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吧 关注:242,551贴子:1,300,513
  • 7回复贴,共1

乾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IP属地:广东1楼2024-02-24 16:04回复
    符卦1/1乾上乾下,乾为天,天行健。
    夸父追日行健步如飞,自己努力追日,一刻也不松懈。
    天,乾为天,天空。
    行,行动,飞行。
    健,健是刚健、强健,强壮有力,指在鸿雁振翅高飞。在人为奔跑的健将、健步如飞。健即乾,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指鸿雁强健振翅高飞,又指追鸿雁的人强健的身影。
    天行健,鸿雁在天空中振翅飞行。
    君,有方国部落的首领、天下共主国君等。这里指黄帝。
    子,指子民。这里指黄帝的部落军队。
    君子,表示有方国部落的首领或天下共主国君治理百姓子民。这里指黄帝与他的羽人部队。
    以,从。
    自,与始同,表开头,加上九三的“终日”的终,这里指由始至终的意思。
    强,坚强(意志)、坚持不懈。
    不,没有。
    息,停息。
    象说:鸿雁在天空中振翅飞行,追鸿雁的人在地上健步如飞。在乾卦,夸父追日的行动中刚健的身影,伏羲、黄帝及他的羽人部队凭着坚强的意志,由始至终坚持不懈在追逐鸿雁收集鸿雁的生活习性资料,没有一刻的停息。


    IP属地:广东2楼2024-02-24 16:05
    回复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勤奋的中国人
      自伏羲女娲创易开始,到黄帝带领羽人部队追逐鸿雁,收集鸿雁的生活习性时,创立了华夏的文化,开辟华夏文明,都是由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勤奋的精神,生生不息,使得华夏文明不绝,督促着华厦人不断前行,时到今天,依然如此。中国强大的根源就在于勤奋,无论是男是女,懒惰都会给人嘲笑,“四体不勤,五榖不分”,男的是为“大吃懒汉”,是有着强烈的遣责成份的,女的是为“懒虫”,虽有几许的爱怜色彩的,但也不免有怪在内,“人勤春早”、“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这些名言更是深入人心,由年初一做到年三十晚的大有人在,曾看到过一个如笑话的例子,有位日本人来中国分公司上班,要求中国员工要加班,结果中国分公司的加班强度远远超他的理解,让他无法适应。加班是中国勤奋的表现,是让很多外国人无外理解,正是这种勤奋,让中国人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正是这种勤奋,让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超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正是这种勤奋,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IP属地:广东3楼2024-02-24 16:05
      回复
        二、再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观“天生神物”大雁,然后“圣人仿之”,伏羲观察鸿雁之时,条件较为恶劣,没有交通工具,全凭两腿奔跑,夸父追日,跨步走,腿力肯定要好,身体也要好,伏羲发现鸿雁各种能力都强,能潜水寻食、陆地能跑、天空能飞,体能很好,为了华夏人有个好的体魄,第一时间伏羲就仿大雁的动作,觉得很是有作用,也仿大雁的动作创立了大雁修身躬,达到修身健体的目的,所以说大雁功因是伏羲、女娲时已存在的功法。一直与周易一样,都是在秘传着。与现在的大雁气功区别,称之为仿大雁修身躬!
        因为上古之时已有大雁修身躬,一直在西王母所在部落中秘传。如同周易一样。而到后世之中最著名的传功者是晋代高僧道安。所以后世之中说:“大雁气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气功功法之一。属道家昆仑派长期秘传的一套高级功法。最著名的传功者是晋代高僧道安。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雁气功现代传人杨梅君老师本着“大雁气功要为人民”的思想,于1979年开始在社会广公开传授。其实早在晋代道安之前,大雁修身躬就存在了好几千年。
        传统武术中有一句话叫“身备五张弓”即是躬。古代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公有诗云: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谓之“身弓”,四旁之弓即“四肢弓”,合起来就是“身备五张弓”,弓拉起来才有了掤劲,才能力撑八面,劲射四方。所以又称:身如驽弓,拳如箭。

        伏羲女娲交尾图,腿部以下绞盘一起,指腿筋很灵活之意。有腿筋的拉伸之意。拉腿伸筋。
        躬,把身炼得如一张弓,传统有身有五张弓之说。蹇之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指织女没有修练过。涣之六三“涣其躬无悔”简逖练过大雁修身躬的!
        大雁气功属阳功,修得是阳势功夫,“天”字出头“夫”。男的修炼仿大雁修身躬有大功的叫金夫,蒙卦之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只有功未大成的叫武人,如巽卦之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履卦之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IP属地:广东4楼2024-02-24 16:07
        回复
          三、强字是后世丹功的起源


          IP属地:广东5楼2024-02-24 16:10
          回复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简称《参同契》,属道教早期经典。
            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周易参同契》是一部内外丹兼修的道教理论著作,对道教修炼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丹经之祖,万古丹经王,对后世内外丹的理论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道教史与古代科技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易参同契》所阐述的丹术理论,被后世的金丹派葛洪、陶弘景以及内丹炼养派的司马承祯、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等所继承和吸取,宋人黄自如在《金丹四百字》序中对《周易参同契》在丹道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肯定,他说:数千年间,有伯阳以导其流,有钟吕以扬其波。近人王明先生在《<周易参同契>考证》一文中总结说:自汉而唐而宋,论炼丹者,代不乏人,溯流寻源,大要如尔:魏伯阳导其源,钟吕衍其流,刘(海蟾) 张(紫阳)薛(紫贤)陈(泥丸)扬其波。由外丹而内丹,流变滋多,《参同契》洵千古丹经之祖也。王明先生所说的钟吕以下,都是内丹家。张、薛、陈属金丹道派南宗。金元兴起的全真道属北宗,自称渊源于钟吕,可见,全真的内丹思想远祖也是《周易参同契》。道教南北宗的兴起,思想上无一不受《周易参同契》的影响。正因为《周易参同契》开丹道之先河,因此被道教炼丹者尊奉为经典著作,炼内丹、外丹者皆宗祖之。宋张伯端《悟真篇》就说:叔通受学魏伯阳,皆为万古丹经王。宋末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序》也说:《参同契》乃万古丹经之祖。《周易参同契》引《易》论内丹、外丹,以道解《易》,对宋代理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周敦颐的《太极图》就来自于华山道士陈抟的《先天图》,邵雍的象数学与《周易参同契》有直接的关系,朱熹等理学家直接参与对《周易参同契》的注释,更有一些人将《周易参同契》作为儒道兼修之经典。
            《周易参同契》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炼丹文献,它介绍的种种方法虽然炼不出可以长生不死的金丹,但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推动了古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本世纪30年代初,此书就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IP属地:广东6楼2024-02-24 16:11
            回复
              四、强字是啸法起源
              强,弓虽即强。强,字分三部分弓、口、虫;第一部分躬,身如弓;口,嘴;虫,百虫,指动物,老虎也叫大虫;口中仿动物的的发声来修内功(强字的一个异体字),即啸功,即中孚卦之上九“翰音登于天”与《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中“西王母善啸”的善啸。


              IP属地:广东7楼2024-02-24 16:15
              回复
                别人的说法:道教修炼本有一种“啸法”,据称西王母善啸,传广成、风后、啸父等。《诗经》中有“其啸也歌”(《江有汜》)之类,为宣泄情感的“歌啸”。古人以为“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盖以不振动声带,以口腔共鸣的发声方式,故亦号为吹啸。除歌啸之外,尚有“气啸”,为古代丹家炼气之术。《楚辞》中有“招魂”一篇,亦用啸法,是为先秦流行于社会之巫术,王逸注谓“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阳主魄,阴主魂,故必啸呼以感之。”由于啸法多用不振动声带的清辅音,故又称嘘法,后汉至六朝之方士赵炳、徐登、刘根、栾巴等所行嘘水禁咒之术,即啸法之一种。唐永泰中(765—766年)孙广著《啸旨》一书,为啸法之专门著述。书中云:“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言之浊可以通人事,达性情;啸之清可以感鬼神,致不死。盖出其言善,千里应之;出其啸善,万灵受职,斯古之学道者哉!”至于六朝名士如嵇康、孙登、阮籍、王羲之、庾亮、谢灵运、桓玄等仰天长啸,如高柳蝉鸣,竟成一时代风尚。其啸法所表现者,如胡马长嘶、鸿雁群鸣、猛虎啸谷、龙吟腾云、清飙振木等,皆是一种忘我状态的气啸,其声音多为自然现象之模拟,则其元音、辅音并用矣。这类啸法,如现代气功师之 “喊山”,庶几承其遗意。实际上,自唐而后啸法渐失传,而道教符咒之术,则继之未绝。


                IP属地:广东8楼2024-02-24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