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指数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市场的重点还是指数,而指数的关键是量能。把握这个关键,再来看市场。昨天市场全天低开高走,午后开始反弹,截至收盘三大指数均涨超1%,科创50大涨2.5%。总算是普反了,两市超4200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7000亿,久违的长阳终于来了!
板块方面,泛科技股领涨,消费电子、半导体、cpo、铜缆高速等概念大涨。总体来说回暖比较明显,今天可以考虑一些前排接力了,总算是可以打猎两天了,方向继续围绕昨天表现强势的泛科技板块即可。
最后,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不认为昨天的反弹就是反转,后面如果指数可以持续反弹,并且量能持续保持在昨天的量能之上,那么沪指才有可能去收复三千点整数关口。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反弹会持续3-5天,大家都是进来吃一口就跑,最多一个星期也就结束了,当然这种可能是最大的,因为,就目前而言,指数也就是一个反抽而已,能不能持续只能边走边看。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长阳代表反转,代表苦尽甘来的话,果断拉黑吧,因为不可能有人可以预测出来后面的走势,就连主力和机构都不知道,他们也是边走边看!
板块热点前瞻及标杆股观察
板块热点这里今天讲讲宏观的东西吧。
➢地产+土改
收储护盘是确定性最高的;
但是给的资本金只有3000亿,加上撬动的额度不能算少,主要是3000亿额度挺难用掉,收储来的房租出租,收益率要覆盖利息有点难,其次这钱最多展期5年左右,所以地方政府不愿意借这个钱。
——陈果的观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本来地产要从零开始建筑安装的保障房,现在转成了从急售的开发商中收购现房,而对能拿到钱的开发商,从短期完全卖不掉,到比如市场三折价格能回笼资金,当然是边际改善,但这和彻底救活开发商还是两回事。而开发商拿到钱,从动力来说,更多可能用于还债而非推进其他楼盘竣工交付,所以这机制对很多地产链公司的影响得理性看待。
就算现在力度不大,但政策稳住房价意图非常强烈,效果不好就会持续出手。第一,政策的作用,各国经济史上包括中国自身的楼市史都证明政策是第二位的,不是决定性因素。第二,政策的思路,首要搞清政策是怎么看中国地产的,如果用一句话,就是中央明确的那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表明政策对第一点的认可,对楼市势已变的认可,也告知各界不要有实际的预期。因此,中国地产政策做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扭转趋势。
如同医学,避免休克疗法但不追求长生不老。中国房地产周期调整,以及整个中国杠杆周期的调整,政策的定位就是软着路的过程。
➢税改
税务方面,主要涉及税费制度、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前者将重点健全地方税体系与直接税体系,抓手包括消费税等改革,后者将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运用。
➥市场竞争格局:财税IT公司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票和税两个方面。
➥票方面,营改增后,各地税局加强了对企业漏缴税的査处,催生了大量票务处理需求。
➥税方面,企业对纳税申报表自动生成和一键报税的需求增加,考验厂商的系统能力和咨询能力。
市场上财税IT公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咨询和落地实施能力上。尤其是大型项目中,咨询能力和项目经验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中小微企业则更关注系统的自动化开票和用票核验功能。
➥财税改革对IT行业的影响 金税四期的推行带来了显着的边际变化,包括取消税控设备、以数控税取代票控税、全面上云等。
➥政府端的IT建设也在不断升级,总局和地方税局的预算和项目规模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主要集中在电子发票平台和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上。
➢消费税改革
1、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至地方。目前多数税目征收环节后移的条件基本成熟,下划至地方仍存在一定困难。2、将车辆购置税与汽车消费税合并。二者存在征税对象重复计征问题,未来有望合并,增加地方财政留成比例或全部下放至地方,可能采取渐进式改革。3、实施消费税扩围。最终消费税扩围至更多商品和服务的零售环节征收可能性更高。在这种情形下,增值税将后退至批发环节,保持整体宏观税负不变,整体实施需要较长时期。
PS:税改起因还是某些新闻传播的收税倒查30年,以及小作文,目前没有是官方口径上的消息流出。
➢电力和设备
前期是出海逻辑催化;
目前是特高压项目第三次服务(前期)招标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近期两大催化
政策向:还是通过市场手段,让电网和用户自发的去参与消纳风光储,涨价不是最终目的。
➢新质生产力
以质换量,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应对被其他经济体追赶的手段。
➢开放
高水平开放,吸引外资流入,目前是国策。
从数据来讲,外资流出的低端产业链,因为人力成本而言,东南亚的劳动力更便宜;
外资流入的方向是智能制造(但是这一块美国有专门的限制法案)
➥从开放的逻辑 —— 稳定汇率是必要的条件;
不能让外资在国内赚了钱,结果汇率上给对冲掉了;
➥同时软妹币国际化,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作为信用支撑。
以上两个角度,都不支持央妈进一步大放水,降息什么的;
➥就算降息也得等美联储先降,我们才好见招拆招。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挺难熬的,市场是很期待一个大放水的预期;
客观角度,放水不能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通缩行为,超额的储蓄躺在银行里面,只是缺少借款人而已;
目前来看,企业也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标的,陷入了资产荒的局面,只能指望政府发挥最后借款人的角色了。
——所以尾盘的一条小作文更大概率为假消息。
感谢阅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板块方面,泛科技股领涨,消费电子、半导体、cpo、铜缆高速等概念大涨。总体来说回暖比较明显,今天可以考虑一些前排接力了,总算是可以打猎两天了,方向继续围绕昨天表现强势的泛科技板块即可。
最后,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不认为昨天的反弹就是反转,后面如果指数可以持续反弹,并且量能持续保持在昨天的量能之上,那么沪指才有可能去收复三千点整数关口。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反弹会持续3-5天,大家都是进来吃一口就跑,最多一个星期也就结束了,当然这种可能是最大的,因为,就目前而言,指数也就是一个反抽而已,能不能持续只能边走边看。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长阳代表反转,代表苦尽甘来的话,果断拉黑吧,因为不可能有人可以预测出来后面的走势,就连主力和机构都不知道,他们也是边走边看!
板块热点前瞻及标杆股观察
板块热点这里今天讲讲宏观的东西吧。
➢地产+土改
收储护盘是确定性最高的;
但是给的资本金只有3000亿,加上撬动的额度不能算少,主要是3000亿额度挺难用掉,收储来的房租出租,收益率要覆盖利息有点难,其次这钱最多展期5年左右,所以地方政府不愿意借这个钱。
——陈果的观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本来地产要从零开始建筑安装的保障房,现在转成了从急售的开发商中收购现房,而对能拿到钱的开发商,从短期完全卖不掉,到比如市场三折价格能回笼资金,当然是边际改善,但这和彻底救活开发商还是两回事。而开发商拿到钱,从动力来说,更多可能用于还债而非推进其他楼盘竣工交付,所以这机制对很多地产链公司的影响得理性看待。
就算现在力度不大,但政策稳住房价意图非常强烈,效果不好就会持续出手。第一,政策的作用,各国经济史上包括中国自身的楼市史都证明政策是第二位的,不是决定性因素。第二,政策的思路,首要搞清政策是怎么看中国地产的,如果用一句话,就是中央明确的那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表明政策对第一点的认可,对楼市势已变的认可,也告知各界不要有实际的预期。因此,中国地产政策做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扭转趋势。
如同医学,避免休克疗法但不追求长生不老。中国房地产周期调整,以及整个中国杠杆周期的调整,政策的定位就是软着路的过程。
➢税改
税务方面,主要涉及税费制度、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前者将重点健全地方税体系与直接税体系,抓手包括消费税等改革,后者将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运用。
➥市场竞争格局:财税IT公司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票和税两个方面。
➥票方面,营改增后,各地税局加强了对企业漏缴税的査处,催生了大量票务处理需求。
➥税方面,企业对纳税申报表自动生成和一键报税的需求增加,考验厂商的系统能力和咨询能力。
市场上财税IT公司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咨询和落地实施能力上。尤其是大型项目中,咨询能力和项目经验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中小微企业则更关注系统的自动化开票和用票核验功能。
➥财税改革对IT行业的影响 金税四期的推行带来了显着的边际变化,包括取消税控设备、以数控税取代票控税、全面上云等。
➥政府端的IT建设也在不断升级,总局和地方税局的预算和项目规模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主要集中在电子发票平台和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上。
➢消费税改革
1、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至地方。目前多数税目征收环节后移的条件基本成熟,下划至地方仍存在一定困难。2、将车辆购置税与汽车消费税合并。二者存在征税对象重复计征问题,未来有望合并,增加地方财政留成比例或全部下放至地方,可能采取渐进式改革。3、实施消费税扩围。最终消费税扩围至更多商品和服务的零售环节征收可能性更高。在这种情形下,增值税将后退至批发环节,保持整体宏观税负不变,整体实施需要较长时期。
PS:税改起因还是某些新闻传播的收税倒查30年,以及小作文,目前没有是官方口径上的消息流出。
➢电力和设备
前期是出海逻辑催化;
目前是特高压项目第三次服务(前期)招标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近期两大催化
政策向:还是通过市场手段,让电网和用户自发的去参与消纳风光储,涨价不是最终目的。
➢新质生产力
以质换量,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应对被其他经济体追赶的手段。
➢开放
高水平开放,吸引外资流入,目前是国策。
从数据来讲,外资流出的低端产业链,因为人力成本而言,东南亚的劳动力更便宜;
外资流入的方向是智能制造(但是这一块美国有专门的限制法案)
➥从开放的逻辑 —— 稳定汇率是必要的条件;
不能让外资在国内赚了钱,结果汇率上给对冲掉了;
➥同时软妹币国际化,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作为信用支撑。
以上两个角度,都不支持央妈进一步大放水,降息什么的;
➥就算降息也得等美联储先降,我们才好见招拆招。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挺难熬的,市场是很期待一个大放水的预期;
客观角度,放水不能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通缩行为,超额的储蓄躺在银行里面,只是缺少借款人而已;
目前来看,企业也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标的,陷入了资产荒的局面,只能指望政府发挥最后借款人的角色了。
——所以尾盘的一条小作文更大概率为假消息。
感谢阅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