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教师吧 关注:61贴子:156
  • 0回复贴,共1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自行车里的数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行车里的数学》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与“空间与几何”相结合的一节综合性课程。它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自行车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涵盖了比例、周长、面积等知识点,还涉及到了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如轮子的滚动与距离的关系等。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行车,理解并应用比例、周长、面积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自行车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自行车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自行车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于自行车这一常见物品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中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自行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自行车的图片或实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自主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规律。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
实物展示:利用自行车实物或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特点。
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行车的运动过程和数学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自测量自行车的轮子直径、计算周长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自行车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和特点,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吗?它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轮子,并测量轮子的直径,计算轮子的周长。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周长=π×直径。
(2)让学生思考:当自行车行驶一段距离时,轮子转了多少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自行车行驶的距离和轮子的周长来解决。通过讨论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自行车行驶的距离等于轮子转过的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行车的轮子大小不同,那么行驶相同的距离时,轮子转过的圈数会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通过讨论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在自行车中的应用。
3. 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的其他部分(如链条、齿轮等)与数学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
来源:易公教育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04 10: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