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09,736贴子:11,231,371
  • 32回复贴,共1

崔颢《黄鹤楼》古今版本比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
现代流通本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敦煌古本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唯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花江上使人愁。


IP属地:上海1楼2024-06-06 20:58回复


    IP属地:云南2楼2024-06-06 21:01
    收起回复
      感觉敦煌本更通顺,说是七律也可。现代本,真是看不成七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06 21:08
      收起回复
        01
        对称,是塑造美感的方式之一。开篇四句改诗和原诗对比,原诗是两个黄鹤两个白云,两两对称,而改诗是三个黄鹤一个白云,既破坏了原诗的对称美,三个黄鹤的感觉有变成了流水账、口水歌、俗气的感觉。
        而且,原诗的对称,是一种交叉对称,而且有两种交叉对称,一四白云对称,二三黄鹤对称,是一四和二三的两两对称;然后是首尾对称,第一句尾白云,第四句首白云;第二句尾黄鹤,第三句首黄鹤。
        这种交叉对称,又和五六句的完全工整的对称相映。
        再从诗的含义上说,改诗把第一句的白云改成黄鹤,也破坏了诗的含义。诗的本意,是以白云去了和白云还在,形成了寓意,表示虽然白云虽然还在但实际已经不在了,和黄鹤楼虽然还在但黄鹤已经不在了,是相同的寓意。改诗把这个白云变成黄鹤,就失去了这种寓意。
        所以,改诗和原诗的味道、艺术性、哲理性、格调,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前者是庙堂级艺术家的表演,后者是街头行乞者博同情的吆喝。
        其他改动地方的谬误不再详细说了,我们就这首原诗来详细阐释一下。
        这首诗除了美学上的高超以外,它的主旨,表现的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情感、情绪,就是存在感丧失的空虚。而且作者是就着当前的各种景色,从不同的多种的方面,来阐释的。
        昔人已乘白云去。
        存在感的丧失,是由本来拥有的,现在却失去了,而造成的。
        兹地唯余黄鹤楼。
        存在感丧失,是因为感觉自己的孤独而引起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没有了黄鹤,是有名无实,人的存在感的丧失,是因为感觉有名无实而产生的,就比如你虽然拥有它,但却感觉有不能从它那里获得存在感的空虚。比如你虽然有女友,却无法获得爱情的感受。
        白云千载空悠悠。
        白云虽然还在,但已经不是仙人驾着的那朵白云了,即使存在千载,却没有用处了。这说的是,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找不到存在感的,找不到寄托的,找不发挥施展自己才华的,存在感丧失的痛苦。
        晴川历历汉阳树。
        树,是汉阳的树,它因为属于汉阳,而有了存在感。人的存在感是因为有归属感而产生的,归属感的丧失,会产生存在感丧失的痛苦。这里用的是对比的方法,就比如你看到别人有,而感到自己却没有后,而产生的失落。
        春草青青鹦鹉洲。
        连一个荒芜的自然景观,河中的小州,都有名字,都因为有名字而有了存在感,作者由此而联想到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就比如发出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感慨的,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的空虚。
        日暮乡关何处是?
        日暮,是黄昏,表明作者已经在那个地方,徘徊了很久,可能是从上午或下午,茫茫然走来走去,一直到了黄昏。很多感到空虚失落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行为。
        然后是,我的家乡在哪里?这是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找到存在感,该去哪里找到归属感的迷茫。
        烟花江上使人愁。
        烟花,是成片飘扬的柳絮,也和前面的春草对应,表明这是春天的季节,春天的美景。作者虽然身处和面对这么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春天的风景,却无法融入其中,这也是一种存在感丧失后的常见的心理,世界很美,周围很热闹,人们很快乐,我却无法融入他们之中,反而更加感到孤独。同时,飘扬的柳絮,又比拟了四处飘荡而没有目的,丧失了存在感的飘零感。


        IP属地:上海4楼2024-06-07 07:38
        回复
          传说中吕仙是从贪得无厌的卖酒老太店中召回仙鹤后乘鹤飞走。白云与黄鹤楼无关。只是黄鹤飞天不见后天上剩下的。三黄鹤加强了黄鹤楼的印象,否则外地人说是写白云观或白云边酒的怎办?煌版工,今版合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07 07:56
          收起回复
            围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07 09:10
            回复
              02
              这首诗,虽然表现的是如此悲观的情绪和心理,但因为被美化和哲理化地升华了以后,一定程度地弱化了这种痛苦,也摆脱了对这种痛苦的单一性的小我、自我式的沉浸的那种低级的格调。比如有名言说,痛苦是促使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动力。
              首先,这首诗表现了我们心理上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境由心生的由主观而形成的客观,而且不只是单一的一心对一景,而是一心造多景,就是说当你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时,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都会变成是痛苦的来源,就比如这里的白云、黄鹤楼、树木、小洲、黄昏、柳絮,都因为你内心的空虚痛苦的情绪,而触发出了悲观的色调和联想。
              如经云,有六触入处天,有六触入处地狱。六触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心情美好的时候,你遭遇的一切都会像是在天堂中的所见所闻一样是美好的;心情糟糕的时候,你遭遇的一切都会像在地狱里所见所闻的一样是悲惨的。


              IP属地:上海7楼2024-06-07 09:43
              回复
                欣赏、暖帖


                IP属地:辽宁8楼2024-06-07 09:51
                收起回复
                  其次,作者是在因痛苦而思考人生后,才总结出来的这些存在感丧失了原因和方式,绝不仅仅只是由当下的见景生情而自然产生的,这是即兴发挥和深思熟虑的区别,而我们一般人,有的只是即兴发挥的情绪和心理,很少有这种思考人生后去总结、升华的思维和情绪的方式,这就是普通人和诗人、思想家、哲学家的区别,也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一种面对和应对人生的方式。或者如俗话所说,做一一个活得明白的人,而不是稀里糊涂,被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驱使只是在随波逐流,却不知道快乐和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然后,存在感的丧失,是我们产生精神痛苦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作者在这里总结了会产生它的几种情形,让我联想到老子里的一章,同样也是说的这种存在感丧失的各种问题。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在古代,服从他人的命令,会说“唯”。在网上字典中,唯的释义之一,是答应别人,比如唯唯诺诺。
                  阿,[ē],迎合别人。比如阿谀。刚直不阿。
                  这两句话引申的含义是,别人围着我转,和我围着别人转,真的有区别吗?这说的就是存在感产生的最基本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他人对我的关注、关心,事事以我为中心,这种关系长久沉溺后,就会形成存在感,而一旦失去,就会有丧失存在感的空虚、痛苦。另一种,我对他人,或者对某一事物的专注、长久、持续的关心、关注、关爱,也会形成自己的存在感,而一旦失去这个事物,也同样会有存在感丧失的空虚、痛苦。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对自己的存在感的追求,会形成两种完全相反的行为模式和品质,一种是照顾型人格,乐于从关爱、照顾他人中获得自己存在感的满足,这是美。而另一种,是从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不关心别人、不顾别人,这是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从存在感来理解,人都害怕孤独,人的存在感是在于他人和众人的联系、相处、共同生活中而体现和得到满足的,而一旦独处,就会因为这种存在感的丧失而不能忍受。
                  荒兮,其未央哉!
                  人的存在感来源之一,是熟悉的群体和环境,就比如我们在这个贴吧呆惯了,就会在这个地方形成一种存在感,而在其它没有去过的贴吧那里,不会有这种强烈的存在感的感觉,那里没人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别人,这就是“荒”的感觉,我们要在那里,不断地发帖重新建立我的存在,不断地认识那里的吧友,参与他们的话题和讨论,而来建立我在他们那里的存在。未央,就是不在他们之中,不属于他们那个群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所处的群体冷落、排挤,也会导致存在感丧失的痛苦。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熙熙,形容热闹,引申为众人争先恐后地去追求某个事物的情形。如享太牢。如同参加祭祀享用丰盛的祭品。这比喻的是,众人可以通过对群体的归属感而获得存在感的满足,比如对国、文化、信仰之类的事物。
                  如春登台。在群体的活动中,登台表演,比喻通过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才华而获得存在感的满足。有些人明明没有才华也想要通过展示自己来获得存在感。
                  我独泊兮,其未兆。
                  我淡泊这种追求存在感满足的心理,在这种心理可能要产生之前,就做好预防。这是指能预料到自己的某种行为会产生这种存在感的满足,而先进行一定的心理建设预防,而到时能及时发现、阻止、打消自己的这些心理。比如说,在发表可能被众人支持、赞扬的言论前,就提醒自己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不要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而要谦虚谦逊。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有些小孩子的表现欲是很强烈的,要所有人都关注自己。婴儿是完全没有这样的表现欲的,举动都不是因为想要表现自己而为。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从自己拥有的各种东西中获得存在感、比如财色名利、才华能力等等。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存在感的丧失,就是你有我没有的情形。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从对比中获得存在感,比如在智慧、能力、知识、见识等等方面。而我把自己当做愚笨愚痴的人,不从觉得自己比他人更高明而获取存在感。
                  从对人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评判中,感觉和显示自己的存在。昭昭是明辨的意思,昏昏是不发表自己的判断,好像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一样,不知道辨别。察察,是明辨是非善恶的意思,这里指从道德审判他人的行为中获得自己的存在感。闷闷,指没有以过度的道德标准而谴责他人的行为,并不觉得他人应该被指责。
                  澹兮,其若海。
                  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貌。海面的波浪依附大海而存在,但大海整体却是平稳平静的,并不会因表面波浪的波动而大动。比喻,存在感的来源之一是他人对我的需要、依赖,但正确的做法是,并不因为这种他人的需要和依赖而产生存在感的满足,内心不起波动,想大海一样沉静。
                  飂兮,若无止。
                  疾风一直吹没有停止。指不需要从外在获得存在感而一直能有存在感的自给自足。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以,依;按照 依次。指被存在感的需求控制而行为而苦乐。
                  顽,不屈服。鄙,鄙人,按自己的一套来。指我对抗这种存在感的规律,而坚持自己对待存在感的一套办法。
                  母,第一章:“有,名万物之母。”指从利益众生的行为中获取存在感。


                  IP属地:上海9楼2024-06-07 11:47
                  回复
                    03
                    崔颢这首诗,只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获得了读者的共情,但他没有说出解决这种痛苦的方法,而老子这一章就说了,方法就是改变和升华你获取存在感的方式。
                    改变,是从本来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方式,改变成以关注、爱、帮助他人的自利利他的方式去获取自己的存在感。实际后一种方式非常普遍而且自古、天然就存在于我们的人性和行为之中。
                    比如在诗经中有这样一首诗。
                    缁衣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译文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得体,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夫君到他执教的书馆去了,等他回家来我给他穿新衣。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美好,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夫君到他执教的书馆去了,等他回家来我给他穿新衣。
                    看我夫君穿上那黑色礼服多么宽敞,破了我又为他新作一件像样的衣衫。夫君到他执教的书馆去了,等他回家来我给他穿新衣。
                    注释
                    照顾型人格(转载)
                    让人依靠的照顾者型(ISFJ)
                    若你是一个照顾者型,你是成为完美父母的最佳人选。你最大的欲望就是用你体贴、温柔、乐于付出的方式去照顾他人,这样的特质让其他人感受到安全、温暖及受到呵护。
                    你的最高指标是建立一个家庭,对你而言这比事业或其他兴趣更为重要。虽然你的工作或许很顺利,但在你的生命中,却没有什么比照顾小孩和另一半更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了。
                    当你恋爱时 ,作为一个照顾者型,你相信爱情象征着安全感、责任、付出和结婚生子。这些话也许会吓坏某些恋爱类型,但对你而言,这些正是你所期许的爱情。
                    和其他追求安全者一样,你在一段感情开始时总是小心翼翼。你要确认未来伴侣是一个忠心和可靠的配偶和父母。
                    一旦你决定了你的伴侣,你会对他维持一种不会动摇的奉献。即使那段感情很糟糕,也不愿放弃,因为你把对另一半的付出看得非常重要。
                    有些时候,你会因为遵守传统的规定而受苦。你也许会身处于一段很差劲的感情中而无法抽身,即使你应该离开。
                    若你是一个女性照顾者型,你可以和男性照顾者型(IsFJ)、公务员型(ISTJ)或主人型(ESFJ)建立长久的感情关系。
                    男性照顾者型是一个温柔的伴侣,他可以配合你体贴的方式和想照顾别人的欲望,尤其是对家人。
                    一个主人型可以帮很大的忙,他可以帮你处理一切无法避开的应酬事宜。他外向的个性和你较保守的人格恰好形成绝妙的互补。
                    若你是一个男性照顾者型,你和女性照顾者型或公务员型(ISTJ)可以发展良好的关系。公务员型冷静、稳健的特质,可以在事情烦乱或你开始失去冷静思考时,帮助你保持正确的洞察力。
                    其次。
                    老子49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我之所以要在阐释这首诗的时候引用老子49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一章说出了我之所以能体会到这首诗是在说照顾型人格的问题。
                    老子49章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我从这首诗里,体会和认同到的,是这位女子在做这件事情中,当时的那种情绪、情感、心理,这是一种糅合了欢喜、爱、慈、呵护,要精心打扮对方的一种照顾者才会有的心理。
                    如果你无法体会到这种情绪和心理,你就完全无法知道这首诗要说的是什么。而修道的人,和常人不同的一点在于,“他心通”的能力会更强更普遍。常人一般只能体会自己熟悉的人的心理,或者自己也有的心理,而有他心通的修道人,能体会更普遍的甚至自己没有的他人的心理。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种照顾型人格,扩大了之后,实际也就是“圣人”的一种人格,圣人有要照顾天下苍生的这种人格和心理,就是这里说的“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的情形。
                    就我自己而言,我并不能算是照顾型人格,稍微也有一些这种心理,但从整体和强度来说,起码在日常生活方面我绝不能算是这种人格,在人际关系上更倾向于那种自私冷漠,只关心自己而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格,我在照顾别人方面,既没有耐心也没有恒心。
                    不过我妹妹是个非常典型和强烈的照顾型人格,她要照顾我父母、我、丈夫、孩子、亲属、狗,她的这种照顾的热情和耐心,常常让我觉得甚至有点难以理解。最重要的是,她能从这些行为中获得巨大的快乐,甚至是不要求他人回报就能自嗨的快乐。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6-07 12:00
                    回复
                      04
                      最后,我们再引用庄子里的一则寓言。
                      原文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
                      译文
                      大自然给了我一个身体,让我一生劳碌,驱使我到老,以死亡来终结我,所以大自然在给了我美好生命的同时,也使我的生命悲惨。把船藏在深山里,把山藏在湖泊中,以为这样就没人能找到,然而半夜里有大力士扛着就走了,那个藏的人还昏睡不知。不管你想方设法怎么藏,藏得再好都会被人找到偷走。如果把天下藏在天下,就不会丢失了,这是使自我能永恒存在的大的情怀。
                      注释
                      这则寓言,也可以说是在说存在感的,怎样才能永恒拥有存在感而不会丧失呢?就是“藏天下于天下”。第一个天下,形容的是自我的巨大的存在感的需求,第二个天下,是要利益天下众生的宏大誓愿和行为。
                      当然,这些都是古圣人的情怀和思想,我只是从理解上来这么说的。我们一般人可能并不能有同样的情怀,但知道和认同,还是可以做到的。


                      IP属地:上海11楼2024-06-07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