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子吧 关注:192贴子:303
  • 0回复贴,共1

五论中最特殊的一论(以及对吧规的说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要在五论中找特殊的话,很显然按照不同的方法,每一论都可以是特殊的那个。
譬如说如果从可单独解读的角度来划分,如果其它四轮都失传了只留下一论,那有四论都能分别在脱离其它四论的情况下仍能大致看懂一部分内容。
唯独《指物论》不行,如果连其它四论也失传了指物论就成了彻底的无法解读的天书了。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指物论的解读其实都是依托对其它四论的理解。每个人在其它四论中理解最深的一论或几论不同,所以才有了对指物论理解的差别。
如果按照文体来划分的话,那《名实论》就是不同的那一个。其它四论都是“对话体”,唯独名实论是一篇平铺直述的文章。所以有很多人怀疑名实论其实不是正文,而是一篇序,我第一次买的《公孙龙子》那个的翻译的名友在书中写明的就是这么个看法。不过它是不是正文不重要,不管怎么说名实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按照繁简程度来划分,《白马论》无疑是特殊的那一个。
我怀疑公孙龙子写这本书的时候,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字数,是抱着如果你把整本书看完就有可能一起理解每个字在载体语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整本书的思路去写的。一些书上将这种表述风格称为微言大义,用词质朴。(从现在看来这种写法槽点很大,但那个时候毕竟文字的载体珍贵,这么干也能理解。)
像吧里另一位吧友说的那样,指物论一个“指”字根据其语境的不同,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含义。对其每个“指”字的具体含义的理解,只能根据其语境和其它四论的理解去理解,而指物论几乎满篇都是指字……
我看网上有好多人说,自从看完这篇文章都快不认识这个字了……
其它三论也多少有点这个问题,《名实论》那一堆术语,《坚白论》和《通变论》那些极简到离谱的文字。唯独《白马论》单拿出来看基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其用用词详尽到了近乎大白话的程度。虽然和后世的文章相比仍然是极简,但是如果和其它四论一比就会让人感觉哎呀,这简直就是大白话。所以现在能买到的《公孙龙子》这本书一般把《白马论》的阅读顺序排到第一位。
如果按照其所讲的东西的重点来划分,那《坚白论》无疑是特殊的。其它四论的重点更多是在讨论一些概念上逻辑上语言上……的东西。而坚白论的重点似乎是一种叫“神”的东西。
其它四论都多少让人感觉过于微言大义,虽然字不多但其明显讲的东西太多太深太复杂(当然是成体系的),以至于难以将其转化为现代的表述习惯。
而坚白论则似乎让人感觉十分容易总结,他就是在说人的眼睛能看到石头的形状和颜色,而人的手能摸到石头的形状和坚硬的质地,而“神”将白石和坚石分别抽象成独一的概念再重新组合成了坚白石。似乎就是描述了一下人类认识的过程,和其他四论相比让人感觉有些过于简单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认识的不够深,但读起来就是这个感觉。)
但即使在每一论都很特殊的情况,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最特殊的那一个——《通变论》。
史家说名家“专决于名,而失人情”。这当然是史家的看法而非名家的看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或许当时名家在那个时代的人眼中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
而且读其它四论的时候应该能感觉到,其行文是不带任何情绪的。但毕竟作为“论”来说,那肯定是越不带情绪越好。
唯独《通变论》其文字中蕴藏的情绪那叫一个丰富。而且其它四论总是偏向理性和逻辑的,唯独通变论是偏向经验和神秘主义的。
通变论往其它四论中一放,那整个画风都不对了起来。
好像突然就从三无的画风变成了那种热血的中二的画风。
(本来想举个具体的例子的,但是我突然想起来,我好像没有完整的看过哪部热血漫,所以不知道该怎么举。)
所以这一论貌似被很多人怀疑是伪作(不得不说怀疑的十分合理。)
但是尽管画风不同,但其思想明显与其它四论是一个体系,而且第一次明确都提出了“白马无马”的概念(《白马论》中“对话双方”的交流虽然都明显的处在了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但毕竟没有以文字明确提出)。而且第一次提出了“两明”“明王”等重要概念,以及“牛合羊非马”“牛和羊非鸡”这种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的分类方式……
总之虽然画风不同,但其思想明显与其它四处在同一个体系,相对来说其实画风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这就是我想说的,大家在吧内发言的时候其实也不需要太顾及画风问题。只要讲的东西是重要的,画风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在吧规中写的是尽量文明用语,只说尽量而非必须,当然如果被系统删了,那只能你们自己想办法规避,我在吧内发的帖子也被系统删过……)
毕竟公孙龙子本人都有这种画风不太对的文章,但即使画风不太对,谁又能否认其在五论中的重要性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6 13: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