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吧 关注:301贴子:1,968
  • 0回复贴,共1

埋在“鸡心”里的密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月初在“映像普米”发表的《藏在汉字里的普米语》(https://mp.weixin.qq.com/s/1fTpKyhLwya7zPRqlew7-Q)一文,共列举了50个普米语与汉语的同源词(目前找到两个语言的同源词或关联词的总数约有250个)。当中有几个称呼人体部位的词语,但未有包括“心”字在内。在汉藏语群文化里,“心”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人眼中,“心”可算是人体和动物身上最重要的器官。按理来说,它应该出现在同源词之列。但从我当时所掌握的现代普米语语料来看,“心”的语音形式跟汉语(现代:xīn;古代:*slɯm)相差太大,两个语言之间的同源关系不明显。图表㈠列出的是《普米语方言研究》中,词表编号#251“心”,在七个方言点的国际音标。
普米族作为55个正式确认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普米语成为其中一个研究对象。这也是普米语二千多年以来,第一次获得语言学者的正式研究。尽管《普米语方言研究》难免存在一些瑕疵,但这本书可贵之处在于,它为后世提供了保留至清末民初的普米语特点。(书中没有提供发音人的背景,但考虑到一般在进行语言调查时,都会找中老年人充当发音人,故此,书中的语料应该传承自一个世纪以前的普米语。)
组成该书的一大核心语料是包含2000个词目、覆盖云南、四川两省六县七乡/村的普米语词表。其中,#1367“鸡心”,是个合成词,由“鸡”和“心”复合而成。在该条目下给出了七个方言点的注音,分别是:① ʐɑ¹³ tĩ⁵⁵,②+③ rᴀ¹³ tĩ⁵⁵,④ rᴀ³⁵ dziẽ⁵⁵,⑤ rᴀ¹³tu⁵³,⑥ kʰu¹³ tsi¹³ tsẽ⁵⁵,⑦ dzï¹³dzẽ⁵³。前五个方言中,“鸡心”的首字是“鸡” ʐo⁵⁵ 或 ro⁵⁵ 的变音,但末字带鼻音化韵母,不像是现代普米语的“心”字(参照图表㈠)。用普米字区分的话,ʐɑ¹³ tĩ⁵⁵ 或 rᴀ¹³ tĩ⁵⁵,可以写成“鸡㣺”。
日前我请教了“普米文字推广群”的群友,获得的信息是:现代普米语“鸡心”一词就是由“鸡”和“心”组合而成,“心”字的声母可以是[lbk]kʰ[rbk]或者[lbk]x[rbk],哪怕是兰坪方言,“心”字再无复辅音声母;至于韵母,一般都不具鼻音化,但有例外——一位群友提供的拼音作“ro.hun”(声调省略 )。末字的“心”转写成国际音标便是[lbk]xũ[rbk],当中的韵母跟“鸡㣺”末字的韵母[lbk]ĩ[rbk],明显有关联。
在线资源《汉藏语系词源词典》<http://stedt.berkeley.edu/search/> 为原始藏缅语“心”提供了好几个拟音,其中一个是*s-diŋ。如果把前缀s-去掉,它就变成*diŋ。显而易见,普米语的“㣺”[lbk]tĩ[rbk]与*diŋ极其相似;通过简单的语音演变,便可从*diŋ得到[lbk]tĩ[rbk]。换言之,“鸡㣺”应该是一个古普米语词汇。如果进一步把原始藏缅语的*s-diŋ跟古汉语的slɯm作比较,不难看出这两个词也是同源的。当中 d~l 的变换,是语音中常见的变音,比如汉字“隶”lì,在西南官话里面念作dì; i~ɯ 同为平唇高元音,唯一的差别,只是一前一后,而韵尾鼻音的差异,也是前后之分而已。因此,普米语的“㣺”[lbk]tĩ[rbk]与汉语的“心”同源。
利用原始藏缅语与古汉语提供的线索,我们可以把上古普米语“心”拟构成*s-dĩ。前文指出 d~l 的音变是常见的,较之更常见的是 l~n 的音变,即所谓的“n、l不分”。通过 d~l~n 的音变,我们也可以从原始藏缅语的*s-diŋ“心”,推导出藏语的snyiŋ“心”, 还有西夏语的nji:j“心”(藏文与西夏文的“心”字,见图表㈡)。
换言之,上古普米语的“心”*s-dĩ,不但跟汉语同源,还与藏语、西夏语同源。这就是埋在“鸡心”里的宝贵信息。
undefined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9 23: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