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年是“岁”而非“年” 2017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制定了关于农历的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该标准的6.1.2把生肖纪年的循环参考时间规定对应于北京时间公历1984年2月2日0时起到1985年2月19日24时截止的农历年。 这条标准背离了其补衷,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因为生肖纪年法是由岁星纪年法演化而来的,生肖年的本质是“岁”,而非“年”。“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名万户入屠苏”,年和岁,在有些诗词和日常生活中交流中往往指的是一个意思,而从天文学上看,其实二者差别非常大。 《周礼.春官》说“正岁、年以序事”。郑玄解释说:中数为岁,朔数为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中”指的是二十四气中的中气,也就是从冬至开始的二十四节气中逢奇序数的节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暑、秋分、霜降、小雪。“中数为岁”,意思是从某一个中气开始到下次这个中气为止的时间长度是一岁。例如从今年冬至到明年的冬至之间的时长,就是一岁。岁是阳历历法概念,对应的是回归年,长度是固定的,大约是365.2422天。 “朔”,指的是夏(农)历中的朔望月。朔和望是两种月相: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对太阳、完全照不到阳光,所以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亮,此时的月相称为“朔”;当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全部照到阳光,在地球上能看到一轮满月,此时的月相称为“望”。在中国传统历法中,月相为朔的这一天叫作“朔日”,被定为是每个月的第一天,;月相为望的那一天称为“望日”,被定为每个月的第十五天或十六天。朔望月指的是农历的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为29.53天。“朔数为年”,就是说年是以朔望月来计数的,例如从今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明年的正月初一之间的时长就是一年。年是中国特有的夏(农)历历法概念,只是参照回归年,时间长度不固定:平年12个月,仅有354天左右;而闰年13个月,共有384天左右,二者相差30天。 总之,岁”是阳历的概念,每一岁都是一样长,而"年"是夏(农)历的概念,每一年都不一样长。 生肖年对应的是阳历的岁,不是农历的年,紫金山天文台的国家标准,把其起止时间等同于农历的年,这个做法混淆了概念,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