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51贴子:4,241,522

蒋发生平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派太极第二代宗师蒋发生平考
(作者:欧阳学忠)
一、六大派的共同祖师
蒋发,是北派太极第一代宗师王宗岳的衣钵传人,对太极拳事业的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以及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是赵堡太极拳派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的共同祖师,是北派太极的第二代宗师。
这个提法,也许有些人不理解或不同意。因为唐豪 、顾留馨为了树立清初陈王廷为太极拳创始人,把明代的杰出先驱王宗岳、蒋发完全否定或贬低了。王宗岳则改为清乾隆时人晚于陈王廷;蒋发则完全否定,突出地宣传他是陈王廷的仆人和弟子,颠倒了师生关系。故后人鲜知蒋发一生的功绩。现在恢复其名誉和功绩,会使受唐、顾蒙蔽的人感到突然,一时难以理解。
吴式太极名家徐致一(1892-1968年)在1927年著《太极拳浅说》中说得很中肯:“三丰之后,得其真传者,始以山右王宗岳见称。王氏述三丰遗论,著《太极拳论》、《功心解》等多篇,说理精妙,言简而赅,今所流传者,实宗其说。”这里指的“今所流传者”,包括当时已知的陈、杨、吴、武、孙五派和古老的赵堡派。例如,陈长兴传杨禄禅,陈清平传武禹襄,都是以王宗岳的拳谱和拳技授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0 19:12回复
    故六大派都承认王宗岳的功绩;不承认者,仅唐、顾及其少数拥有权势的后继者。古之秘传时代,王宗岳拳谱(简称“王谱”)是秘中之秘,不轻易授人,仅在衣钵传人、入室弟子中传承。不像今天那样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抄出或购买。因此,古之拳师、传人,凡是拥有“王谱”者,均是王宗岳、蒋发的远代传人或门人。
    六大派无不如此,为什么此处加上蒋发的名字呢?因为王宗岳拳谱及技法是依靠唯一传人蒋发传下的。王宗岳虽另有两个弟子(独生女与郑州孙某),但都失传了。若无蒋发的努力弘扬和发展,“王谱”也会失传而束之高阁。因此,王宗岳的历史功绩,也包含有蒋发的功劳在内。把蒋发尊为北派太极第二代宗师,当之无愧。有关北派源流,详见本文附录:《北派太极拳源流简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0 19:16
    回复
      二、蒋发的早期活动(1574--1605年)
      (一)蒋发出生年代考
      蒋发,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之东数里的小留村人。出生于朋万历二年(公元 1574年)。这个出生年份,在赵堡一派内的几个分支(如和兆元一支、张应昌一支、任长春一支),均-致确认是出生于明万历二年。这是拳史中有文字记载留下的证据,是蒋发本人对弟子邢喜怀传述而世代传下的第一手材料,无可怀疑。过去有人持怀疑态度,是因为相信托名的《陈长兴序》(简称“陈序”)之讹传。信讹不信真的原因,是因“陈序”传出较早,在1910至1920年已造成影响,赵堡的可信史料,是从1935年由杜元化发表《太极拳正宗》才开始问世。按先入为主的印象,在未有揭穿讹误的“陈序”以前,世人是难以认识真相的。现在,应是去讹存真的时候了。
      二十世纪以来,外地的讹传,严重干扰了蒋发的时代与史实。讹传“蒋发是清乾隆时人”,并说“蒋发亲传陈长兴这些讹传,出自诸多名家之笔,并且有一份托名的《陈长兴序》,以陈长兴自述的口气,说他“得蒋发传授二十年”,使人相信。此外,还有陈家沟名人陈鑫在八十岁时(1928年)留言于陈氏“文修堂拳械谱”中,戒村人不能再说“蒋发是陈王廷之师”。因陈王廷是明时人,“蒋把式"(指蒋发)是清乾隆时人,人不同时,不能为师。另外,在1984年又传出一份传说,说吴图南于1917年访问陈家沟时,陈鑫、吴图南说过:“陈长兴在中年时,带子侄徒弟练拳时,蒋发在旁观看,哈哈一笑,陈长兴上前追赶,被蒋发一回身,摔倒在地,陈即跪求拜师。”与“陈序”可以遥相呼应,有此三说为据,而赵堡太极拳的真实信息,在1935年以前,无人知晓。各地名家著书时,竞
      相引用“乾隆”之说,广为传播。言语曰:“三人成虎”,数十年来诸多名家的反复传播,竟使社会信以为真,对后来杜元化《太极拳正宗》所出的“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反认为讹误,或者看作是太极拳上有两个“蒋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0 19:20
      收起回复
        笔者对此反复验证,确认所谓“乾隆蒋发”,实无其人。因为:
        1、所谓“陈序”不是陈长兴所写,在陈家沟没有此序传下,杨氏也没有传下,而是于李派太极传出。陈家沟不承认“蒋发传陈长兴”之说,在陈沟公认的《陈氏家乘》对陈长兴的师承写道:“秉旺子长兴,尽传其父学”,是父传之技,其父秉旺则受陈继夏之传。
        陈长兴所获的‘王谱”,就是由陈继夏传秉旺,再传长兴的。又在陈沟的宗祠有蒋发与陈王廷的共像,说明蒋发是明末清初人,不可能活到嘉庆年代(1796-1820年)而传陈长兴。蒋发传下的赵堡太极拳派,也不承认“蒋发传陈长兴”之说。当地的两派均不承认,外地的“陈序”自然失效。笔者于2001年6月亲到赵堡调查,当地人一致认为,在赵堡没有“乾隆蒋发”其人。可见“乾隆”之说不实。
        2、查陈鑫历年言论,也说蒋发为明末清初人,与陈王廷同时代,但晚年为了掩盖“蒋发传拳陈王廷”之史实,谎说蒋发是乾隆时人,示意村人不得再言蒋发传陈之事,其历次原文如下:
        (1)在陈鑫执笔的《陈氏家乘·陈王廷传》(1919年以前写)内云:“公(王廷)与登封武举李际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乱,以际遇为
        首。公止之,当上山时,山上乱箭如雨,不能伤公。遇一敌手,三周御寨未及。际遇事败,有蒋姓仆于公,即当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文中的“蒋姓仆于公者”指蒋发。陈鑫之孙陈绍栋于《武林》杂志 1992年第12期第6页著文确认:“这一位仆于公者,不是别人,正是蒋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20 19:23
        回复
          (2)陈鑫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农历九月二日写《辨拳论》(引自和有禄编著《和式太极拳谱·附录》第271页)全文如下:“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子王氏。(按:指王宗岳,其家乡小王庄,经已查明,在山西阳城县东冶镇内,并非汾州府)河南温东刘村(小留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至言陈氏拳法,得于蒋氏非也。陈氏之拳不知仿自何人?白陈氏迁温带下就有太极拳。后攻此拳者,代不乏人。如明之奏庭(王廷),清之敬柏、季好平不可胜数。后有赵堡镇邢西(喜)怀、张宗禹,又后陈清平、牛发虎皆称名手。陈必显不摸原由,谓学于蒋氏,大为背谬。”此文承认,蒋发为前明人,不是乾隆人。
          (3)陈鑫在民国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在文修堂拳械谱上的留言,内云:“陈氏之拳,元朝已有大名,我始祖(陈卜)在明初即有大名。非蒋氏(蒋发)所教。至陈奏庭(王廷),前明成手不可胜数,陈奏庭以后,成乎亦不可胜数。要之,陈奏庭明时人,蒋把式(原文误为“把拾”,指蒋发)乾隆时人何得妄为指说:“陈氏之拳传(得)于蒋氏”。此言大为背谬,且蒋氏实不称与陈奏庭当老夫子。
          从两篇文字看,相距二十天,蒋发便由“前明”人,变为“乾隆”人。可见,陈鑫为了给陈氏增光,不惜编造假话,以掩盖“蒋发传拳陈王廷”的史实。因此,村人根本不听。 1931年唐豪来访时,村人仍说“蒋发为陈王廷之师”,足见“乾隆”一说,不足为据。
          至于1984的年传出的传说,说1917年吴图南访问陈家沟时,陈鑫对吴说:“陈氏族人陈长兴,有一年秋收后,率子侄、徒弟在场上练拳,这时来了一个人观看,看到热闹时,失声一笑,他自知失礼转身急走,陈长兴在后猛追,眼看赶上,伸手在那人肩头一抓,那人猛一回头,陈就跌出去摔倒在地。陈长兴爬起来,就要拜师。此人就是在西安开豆腐坊的蒋发师傅,回河南探母,路经此地。”此传说也使人相信。但查陈鑫一贯的指导思想,与此相矛盾,陈鑫既要为陈氏祖宗增光,对“蒋发传拳陈王廷”的史实,尚矢口否认。因此,他决不会自己编造谎言,承认陈长兴之拳为外姓人蒋发所传。这也同样有损陈氏祖宗之荣誉。1917年陈鑫是否有此言论,无第二份旁证可以印证,不能确认。
          由此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这是蒋发对弟子邢喜怀传下的生年,确凿可靠。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20 19:26
          收起回复
            (二)蒋发拜师、收徒、建派
            蒋发少时喜武,习外家拳。二十二岁时(1596年)在赵堡街与青少年共同练拳,适遇山西省阳城县小王庄的太极宗师王宗岳一行二人,因赴郑州检查生意,在渡黄河前投宿赵堡,也在观看少年的练拳。发现蒋发的习武资质良好,适于培养,在蒋发恳求拜师之真诚感动下,允收为徒,带回阳城县小王庄家中长期培养。经过七年的倾囊而授,不仅在太极内功、技法拳理方面得真传,也在文才、太极哲理和武德等方面,全面培养,成为文武全才的北派第二代宗师。二十九岁<1603年)满师归里。王宗岳瞩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教汝不传,是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若得人不传,犹如绝嗣,能广传更好。”蒋发遵师命,物色人选,弘扬其术。阅二年(1605年),收赵堡街的邢喜怀为徒。代有传人,形成了赵堡太极拳这一古老的门派。因为蒋发是赵堡人,所以就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掌门。又因传到第四代掌门陈敬柏时,此术传入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在乾隆时代正式兴起。所
            以,陈、杨、吴三派均属于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的传承。前人李亦畲在《五字诀》的《太极拳小序》中早已说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入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王谱”之传入陈家沟,也就是蒋发的间接传承,无可否认。
            赵堡太极拳传至第七代掌门陈清平,广收门徒,传武禹襄便衍生出武式太极拳,再衍生出孙式太极拳。六大派之远祖均可追溯到蒋发。因此,他亦是北派太极的第二代宗师。
            这一史实,揭穿了顾留馨宣扬的“天下太极出陈沟”的谬论。关键有二:(1)陈沟的拳技、拳谱,是蒋发的三传弟子陈敬柏所
            授;(2)武、孙两派源出赵堡第七代掌门陈清平所授,与陈家沟无关。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0 19:34
            收起回复
              三、中、壮年时代的活动与功绩
              (1605-1640年)中年、壮年时代,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对蒋发的贡献来说,亦应如此。但在赵堡派的拳史中,记载甚少。只能依靠现存的古谱分析,作一鳞半爪的整理。
              在这35年中,蒋发培养弟子邢喜怀,已经成才接班。邢又收盟弟张楚臣为徒。在门派的成长、巩固方面,打好了基础,弟子们分担了弘扬太极事业的重担。
              蒋发的重点,放在拳理的研究、创新方面,主要业绩有:
              1、为普及王宗岳拳谱,撰写了三十七篇拳解,深入阐发太极拳理,后人吴鉴泉将此套拳解,名之为《太极法说》,其子吴公
              藻在1935年著《太极拳讲义》中已公之于世。杨振基也:陈杨家所存的抄本,于1992年在《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的附录中全文刊出,供世人共享。现代之拳家,对此谱甚为珍视,可与王宗岳古谱匹配而生辉。
              2、将古之拳名“十三势”,更名为“太极拳”。在王宗岳的系列拳论中,都没有“太极拳”之名,统称之为“十三势”。在蒋发所写的37篇拳解中,也没有“太极拳”之名,但“太极”二字,使用极为频繁,如《太极圈》、《太极进退不已功》、《太极上下名天地》、《太极体用解》、《太极文武解》、《太极懂劲解》、《人身太极解》、《太极分文武三成解》、《太极正功解》、《大小太极
              解》等等。说明“十三势”这一拳理,是以太极理论为指导的。用“太极”为拳名,体现出其哲理,比起用叫“八门”、“五步”之技法命名更为适当。改名已是大势所趋,蒋发在《大小太极解》中有云:“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此处用“太极之拳”,而不用“太极拳”,即是处在改名为“太极拳”的前夕。该谱最后云:“此不用浊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
              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盖此意也。”此处引用王宗岳名句“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称王宗岳为“先师”,可知作者是蒋发无疑。后来,蒋发将“王谱”中对三丰拳诀三、四之释文,抽出来重点推广,赋以《太极拳论》之标题,文末加上“是为论”三字,并立一附百于文后曰:“此论句句切要,开元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这就是蒋发命名“太极拳”的真实写照。
              3、创编了《总歌兼体用连联解》和《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之图》的赵堡秘传拳谱。(此二谱参见王海洲、严翰秀合著的《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第163~164页及167页)该谱注明“命名十三式”、“此是真秘诀”、“万万勿轻视”等语,是赵堡派内秘中之秘。是蒋发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宗岳拳理的成果。
              杜元化在河南省国术馆公开传授此秘术时,馆长陈泮岭观后评价甚高。陈泮岭为杜元化作序说:“余酷嗜拳法,历访名家,望得其珍秘,不料今得杜先生育万(元化)所著秘而不传的太极拳解十三样,公之同好,方觉太极拳名实相符。”可见,蒋发在理论上有突出的贡献。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20 19:35
              收起回复
                4、蒋发首次将“十三势”长拳的单式操演,周而复始,改为定型的太极拳套路:在王宗岳时代,“十三势”(长拳)是没有套路的。
                蒋发前期著作《五十三势长拳解》中说:“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说明蒋发在前期,尚未有创编套路的思想。
                后人陈微明有1930年著《太极答问》中有云:“闻以前太极拳是单式练法而不连贯,不如始于何时,将单练之各式连为一气,
                以愚意揣之,大约始于王先生宗岳,因先生所作《太权拳论》有各式之名目,系连为一气也,故宗岳先生对于太极拳术,其功绝伟,若不连成一气,恐早失其传矣。”
                由此看,《太极拳论》之名为蒋发所定,其后附上之各式名目,也必是在《太极拳论》问世之后的事,并非王宗岳之创编。查蒋发在晚年入陈沟时,曾帮陈王廷将炮捶一路改为陈式太极拳一路的套路,又为开封普救寺创编过“鬼扯攒”的套路,太极拳最早套路的创编者,应是蒋发。
                5、为开封普救寺创编一套“鬼扯攒”拳术。据《武林》杂志1988年11期陈旭东发表的《山西“鬼扯攒”》一文说:“山西定襄县流
                传的“鬼扯攒”拳术,相传是河南拳师蒋发所创。清康熙年间,定襄县小王村青年铁匠宋本意,因叔父老二误伤人命,被判流放于开封府三年。为报答叔父养育之恩,宋本意一直护送叔父到开封府,并住下来行乞,等待叔父期满同归。宋本意落脚于开封普救寺。
                一夜,偶见和尚集体练功,很是喜爱。后几经曲折,终于学得秘传之‘鬼扯攒’拳法,后传至山西。”此文所述,时代与空间,均与蒋发的时代与地域相近,比较符合史实。
                6、蒋发还有一些已散失待挖掘的拳谱著作。据杜元化《大极拳正宗》一书末页的附言云:“蒋老夫子传太极拳正宗共八册。余所编皆系余师任老夫子(任长春)所传。其一生所绘总图及十三样手法之图,仅两见。在先与余师兄陈四典绘过一次。陈已没世。
                其次,余为此外,未闻再绘过。因余如弟刘瀛仙,嘱余公开,公之同好。今将一册先付印焉,其余正在编述中。”(“育万”印章)由此看出,蒋发所传八册,仅发表一册,其余因战争影响已散失无存。笔者曾托友人河南沁阳市张杰先生到杜元化家乡,向后人打听拳谱下落,均无踪迹,甚为可惜。又据陈清平之后裔陈忠森(河南焦作市司法局退休干部)于2000年9月9日写给赵堡太极拳总会的陈清平家史证明,内有抗日战争期间,生活困难,其祖母陈李氏(陈清平之孙媳)将陈清平传家的一批拳谱,卖与同村的张瑞南老师(现己散失),这批拳谱,并非早已流传的王宗岳拳谱,而是很有价值的秘传之谱,才能卖出高价以糊口。其中也必有与杜元化所述的蒋发秘传之谱。现在所能看到的一篇是载于王柏青编《太极秘术》中的《太极拳功》一段论述。可见,蒋发在中、壮年阶段,
                对拳理拳功是有很多贡献的。
                综上所述,蒋发的中年、壮年时代,是负有盛名,并有不少业绩。但因史料缺乏,未能反映全貌,本节所述,只是局部而已。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0 19:38
                回复
                  四、晚年活动(1640年以后至终年)
                  明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因此,农民起义蜂起云涌,以李自成、张献忠为最。在河南也如全国一样,农民被迫
                  造反。蒋发在乱世中,也难以生存,从而投身于登封县以李际遇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之中,任部将。时在1640--1643年间,后因明王朝调动开封、洛阳、襄阳三路大军围攻,李际遇失败身亡,蒋发亡命他乡,隐姓埋名。直到清初,才流落到陈家沟,被陈王廷收留为仆。陈王廷与蒋发曾有一面之遇,即陈王廷与登封之李际遇友善,曾奉官府之命往劝李际遇投降。上山时,与蒋发交手一次。陈鑫在《陈氏家乘》中记有:“公与登封武将往际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乱,以际遇为首。公止之。当上山时,山上乱箭如雨,不能伤公。遇一敌手,公追之,三周御寨未及。李际遇事败,有蒋姓仆于公,即当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陈王廷与蒋发原为敌对,为何收留蒋发,并供养其晚年生活呢?原因可能是在李际遇所在之玉带山交手时,领略到蒋发的太极拳神秘莫测,既可收为护院拳师,又能得其太极拳之传授。对陈氏有利,故陈王廷对待蒋发,外称为仆,曰蒋把式,内作为友,以便吸取蒋
                  发之太极拳技。蒋发年老,已是古稀之年,无依无靠,只好在陈家沟度过晚年,以终其生。
                  这一段历史,笔者调查过赵堡的前辈。有的说,蒋发没有参加过李际遇的造反,是在家度过晚年,因家贫,也到过陈王廷家做工。这与陈家沟的记载不符,究竟有没有上山造反,必须弄清。
                  本书之考证,坚持重证据,轻传说的原则。上山造反方面,有下列证据:(1)《陈氏家乘·陈王廷传》记有:“际遇事败,有蒋姓仆于公,即当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陈鑫之孙陈绍栋于《武林》杂志1992年第12期第6页著文确认:“这一位仆于公者,不是别人,正是蒋发。”(2)1928~1931年,陈沟村人盛称蒋发为陈王延之师,而对唐豪所说又补充蒋发是李际遇部将。
                  两项说法相同,又在1996年西安原宝山先生曾函询陈家沟太极拳学校陈炳先生,了解蒋发的情况及有无碑文留下。陈炳先生回函答复:“关于蒋发其人,唯一史证是陈王廷画像。村中古今广传之说为蒋发为李际遇部将,李事败遭灭,蒋投靠陈王延,内为仆友,外曰蒋把式。这里的‘把式’是指做工种田之人,如‘车把式’。王廷年老画像时,蒋发曰:公百年之后,尚有人祭奠,惟吾独子一身,谁人怜亲。陈感慨,运由蒋发立于身后,共像以传。民国时期,王廷后人十七世陈正述,常到杨海洼祭奠蒋发。因蒋发在王廷家身份一般,且为外姓人,前人也根本想不到太极源流会出现人为的缺口,而涉及蒋发。因没有碑文史记,及蒋发。年龄无从考证,只可知其和陈王延为同时代人。杨海洼在陈家沟西北一华里,人烟稀少,事故频出,村人认为是非之地,故蒋发死后,王廷后人将其
                  葬于此地,以镇邪恶。”
                  以上各份资料,都一致说蒋发是李际遇部将,陈沟的前辈村人,尊重蒋发为陈王廷之师,不会歪曲他的历史,可以相信。现代人陈炳的说法,基本与前人所述相近。但官方与陈沟当代传人,均接受唐、顾的谎言,陈氏已获虚荣,陈炳不可能说蒋发为陈王廷之师,只能改称“内为仆友,外曰蒋把式”。“内称仆友”二字不当,“仆”与“友”不能同存,应是“内为友,外为仆,称蒋把式”。因受唐、顾观点影响,陈炳在“友”之前加一“仆”字,以适应形势之需。由此可知,所谓“仆”是掩入耳目的称呼,实质上,是师是友,以礼相待。
                  在赵堡的资料中,也有一份杨邦泰给宦大海的历代传人世系表,其中对蒋发的传文也写有“际遇事败,隐入陈沟,匿名为仆"两派的史料相符,又有蒋发与陈王廷的共像,证明“隐入陈沟,匿名为仆”是事实。
                  至于说蒋发有没有上山造反,没有任何文字和证人为凭,只是传说。假如蒋发一贯在家生活,年老无靠,理应由弟子邢喜怀,再传弟子张楚臣养老送终,并应葬在赵堡。这才符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美德。但是,并没有邢喜怀赡养蒋发的传说。蒋发葬在陈沟杨海洼,就说明邢喜怀未有养老送终之事。这一现象,并不是说邢喜怀不对,而是蒋发造反失败,在旧社会里“成者为君,败者为寇”,蒋发背上了很沉重的黑锅,他不愿连累弟子,也不愿影响他建立的门派,宁愿背井离乡,流落外地。这就是他已经上山造反的后果。此外,在民不聊生的时代,邢、张等人,生活也是贫苦的,蒋发先到陈沟,获得陈王廷赡养终生的礼遇,就不必增
                  加弟子的负担,这是蒋发的自愿,并非邢喜怀的过错,后人会谅解的。
                  赵堡的前辈人,为了保存本派名誉,不愿说出真相,将蒋发上山造反的历史掩盖下来,世代相传。这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烙印。
                  今天,有人以“匿名为仆”为把柄,否定蒋发前半生的功绩,是不公正的,是以宗派私心干扰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看他一生对社会的贡献,不在于某一时期所处地位的尊卑。因此,本文对蒋发的一生高度评价,是一位杰出的太极宗师。
                  蒋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20 19:41
                  回复
                    蒋发在陈王廷家生活,也为报答其赡养之恩,对陈王廷学习太极拳的愿望,也给予指导,并指导其将炮捶头套改造为陈式太极拳一路,也授予双人推手的技术,口授了王宗岳传授的《打手歌》。由于陈王廷地位尊贵,对蒋发没有拜师的追求,蒋发对非门内之人的传授,也内外有别,未授太极内功和“王宗岳拳谱”,故陈王廷所得太极功夫,尚属初级阶段,不能传子传孙,形成两代人的断代。但对陈沟村人,普及了太极拳的初步基础,对其后世人,的追求和中兴,也有一定的作用。
                    (附言:笔者是习杨式太极拳的学者,与赵堡太极拳无传承关系。本文宗旨是站在学术立场,以消除唐、顾的误导,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没有支持某派的用意。敬希体察。)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20 19:42
                    收起回复
                      两个蒋发的可能性较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20 21:11
                      收起回复
                        杜元化大师书中的蒋发出生年月,虽然和陈家记载9始祖陈王庭生卒有点出入。
                        但蒋发传拳陈王庭、古通臂拳,有那个可能。我认为概率很小。
                        1.当时官方版《拳经》1560年问世,并传播迅速。陈家拳明显受拳经影响。
                        2.紧随官方版脚步,民间南北涌现出两个优秀拳术一个是河南通臂拳(1644年《通臂拳谱》周全。)一个是浙江宁波内家拳(黄百家1675《内家拳法》)。邓拳师认为二者出自一脉。此拳可能在公元1500年前就已成熟并南北开花。到1675年,南方内家拳已对古通臂拳做较大变动。
                        但二者的一大相同特点是:异常繁琐。
                        这和陈家拳(简单说仅是套路多)有明显区别。
                        我还是坚持自己看法:陈家大约是1750年左右,吸收了某家拳法(比如通臂拳,苌家拳),后形成太极拳。
                        这个1750是我估计的(大概是陈敬栢或陈继夏时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6-21 09:38
                        收起回复
                          猜测
                          可能1.蒋发明末清初传“通臂拳”。陈家简化成108长拳,后精炼出五套。后陈继夏吸收苌乃周拳打法,陈长兴创绵拳(太极拳)。
                          可能2.蒋发明末清初授外家拳,”。陈家108长拳,后精炼出五套。后陈继夏吸收苌乃周拳法打法,对陈拳进行柔化,至陈长兴创绵拳(太极拳)。
                          说早期陈家拳不是太极拳理由,是陈家拳在1760—1770年左右(邓拳师大致估计),分出一个洪洞通背拳。而苌乃周双蛇掌和通臂拳打法及其相似。
                          陈家的“通臂拳”是清初蒋发传入,还是1760年引入苌乃周拳法,无从查考。我认为后者概率更大一些。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6-21 10:03
                          收起回复
                            蒋发宗师《太极法说》37篇 第1~3篇
                            (一)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採(西北)、挒(东南)、肘(东北)、靠(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採挒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
                            (二)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后,而后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阶及神明。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之於我也。
                            (三)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者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也。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4-06-21 10:08
                            收起回复
                              明朝张三丰创太极拳原称太极十三势 蒋发传入赵堡称十三势太极拳 后人称(赵堡)太极拳
                              太极十三势有:
                              捧,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 盼,定 。
                              捧,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所传套路为64式,后演化为72式108个单式套路,(赵堡)太极拳始终贯穿八卦五行也
                              明末清初,赵堡太极拳蒋发传陈家沟陈王廷。陈 传至重孙甲弟断了。
                              乾隆年间,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传陈家沟陈继夏,陈继夏传陈秉旺,陈秉旺传陈长兴,陈长兴所传为现存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陈长兴又传杨露禅即现存杨式太极拳,………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4-06-21 10: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