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2,437贴子:1,315,813

近期读的一些书的观后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和朋友聊天,发现以前看的好多书都忘了,于是想着发个贴记录一下,也算是对这些书的回顾。毕竟一目十行,读得不深,留个历史也好。
水平有限,审美不足,仅作分享,敬请斧正。


1楼2024-05-03 21:42回复
    陈忠实《白鹿原》。2024.02.21.
    楼主在高中语文老师的建议下有做摘抄的习惯。读完《白鹿原》做 摘抄的时候突发奇想第一次把日期标上了,遂以此为源。
    说实话,2月份离现在挺远了,已经忘得七七八八。总体而言,在展现关中近代变迁这方面,《白鹿原》是十分合格的,从白鹿两家的小视角去看中国近代革命的大视角也很有意思。但要对主要人物白嘉轩下论断却很困难。白嘉轩很明显的带有封建大家长的气质,对礼教的恪守也酿造了一些悲剧;但他身上同时也有着许多闪光点,比如对后辈近乎无私的爱,对进步势力的同情等。诚然,作为一个几乎白手起家的地主,他的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以同时代的眼光看,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道德模范。让我困惑的是作者本人对这样一个具有明显时代性的人物的态度,但我懒得去查相关访谈,就此罢了(顺便一提,我曾就书中“关中人管吃完饭叫喝汤”这一细节向陕西友人求证,答曰:没听说过。遂也作罢)。


    2楼2024-05-03 22:00
    回复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2024.03.17
      西班牙内战中的一则小故事。海明威作为战地记者在西班牙的经历为小说的细节增色不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小说的情节不算很出彩,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活动弥补了这一点。这些内心的思考在小说中并不突兀,反而提供了一个更新奇的视角去看待这样一次小小的战斗和我们的主人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打个不算很恰当的比方,有点像游戏中的越肩视角,仍然是第三人称,但也有第一人称的代入感)。小说的反战意味是浓厚的,对西班牙内战中乱象的批判也是赤裸裸的,但海明威的作品我光自己看一直很难有特别深刻的理解。


      3楼2024-05-03 22:14
      回复
        麦尔维尔《白鲸》2024.04.07
        腰封说是奇书(虽然我看的电子版也不在乎什么腰封之类),叙述方式很独特。所有的名字很明显的带有象征意义,可能与圣经有关?没有具体的研究,不敢妄下论断,如果对相关内容有了解读起来可能会有更强烈的宿命感。捕猎白鲸的整一个过程象征什么,说法很多。我只能读出与命运的抗争。船长亚哈无疑是一个硬汉形象,但也带着“疯狂”,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也难以支撑他与命运搏斗。当然最后失败了,船毁人亡,似乎是必然的,冥冥之中亚哈还是没有战胜白鲸。但悲剧给人以力量,与命运搏斗而不是屈服于命运,这本身就是一项壮举。


        4楼2024-05-03 22:24
        回复
          纳博科夫《洛丽塔》2024.04.16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作者叫“博纳科夫”。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显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是否对洛丽塔抱有爱情?显然是有的。但他的所作所为又是否配得上伟大的爱情?显然也不能。他对洛丽塔的爱是否能认为是他童年时失败的第一段恋情的替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倾向于认为“是”,正如我倾向于认为洛丽塔对亨·亨的感情是对父爱的替代。但是,失败的第一段恋情无法作为现在对洛丽塔感情的指导,亨·亨也完全没有做父亲的任何经验,所以他的两个身份的扮演都失败了。而过于早熟的洛丽塔,也没能分清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这对她来说要求也确实太高了。我其实想把这个故事看作两个童年有缺憾的人在彼此身上找慰藉的故事,但未免偏颇。百度百科认为亨伯特最后枪杀“情敌”,是消灭了心中恶的部分,我对此没什么异议。


          5楼2024-05-03 22:39
          回复
            内维尔·马克斯维尔《印度对华战争》2024.04.23
            没错我看书很杂。算是看完文学性强的书后的休息。作为历史研究专著,写得很翔实,对双边问题的研究也比较透彻,还成功预言了之后的中印边境冲突。就这本书写成的年代而言,这是不太容易的。另一个不太容易的地方在于理解印度方面的脑回路,不提也罢。


            6楼2024-05-03 22:43
            回复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
              不是我这个年纪该看的书,也许我年轻十岁更合适。道德说教色彩比较浓厚,新教和美国爱国主义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同时,考虑到时代性,一些价值观以现代的眼光看十分古旧,有些地方甚至能被女权主义者拿来批判。优点是人物的个性都十分鲜明,能够看出是作者刻意为之的结果。最终结局肯定是皆大欢喜的,对于这个年代的作品,不能要求太多。


              7楼2024-05-03 22:50
              收起回复
                J·M·库切《道德故事集》2024.05.03
                很短,在医院排队的时候就看完了。说是短篇故事集,但后四篇明显是连续的,有理由认为所有故事都是关于同一个人,很狡猾的做法。文学性强的书我一般不能看得很懂。最后几篇连着看倒是能有一些思考。人和动物明显地有别,不能混为一谈,人的权利明显地高于动物。但对老人,以及存在缺陷的人,他们感官及思维上的缺陷,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得不慢慢得交由别人掌控,即使他们心里不愿意,但也会被人们以“为了你好”的理由推回去。他们人的部分慢慢消失了,像动物一样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控。很难说这是不是过于偏激,但当曾为作家的老妇人开始经历失忆的痛苦,沦为动物的恐惧一定曾爬上她的心头。


                8楼2024-05-03 23:28
                回复
                  近期的书只看了这些,还有一本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散文集,要谈只能谈作者本人了,不放上来了。之后看了别的书应该也会在这里记录。


                  9楼2024-05-03 23:31
                  回复
                    章太炎《国学概论》 2024.05.14
                    我手头这本合《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为一本。《概论》较浅易且为白话,用来入门很合适。《略说》文言,专业性更强,没有一些知识储备恐怕不易读。尤其《小学略说》,对中国古代语言学不了解恐怕如听天书。章太炎不愧大家,于国学各部均有独到见解,此书当教材亦无不可。读后才知我之前对国学理解之浅薄,可惜终究止于略说。我虽然喜欢看些古文,但很多地方还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恐怕更专业的读者才能有更好的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4 12:17
                    回复
                      王尔德《夜莺与玫瑰》 2024.05.17
                      故事集,所谓写给大人的童话。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遣词造句真没得说,很有意境,翻译也很到位。“写给大人”在我看来更多还是出版商卖书的噱头。有一些和传统童话真善美不一样的东西,也会在黑暗面花费不少笔墨,但看上去总还是浮于表面,像是一种对新题材的尝试或者作者内心情绪的发泄。没有特别深刻的部分,也可能是我看不出来。从这书里多摘些好词好句很合适,但我很懒。


                      11楼2024-05-17 14:27
                      回复
                        爱丽丝·门罗《传家之物:爱丽丝·门罗自选集》2024.06.07
                        在b站刷到这位作家去世的消息,所以找来她的作品读一读。既然是自选集,多多少少也代表一些作者本人对于自己作品的态度,免去我自己筛选的疏漏。从这本选集来看,门罗的写作风格还是相当统一的。体裁上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背景绝大多数都是加拿大南部乡村或者小镇那种保守、安定的气氛,且以女性视角入手。这些女性多少还是有一些叛逆的色彩,与背景有些格格不入,故事也借此展开。有些角色身上很明显的能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与她在追忆性散文中写到的自己相仿。如果简单将她认定为女权作家,我认为有失偏颇,她就是客观地把女性在这样环境下的处境表达出来,因为这是她感同身受的。当然,你可以说这样的叙事比喊口号更有效果。她常用倒叙、插叙,说实话第一遍读的时候读懂会比较困难,但也会给人一种柳暗花明之感。她的文字很冷静,甚至可说是冷酷,对小说的角色也不会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简单地把事实揭露在眼前,供读者自己去评价。我很喜欢这样的笔法,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她笔下的加拿大南部的保守氛围有些与国内相似,读来有些感同身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12 11:14
                        回复
                          张岱《陶庵梦忆》2024.07.01
                          临近毕业,看得慢了些。来杭求学五年,浑浑噩噩,直到毕业才惊觉杭州多少山水胜地,来不及一一品味。看张岱书,写杭绍胜景,只觉平生多少虚度。张岱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所以回忆记叙多有润色,我离杭未久,读之向往却怅然。虽然不似他那么铭心刻骨,但也难以排解。


                          13楼2024-07-01 20:08
                          回复
                            史铁生《我与地坛》2024.07.05
                            跟风拿ai测了测文风,和史铁生有80%的相似度,所以找来他的作品看一看。之前对他的了解全来自于语文课本,知道他是一个作家,残疾,仅此而已。课本收录的《秋天的怀念》写得很好。他对人对事的把握很细腻敏感,深层次的情感在他笔下娓娓道来,更加触动人心。史铁生自写“我的一生就是残疾和写作”,残疾改变了他生命的轨迹,他的散文也离不开对这一不幸的探讨。回忆、不甘、看脱,是整本书的基调。


                            14楼2024-07-05 20:16
                            回复
                              奥尔罕·帕慕克《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2024.07.09
                              今年看的书也有一些了,绝大多数是小说,也确实没有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去回顾过这些小说。这本是我在书店偶然翻到的,很有意思的小册子。所谓天真,近于感性,信笔写来,文不加点;而感伤则近于理性,遣词造句,推敲琢磨。不光小说家如此,读者亦如此。天真的读者将小说呈现的一切信以为真,并认为这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算不得错,毕竟一切的描写与虚构,都无法超脱于作者本人的阅历。仅靠天真就能写出好小说,读懂好小说,简直好运得让人嫉妒。常人只好追求天真与感伤得结合,以其在日渐发展的小说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15楼2024-07-15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