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褎如充耳”。(另有版本为“襃如充耳”)
毛诗说:“瑱,塞耳也”,“充耳谓之瑱”。毛诗认为“充耳”就是“塞耳”。
“塞”既有“充满”之意,也有“阻塞”、“阻隔不通”之意,也许毛诗及其之前的时代“塞”的本义是“充满”,但“塞”应该也有“因充满而阻隔不通”之意,如《孟子:尽心下》的“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塞”已有“阻隔不通”之意。
如果“阻塞”了耳朵,“瑱”只有塞进耳朵里,但用“瑱”堵塞耳朵的确是很另类的事件。“瑱”,古代系于冠冕两侧,垂在耳旁的饰品,通常由玉石制成,硬邦邦的怎么往耳朵里塞?毛诗如果想表达“堵塞耳朵”的意思,显然是不正确的。
但郑玄、孔颖达继续沿用了“塞耳”的说法,似乎在混淆概念,也似乎在为毛诗文过饰非。郑玄说:“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由此也“诞生”了成语“充耳不闻”,衍生了成语“以规为瑱”。孔颖达说:“礼以一绦五彩横冕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县玉以塞耳。”
但有更多人认为“瑱”是“充耳”,是用来装饰用的。《说文解字》:“瑱,以玉充耳也。”《左传》:“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战国策》:“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诗经中还有其他描述“充耳”的诗句,难以看出是堵塞耳朵的。
“褎”,释义应为“衣袖”,其他解释并不准确。《说文解字》:“褎,袂也。”诗经《唐风.羔裘》:“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褎”和“充耳”一样,应该都是可以显示贵族身份的。
另一版本“襃如充耳”的“襃”大概为讹用。
“褎如充耳”意思是:“褎”如同“充耳”。(都是显示身份的。虽然华美,但与“狐裘蒙戎”一样,用来装样子充门面,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