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一
要想在罗桥口站说的上话,单有钱还不行。
得有拳,拳头的拳。
八十年代末,罗桥口最有钱的是蔡家。
蔡家在罗桥口经营日杂批发,在罗桥口经营日杂批发的不止蔡家一家,开的开,关的关,总有七八家之多,但生意好,长盛不衰的还是蔡家。他家不仅价格公道,而且品种齐全,款式新颖,加之蔡家在罗桥口算不得大姓,掌柜蔡先堂为人和蔼,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不像其他家掌柜,要么仗着自己兄弟多,与人争执,要么因为祖辈就留下了心绪不正奸狡名声,别人多提防。这两条蔡家都没有,蔡家真正做到了和气生财。
久而久之,罗桥口的生意,几乎要让蔡家垄断。蔡家越有钱,蔡先堂越是谦逊谨慎,他知道树大招风,财多人嫉的道理。
但就算蔡先堂再小心谨慎,还是出了问题,有了麻烦。出问题不是他和客户吵架,他从不和客户吵,但凡与客户有争执,他都是退让,让到客户心满意足,哪怕明知道对方占便宜,也让,他这一让,久而久之出了名,罗桥口辐射周围二十里乡亲,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他越不和人计较,名声越好,反而占便宜的人越不好意思,大家去蔡先堂店里买东西,心里踏实,没有受骗上当感觉。出问题也不是因为同行,同行嫉妒他是有的,但他对同行向来不诋毁,不嘲笑,碰到同行有时缺货来借他也肯帮忙,虽然大家做的都是日杂生意,守的都是罗桥口周围的乡亲客户,但加蔡家的生意和口碑同行根本不在一个体量,同行虽然心里嫉妒他生意兴隆,但都不和他比,同行要比的也是其他几家自己比。
蔡家的麻烦是晚上收到一张“英雄贴”。所谓“英雄贴”这在前几十年还未解放闹土匪的时候才出现过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罗桥口人把这茬都忘记了,只有老一辈人才经历过,听说过。
哪家财主、大户晚上大门上被人用刀插一封信,信里几个大字,大致内容是:某时某刻准备多少量白银到某处,照办全家太平,如若不办,鸡犬不留,此语云云。
罗桥口的人把这称为“英雄贴”。
蔡家收的“英雄贴”,和当年土匪发的“英雄贴”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还有警告,警告蔡先堂不要报警,如若报警,大祸临头。
在罗桥口能够说的上话的不是蔡先堂,而是另外两家人,一家罗小艺,一家马长三。
罗桥口是个乡,以坐落在小湘河上的一座桥而得名,由于乡上罗姓人居多,故名罗桥。罗桥以桥两头延伸成路,路两边慢慢有人建有房子,房子多了就形成了一条乡街。这乡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口字形,有人就罗桥口罗桥口地叫出了名。
罗桥口地处天门南部,离横林镇十多里,离彭市镇也有十来里,它和天门农村乡场一样,卖肉的,卖鱼的,卖日杂的,卖豆腐的,附近乡亲种点菜拎上来卖的,几乎能够满足附近乡亲的基本生活物质需求。
罗桥口人以罗、刘、马、朱姓为多,以至于外地人提前罗桥口,总以戏谑(xì xùn)的口吻说:“罗桥口一乡的畜生。”
这话只敢在几十里外偷偷说,在罗桥口说,要挨打,杀猪卖肉的罗小艺听到这话,第一个就敢抄起杀猪刀砍人。
罗桥口人不敢惹罗小艺,不仅仅是因为罗姓人在罗桥多,罗小艺喜欢打架,会打架,更因为他有一个不怕死的哥哥罗大艺。
相比在罗桥口威风凛凛的罗小艺,罗桥口人更怕罗大艺。罗桥口人都说,惹怒了罗小艺,顶多吃几耳光,得几拳,要是惹到了罗大艺,那可不是面皮之疼了,搞不好就有血光之灾。罗大艺属于那种亡命之徒类型,他打人从不顾及后果,抄起棍是棍,抄起刀是刀,迎面就砍,披头就砸,砍到头就是头,砍到颈就是颈。罗大艺对自己也狠,不晓得他从哪里弄来无数雷管整天站在桥上在小湘河炸鱼。人家点燃雷管都是手哆里哆嗦,生怕出意外,点燃引线就赶紧跑,他点燃雷管引线不跑,不仅不跑,还把雷管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看引线呲呲地就在面前烧,烧到几乎要看不到引线要爆炸了,这才朝水里扔。他刚扔下,雷管便在水面上“嘭”的一声爆炸,站在远处旁观的人还没有来得及看水如何被炸到半空,就见一道水注带着水气哗哗从天而降,水注落下后,水面荡起一个大波浪,波浪周围,几个还没有睁眼的小鱼不知什么时候浮了起来。
罗大艺不仅在罗桥口出名,彭市镇和横林镇都出名。但凡江湖上有摆不平的,需要武力解决的,他的那群狐朋狗友总会第一下想到他,他也来者不拒,仿佛他就是为此而生,越是大斗殴场面他越兴奋,也正因为如此,“818严打”,他是首批县里重点抓捕的对象。
罗大艺被判了八年,他坐牢这八年,罗桥口变化不大,乡场还是这条乡场,卖肉的,卖鱼的,卖豆腐的,卖日杂的,还是那几个熟面孔。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悄然变化的是,过去在罗桥口跺一跺脚震三下只有罗小艺家,现在多了马长三一家。
罗、马两家互有姻亲,也互有纠纷,罗家有女儿家到马家,马上家也有女儿嫁到罗家,但这丝毫不影响两大族姓相爱相杀。罗、马两家在罗桥口都属于大姓,为了针夺在罗桥口的话语权,从旧社会起,两大家族就没有少干过仗。两姓人在场里混居,保不齐隔壁邻居就有小矛盾,小纠纷,
一
要想在罗桥口站说的上话,单有钱还不行。
得有拳,拳头的拳。
八十年代末,罗桥口最有钱的是蔡家。
蔡家在罗桥口经营日杂批发,在罗桥口经营日杂批发的不止蔡家一家,开的开,关的关,总有七八家之多,但生意好,长盛不衰的还是蔡家。他家不仅价格公道,而且品种齐全,款式新颖,加之蔡家在罗桥口算不得大姓,掌柜蔡先堂为人和蔼,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不像其他家掌柜,要么仗着自己兄弟多,与人争执,要么因为祖辈就留下了心绪不正奸狡名声,别人多提防。这两条蔡家都没有,蔡家真正做到了和气生财。
久而久之,罗桥口的生意,几乎要让蔡家垄断。蔡家越有钱,蔡先堂越是谦逊谨慎,他知道树大招风,财多人嫉的道理。
但就算蔡先堂再小心谨慎,还是出了问题,有了麻烦。出问题不是他和客户吵架,他从不和客户吵,但凡与客户有争执,他都是退让,让到客户心满意足,哪怕明知道对方占便宜,也让,他这一让,久而久之出了名,罗桥口辐射周围二十里乡亲,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他越不和人计较,名声越好,反而占便宜的人越不好意思,大家去蔡先堂店里买东西,心里踏实,没有受骗上当感觉。出问题也不是因为同行,同行嫉妒他是有的,但他对同行向来不诋毁,不嘲笑,碰到同行有时缺货来借他也肯帮忙,虽然大家做的都是日杂生意,守的都是罗桥口周围的乡亲客户,但加蔡家的生意和口碑同行根本不在一个体量,同行虽然心里嫉妒他生意兴隆,但都不和他比,同行要比的也是其他几家自己比。
蔡家的麻烦是晚上收到一张“英雄贴”。所谓“英雄贴”这在前几十年还未解放闹土匪的时候才出现过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罗桥口人把这茬都忘记了,只有老一辈人才经历过,听说过。
哪家财主、大户晚上大门上被人用刀插一封信,信里几个大字,大致内容是:某时某刻准备多少量白银到某处,照办全家太平,如若不办,鸡犬不留,此语云云。
罗桥口的人把这称为“英雄贴”。
蔡家收的“英雄贴”,和当年土匪发的“英雄贴”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还有警告,警告蔡先堂不要报警,如若报警,大祸临头。
在罗桥口能够说的上话的不是蔡先堂,而是另外两家人,一家罗小艺,一家马长三。
罗桥口是个乡,以坐落在小湘河上的一座桥而得名,由于乡上罗姓人居多,故名罗桥。罗桥以桥两头延伸成路,路两边慢慢有人建有房子,房子多了就形成了一条乡街。这乡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口字形,有人就罗桥口罗桥口地叫出了名。
罗桥口地处天门南部,离横林镇十多里,离彭市镇也有十来里,它和天门农村乡场一样,卖肉的,卖鱼的,卖日杂的,卖豆腐的,附近乡亲种点菜拎上来卖的,几乎能够满足附近乡亲的基本生活物质需求。
罗桥口人以罗、刘、马、朱姓为多,以至于外地人提前罗桥口,总以戏谑(xì xùn)的口吻说:“罗桥口一乡的畜生。”
这话只敢在几十里外偷偷说,在罗桥口说,要挨打,杀猪卖肉的罗小艺听到这话,第一个就敢抄起杀猪刀砍人。
罗桥口人不敢惹罗小艺,不仅仅是因为罗姓人在罗桥多,罗小艺喜欢打架,会打架,更因为他有一个不怕死的哥哥罗大艺。
相比在罗桥口威风凛凛的罗小艺,罗桥口人更怕罗大艺。罗桥口人都说,惹怒了罗小艺,顶多吃几耳光,得几拳,要是惹到了罗大艺,那可不是面皮之疼了,搞不好就有血光之灾。罗大艺属于那种亡命之徒类型,他打人从不顾及后果,抄起棍是棍,抄起刀是刀,迎面就砍,披头就砸,砍到头就是头,砍到颈就是颈。罗大艺对自己也狠,不晓得他从哪里弄来无数雷管整天站在桥上在小湘河炸鱼。人家点燃雷管都是手哆里哆嗦,生怕出意外,点燃引线就赶紧跑,他点燃雷管引线不跑,不仅不跑,还把雷管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看引线呲呲地就在面前烧,烧到几乎要看不到引线要爆炸了,这才朝水里扔。他刚扔下,雷管便在水面上“嘭”的一声爆炸,站在远处旁观的人还没有来得及看水如何被炸到半空,就见一道水注带着水气哗哗从天而降,水注落下后,水面荡起一个大波浪,波浪周围,几个还没有睁眼的小鱼不知什么时候浮了起来。
罗大艺不仅在罗桥口出名,彭市镇和横林镇都出名。但凡江湖上有摆不平的,需要武力解决的,他的那群狐朋狗友总会第一下想到他,他也来者不拒,仿佛他就是为此而生,越是大斗殴场面他越兴奋,也正因为如此,“818严打”,他是首批县里重点抓捕的对象。
罗大艺被判了八年,他坐牢这八年,罗桥口变化不大,乡场还是这条乡场,卖肉的,卖鱼的,卖豆腐的,卖日杂的,还是那几个熟面孔。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悄然变化的是,过去在罗桥口跺一跺脚震三下只有罗小艺家,现在多了马长三一家。
罗、马两家互有姻亲,也互有纠纷,罗家有女儿家到马家,马上家也有女儿嫁到罗家,但这丝毫不影响两大族姓相爱相杀。罗、马两家在罗桥口都属于大姓,为了针夺在罗桥口的话语权,从旧社会起,两大家族就没有少干过仗。两姓人在场里混居,保不齐隔壁邻居就有小矛盾,小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