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吧 关注:2,738贴子:8,870
  • 0回复贴,共1

《王国维家事》读后——辨误与收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东明著、李秋月整理《王国维家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国学门(当时并不叫国学院,今人多误以为国学院),有著名的四大导师,分别是陈寅恪、梁启超、赵元任和王国维。时至今日,他们之中,陈寅恪子女合撰了《也同欢乐也同愁》(三联书店,2010年)纪念他们的父亲母亲,对陈寅恪1949年建国以前的生平进行了回顾;赵元任则和自家女儿合撰了《赵元任早年回忆》(学林,1997年)、《赵元任年谱》(商务,2001年);梁启超的话,替他撰写传记的不少,但其中最重要者莫过于丁文江和赵丰田合作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1983年)。而王国维的话,则有他子嗣王东明撰写的这部《王国维家事》(安徽人民,2013年)。
翻开这部《王国维家事》,说实话,除了精致的硬皮精装和秀气大方的封面之外,很难再找到其他优点。打开书页,字大行疏,使得原本可以以小册子形式出版的书,非制成一小厚本不可。细读内文,感觉文字的深度和张力,也远不及陈寅恪子女所撰的《也同欢乐也同愁》。但要说这书一无是处,未免过于苛责了,至少这书算是王国维子嗣唯一撰写的官方版回忆录。其中书中内容也有几个细节之处,值得玩味下。
1、第18页提到:
“1923年4月16日,由于前清大学士升允的推荐,父亲被溥仪任命为“南书房行走”,赏食五品俸,紫禁城骑马(——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这句话有几个地方颇值得玩味。首先是时间,一九二三年,距离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大约十二年了。虽然那时清朝的国体荡然无存了,但是末代皇帝溥仪还在,紫禁城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顺便进出,算是当时民国政府留给清王朝的最后一片小小的“自留地”。“南书房行走”在这时,不过是一种名义上的荣誉,并没有多少实际。况且,就算回到清朝未亡时,“五品俸”也不算什么高官厚禄,五品大约相当于知府的品级,换今天,也就北京部委的司长或者地市的市委书记这样子。只是那个“紫禁城骑马”,比较拽,非一般的待遇。
顾名思义,“紫禁城骑马”,就是允许你在紫禁城内骑马出入。紫禁城是什么地方,是皇帝住的地方,到了皇帝老爷住的地方,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否则的话,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但是呢,经过特许恩赐的人,他可以“紫禁城骑马”。据说,清朝时,只有年满六十岁以上的一、二品高官,或王公贝勒之类,才有机会被恩赐“紫禁城骑马”。王国维以区区学究之身份,领“五品俸”,被赐“紫禁城骑马”,自然是无上的荣耀。事后,王国维专门就此事写信给罗振玉,言语之间,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从这也不难看出,民国时期,再牛的知识分子,他骨子里还是有一股官本位思想在做耸。
2、第33页记:
“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指王国维),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先生,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了一个肾脏的缘故。”
任公(梁启超)曾被割肾,这个人尽皆知的事情。相传,任公因为长期积劳成疾,患上了肾病,本来是去协和医院做手术,准备割去坏了的肾(一般人有两个肾,割去一个,还能活),结果不知道是护士还是医生的失误,错将好的肾割去,保留了坏的肾下来,结果任公不日就驾鹤西去了。查《梁启超年谱长编》,任公在1927年即离开了清华大学国学门;又据美国现代中国学开创者费正清的夫人费蔚梅所著《梁思成与林徽因》,披露任公的割肾手术是发生于1928年3月16日,而非网上所流传的1926年初的版本。按照此说的话,事件发生的顺序应该是,任公离开清华大学国学门(1927年),任公开始割肾手术(1928年),任公离世(1929年)。易言之,任公在清华国学门任教期间,就算真的两个肩膀一高一低,也不是因为割肾所致,而是另有原因。任公的割肾发生在离开清华国学门之后。故此处,作者撰述有误。
3、第39页说道:
“父亲(——指王国维)为什么要到颐和园鱼藻轩跳昆明湖自杀(中略),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指王国维长子)突然病逝,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受到很大的刺激。”
关于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坊间历来有许多说法,如罗振玉逼债说、王国维殉国说、等等。其中占主流意见的是,王国维殉国说。因为王国维的“遗书”开篇第一句就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很多人认为这里的“世变”指的是“清王朝的覆灭”。再综合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国学门留着辫子、被溥仪恩赐“紫禁城骑马”等事,确实咋看之下,此说姑且能成立。不过我国著名的魏晋南北朝史学者陈长崎教授,在他的一部小书《六朝政治》(南京大学,2010年)的后记中,结合其自身经历,认为王国维的投湖自尽全因丧子诱发了抑郁症,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而今,再看回王国维子嗣的这部《王国维家事》回忆录中所提的看法,也明确支持了陈长崎教授的上述猜测。正所谓,人生百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王国维以五十多岁的“高龄”,突然面对长子的离世,你说他完全没有受到打击,我是不相信。紧接着,其儿媳妇罗孝纯又被其父罗振玉接走,在王国维丧子、其儿媳妇丧夫的节骨眼上,罗振玉和她女儿的这种行为,只会变本加厉造成对王国维的伤害。人心都是肉做的,而且人的心理承受力其实都不高,此时此刻此事此景之下,你说王国维大脑短路做傻事,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故王国维的自杀,归根结底,和那个覆灭了的清朝没太大关联,主要还是“家变”造成的。
其实这书里还有不少细节的地方,值得玩味,不过我这个人懒,敲了这么多字也累了,就此歇笔。另外要说的是,这书共有268页,其中追忆王国维的只有前95页,后面的分为百余页的王东明(——王国维幼子)的自我回忆,和几十页的王国维年谱著述简编。在我看来,这部回忆录写得真不行,信息量和深度都远不及陈寅恪子女合撰的《也同欢乐也同愁》。不过有一本来自王国维子嗣的回忆录,总是聊胜于无的。


IP属地:广东1楼2024-03-02 19: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