克尼突然有了重要的发现:安格尔的线条竟然与当代画家安
        迪.沃贺(Andy Warhol)如出一辙,同样的干净利落和出笔自信。
        在艺术界很多人都知道,安迪.沃贺在作画时常常借助于幻灯机。因此,
        霍克尼自然而然地猜想到安格尔是否也同样借助了某种光学仪器。而依照素描
        画上肖像本身显现的光学特性,霍克尼确信安格尔使用了某种仪器才得以达到
        这种视觉上效果。
        霍克尼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实验创作。在自己设计
        的投影器的帮助下,霍克尼很快成了一个人物肖像速写大师,而且铅笔素描绝
        对精确逼真。
        霍克尼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向他在艺术界的朋友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在自己
        画室的一角,霍克尼安了一个类似照相机暗箱一样的壁龛,在里面的一张绘画
        台上安放着他的投影器,一根可灵活加以调节的金属杆上悬着一片微小的棱
        镜,这个棱镜可以帮助霍克尼更方便地瞧见桌面上的投影。霍克尼利用这一投
        影幻像来准确地捕捉人的肖像。
        霍克尼让他的朋友坐在一旁作自己的模特,同时调整他的姿势。随后霍克
        尼拿起一盒铅笔,借助投影器,霍克尼在两三分钟内便以惊人的自信快速将对
        方腿、衣袖、头部的轮廓大致地画了下来。随后他对瞳孔、眼角、嘴角等部位
        进行细致的加工,他朋友的肖像素描就这样被“速成”了。
        于是,富有颠覆性的研究工作开始了。带着无限兴趣和精力的霍克尼,查
        阅了从13世纪到18世纪印象派画家再到21世纪的几千幅绘画。越来越多的证据
        表明那些被赋予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古典主义大师们使用了当时最科学的玩意
        儿——“透镜”。
        霍克尼说,我绝不是在说那些尊贵的大师们在欺骗大众,因为透镜和标
        尺、铅锤一样,它们都是科学的孩子。大师们使用透镜作画并没有想去欺骗
        谁,他们没有公开这个秘密,或许有他们的难言之隐。
        在霍克尼加利福尼亚州的工作室里,霍克尼收集了大量的图片。他根据研
        究发现,第一幅真正意义上使用透镜进行创作的绘画出现在1420年左右,霍克
        尼非常自信地说:“从1420年开始,西方绘画突然变得精密细致起来,它具有
        完美的构图、无可挑剔的透视画法和神奇的光影效果。透镜的传播最先可能是
        在比利时,然后流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然后是意大利的其他地区,然后是更
        广泛的地区。”在“安格尔的透镜”的帮助下,霍克尼创作了自己的“肖像之
        墙”;在他的朋友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坎普以及查尔斯.凡尔克的帮助
        下,霍克尼的猜想得到了更加权威和科学的论证。
        严守秘密 谁与共谋
        为什么几个世纪来那些写实主义的画家们一直要恪守着这种“隐秘的知
        识”,大卫.霍克尼认为,这是一场“共谋”。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画家们必须恪守着这种“隐秘的知识”,他们之所以
        这样做,原因之一是,这种所谓的“隐秘的知识”是画家这个行业的行业秘
        密,不便公开;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画家们不敢公开承认自己在借助镜子
        来画画,这样会得罪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教会,或许教会认为画家借助镜子和
        光线制造的虚像来作画是一种渎神行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01 17:48
        回复
          等你学了绘画就懂了,搞这么复杂还不如背套路有用。其实画家大部分时间是用自己的经验在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01 19:00
          回复
            正巧是这个专业的就给你说一说,搞假很难也没有意义,西方的油画其实很早就有传统了,自古罗马的墓室蜡画就已经初具规模了,跟现代一些油画很像,就是比例显得别扭幼稚一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01 19:59
            回复
              你学艺术就会看遍中西方的绘画历史,完全是两个感觉,西方一直是求实写实,东方一直是求情写意,完全两套系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2-01 20:01
              收起回复
                而且西方绘画工具材料技法极其复杂,简直可以自立系统建立一个体系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01 20:03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01 22:30
                  收起回复
                    假的,这些画都是现代作品,连凹面镜都制造不出来,怎么可能用来作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02 00:07
                    收起回复
                      你没有提到唐伯虎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2-02 07:57
                      收起回复
                        油画起源于印度那蘭陀寺,当时僧人用植物胶和矿物颜料绘画,在我国古籍里有过记载。西方探险家进入印度时将这个技术带到了欧洲。早期欧洲绘画是没有透视的,都是上帝神话这类人物题材。后来从中国学走了透视和测量技术。为配合满世界的掠夺财富,挑起战争,情报式风景画就出现了。影响到了风俗画,直到今天看到的样子。但凡油画里有严谨的透视关系出现一般就是18世纪末期之后的产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02 08:51
                        收起回复
                          新研究表明,伦勃朗可能在绘画中运用了投影技术

                          伦勃朗的绘画天才是否真的就是我们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呢?他在绘画中展现的惊人技巧使其作品成为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杰作,并深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提出,伦勃朗曾在绘制自画像时巧妙地运用了通过多面镜子的折射所呈现出的影像来进行创作。
                          来自英国牛津的艺术家弗朗西斯·奥尼尔(Francis O'Neill)与伦敦的索菲亚·帕拉佐·科纳(Sofia Palazzo Corner)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由奥尼尔早前提出的理论而一起展开了研究。这项发表在《Journal of Optics》的研究论文对伦勃朗时代可能已经存有的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向大家展示了这位荷兰艺术大师是如何画出这样栩栩如生的作品。
                          奥尼尔对Daily Mail网站说道,“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与一位物理学家查尔斯·法尔科(Charles Falco)率先在2000年时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古典画大师也许使用了一些光学设备来增进他们作品的真实度和精确性。"

                          一幅科学示意图,解释了可能被运用于伦勃朗创作自画像时的技术。图片:courtesy of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Optics
                          奥尼尔通过引述伦勃朗绘画中对光影的处理来支持了这一理论,并认为艺术家只有通过使用投射的方式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研究论文中还提出。伦勃朗自画像中的眼睛通常都望向了画框以外,如果画家是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话,眼神是不能呈现出那样的角度。
                          “他创作了不少蚀刻版画和铜面彩色自画像,这种材质的表面非常容易显现出投影的痕迹,"奥尼尔解释说。“伦勃朗的作品以光影的对比而闻名,这也是投影法的关键部分。"

                          另一张解释伦勃朗可能使用的技术的说明图。图片:courtesy of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Optics
                          奥尼尔还强调说:“此外,如果要呈现出自画像中大笑或睁大眼的表情,那就需要艺术家的身体非常别扭地,在观察镜中的自己然后转去创作图像之间一直切换。但如果他跟随投影创作的话,那么他的双眼就无需离开画布表面了。


                          IP属地:安徽15楼2024-02-02 13:51
                          收起回复
                            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法国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品展时,被画作的精细和写实深深震撼。

                            他前后去了三次,细心揣摩那近乎神奇的一笔一描——干净利落的线条,精确和谐的比例,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那些铅笔素描,竟然没有留下任何污点、涂抹甚至修改的痕迹。。。

                            霍克尼将安格尔的素描集带回寓所悉心钻研,甚至部分放大观察体味。

                            一天早晨,霍克尼突然有了重大发现——安格尔的线条竟与安迪·沃霍尔如出一辙,同样的干净利落和出笔自信。
                            而沃霍尔作画时常借助幻灯机,已是艺术界公开的秘密。

                            静物与幻灯投影图
                            霍克尼自然而然猜想,安格尔是否也同样借助了某种仪器,才达到如此逼真而震撼的视觉效果。

                            写实静物画与投影图效果图
                            富有颠覆性的研究工作开始了。带着无限兴趣和精力,霍克尼查阅了从13世纪到18世纪印象派的数千幅绘画。

                            结果发现:尽管14世纪已经掌握了初浅的透视效果和原理,西方绘画依然非常拙稚,衣饰图案简单拙劣,甚至文艺复兴初期的透视效果还非常幼稚;

                            例如13-14世纪乔托的绘画,基本是以一种简单的图形式方法完成的。

                            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
                            而比乔托晚100年的皮萨内罗,为了守护画面中“形”的准确,甚至不惜牺牲衣饰褶皱的真实感。

                            Pisanello,1395-1455


                            IP属地:安徽16楼2024-02-02 13:52
                            回复
                              但到文艺复兴中后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写实绘画技术瞬间突飞猛进,不到百年时间,服饰图案居然画得惟妙惟肖,逼真准确,简直堪比相机效果。

                              比如16世纪,文艺复兴后期莫罗内的肖像画,服饰表面张扬复杂的纹样,褶皱微妙的高光和细致的阴影居然如此逼真准确、细腻完美,简直不可思议。

                              Giovanni Battista Moroni ,1520-1579
                              根据霍克尼的经验,如此精确的还原度,完全依靠双眼观察,以及“理论”上的透视法则、解剖经验、素描构图甚至打格造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仿佛一夜间,西方画家集体跨入全新境界,超越学徒的培训和摸索阶段,成为后世高山仰止的大神级艺术师。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为探寻这一历史之谜,霍克尼拿出福尔摩斯般的探究力、对绘画的深刻洞察,辅以视觉观察和图像分析,终于使这个千古谜团暴露在阳光下。
                              霍克尼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
                              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典大师,其实借助光学器材,在画面上临摹了光学工具投射的逼真而精妙的线条和光影。

                              根据研究,第一幅真正使用透镜创作的绘画出现在1420年左右。“从这一时间段开始,西方绘画突然变得极其精密细致,具有完美的构图、无可挑剔的透视和神奇的光影。”

                              在15至19世纪前后,画家们其实已经普遍借助“显像描绘器”、“暗箱”和“凹面镜”等光学仪器作画。

                              这个“光学绘画传统”一直持续到1839年。此时照相术的发明,击退了借助透镜及投影器进行观察描摹的绘画技法,“隐秘的知识”才渐渐失传。

                              在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利奥十世像》中,教皇手握放大镜,可能暗示着16世纪,拉斐尔可能已经借助“透镜”这一光学器材进行造型。

                              Raffaello Sanzio, Papa Leo X
                              而丢勒作于1525年,显示他如何采用光学手段解决古琵琶这一曲面物体造型问题的木刻画,无疑是有力的旁证。

                              Albrecht D%uFCrer,1471-1528


                              IP属地:安徽17楼2024-02-02 1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