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78,010贴子:71,986,844
  • 8回复贴,共1

明初失败的江南经济政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人皇帝朱元璋“驱逐胡虏”的丰功伟绩值得肯定,但其经济政策往往为后世所诟病,甚至为明朝的最终覆亡埋下祸根。毫不夸张的说,朱元璋父子在江南实施的经济政策是失败的。
提起元朝统治江南政策,人们很容易想到“内北国而外中国”的“四等人”民族压迫和“穷极江南,富称塞北”的财富掠夺。但这仅是元朝江南政策的某些侧面。
元末不少南人进士或“义兵”效忠元廷,入明之后仍然有南方士人怀念元朝等,表明元朝江南政策复杂多面,至少包括“四等人”制、北方诸色户计制嫁接、“安业力农”和“重商”等诸多内容,其社会影响也呈现繁复错综。
平定南宋之际,除常州、沙洋堡、静江外,绝大多数城市均因谕降而幸免战火,故大体保留原有的“销金锅儿”式的繁荣秩序。
汪元量诗可为证:“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城依旧使铜钱。”
更重要的还是元廷出于财政等需求,“重商”和重市舶,带来江南商业经济的继续繁荣。
就全国而言,元廷实行的是“重农不抑商”,这与南宋朝野认同的“士农工商”,“同是一等齐民”观念基本一致。由于江南商业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忽必烈等“嗜利”,江南一直被蒙元统治者视为获取财货及奢侈品的渊薮,故而在江南实行重商。由于官方重商,江南大小商业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举世治筐箧”,“人多好市井牟利之事”浪潮。
如图所示,元代江南地区农业税和商税的比例当是保持在5:1左右。此比例雄辩表明:忽必烈等实行南北异制,其“安业力农”“重商”重“市舶”政策,造就了元代江南农商并重的经济结构,不自觉地维系保护了“唐宋变革”后江南“富民”农商秩序且有所繁荣发展。
如果单纯凭主观想象,汉人皇帝朱元璋“驱除胡虏”而建立的明王朝,理应在江南实施“唐宋变革”式的社会经济政策。然而,事情真相却令人大失所望。
朱元璋起家于濠泗,其政治军事策略大抵是先削平江南群雄。平定陈友谅后,开始实施“部伍法”,卫所军户制遂基本奠定。其诸卫、千户所及军户世袭等,大抵来自元朝制度。总体上看,明朝先定江南,卫所军户制同样是起步于江南,而后借北伐和西征,随军事政治统一而推行全国,该制对原红巾军、“义兵”两大地方军事势力及元军残余的收编迁戍及整合利用等效用相当大。与南宋募兵比较,起步于江南的明卫所军户制,仍属于蒙元式落后的世袭兵役制。
徙富民,又是朱元璋以峻法“刬削”东南富民政策的组成部分。
贝琼云:“三吴巨姓”“数年之中,既盈而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杨复吉则曰:“明祖之籍富民,岂独路氏,就松属若曹、瞿、吕、陶、金、倪诸家非有叛逆反乱谋也,徒以拥厚赀而罹极祸,覆宗甚族,三世不宥”。
迁徙和刬削富户,非因犯罪,“徒以拥厚赀而罹极祸”,客观上对缓和江南土地占用过度集中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自南朝到宋元主导江南社会经济的富民,毕竟受到千年未有的重大劫难。就文化而言,“尤其是在苏南和浙北地区,被暴力胁迫的外迁人口有相当一批是富户或文化阶层,这对迁出区域来说,向外的勺移民同时意味着本区域文化的衰落”。
洪武十四年(1381)颁贱商令:“商贾之家止许穿布。”商贾被编入市籍,“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并强制提供无偿劳役及货物。不少商人“一挂商籍,其家立罄”。又实行对行商的“路引”及“店历”等管制。无路引而经商,“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上述政策虽然是全国性的,它恢复唐前期“市籍”“坊市”等旧模式,故对商业经济繁荣发达的江南颇具破坏性。
朱元璋等还实施严酷的海禁。洪武十四年(1381)前后,屡次“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大明律》规定:“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朱元璋又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宪矣。故尝禁其往来。”
海禁政策,盖出自对商人“惑利”的憎恨和维护朱明王朝“刑宪”秩序。“寸板片帆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摧毁了宋元东南沿海繁荣鼎盛的海外贸易及江南商品经济,一味收缩内敛和管控,随之造成长达 200年的闭关锁国。直到隆庆开禁,海外贸易才迅速恢复,刺激白银内流和东南商品经济再度繁荣。
如图所示,明永乐末江南农业税和商税的比例大致高于元代相关比例的30 倍以上,当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卫所军户、“均工夫”酉配户、里甲“画地为牢”、移民徙富和抑商海禁等是前因,永乐年间的松江府及江阴、浦江等5县农业税和商税170:1-180:1,则是上述江南正策的“丰硕成果”。明初江南商业
活动遭受摧残而严重萎缩,宋元江南“富民”农商经济被无情颠覆,几乎倒退至单纯自然经济的状态,恰能够得到松江府及江阴、浦江等5县农业税和商税悬殊比率的有力印证,成为难以否认的“铁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01 18:56回复
    补充一下,全文节选自李治安教授主编的《元明江南政治生态与社会发展〈元明江南政治与军事制度变迁〉》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01 18:56
    回复
      驱逐鞑虏成了朱元璋最后一块遮羞布,然而后世史官说:“驱逐鞑虏,本中夏群雄之共业。功到雄奇,岂淮西一夫之独力?”
      拿掉这块遮羞布他什么也不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01 21:56
      收起回复
        因为除了驱逐蒙元。他还有另一个任务驱逐倭寇东南沿海修一系列的国防工事。
        和平从来不是天降圣人就可以,明朝需要江南百姓血汗和付出。
        实际的你看朱元璋本纪。汤和传。李文忠传。东南洪水没断过。倭寇没停过。百废待兴。就别和南宋经济末期经济状态比了。


        IP属地:天津4楼2024-06-01 23:40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9 1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