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人员驱赶马蜂
看到马蜂,想必大家都会畏而远之。这个夏天,我市公益救援队和消防队员接到多起摘除马蜂窝求助,仅伊川县神鹰救援队近两个月内就摘除了上百个。马蜂为何会“泛滥”?一旦遭到马蜂攻击怎么办?7日,记者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请教了有关专家。
房顶“长”出巨型马蜂窝
6日上午,伊川县神鹰救援队彭婆中队中队长李飞想接到群众求助称,在伊川县葛寨镇瑶头村,一村民家里有马蜂筑巢,请求摘除。李飞想和伊川县神鹰救援队葛寨中队中队长李玉从等队友赶赴现场。“马蜂窝位于民房2楼的房顶上,有1米多长,属于罕见的巨型马蜂窝。”李飞想说,不少马蜂在蜂窝周围飞舞警戒,不让人靠近。
求助的村民介绍,今年收麦时节就发现马蜂在房顶筑巢,当时蜂窝很小,他们没有在意。平时家人很少上楼,当天到楼上拿东西时,发现这个马蜂窝,吓了一跳,担心受到马蜂攻击蜇伤,于是向救援队求助。
随后,两名队员穿戴好防护服,使用打火机点燃杀虫剂,对着马蜂窝喷射,又用铁锹将马蜂窝铲除。“这种马蜂属于虎头蜂,毒性很大,被其蜇伤可危及生命。”李玉从说。
今年,李飞想和队友接到摘除马蜂窝的求助比较多,自6月以来,他们一共摘除了100多个马蜂窝。李飞想说,马蜂蜇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前不久,他们在伊河沿岸公园里一段8公里长的路段摘除了8个马蜂窝,主要位于绿化带和路边的树上,有绿化工人和附近居民被蜇伤。
摘除马蜂窝,忙坏了消防员
宜阳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队员也感慨这个夏天马蜂“泛滥”。近两个月来,他们接到最多的社会类求助便是摘除马蜂窝。
前不久,他们一天摘除了两个马蜂窝。第一起求助是在宜阳县锦屏镇石门村,一村民家的屋檐下有一个马蜂窝,成群结队的马蜂盘踞在屋顶上方,吓得村民不敢靠近。消防队员做好个人防护,利用人字梯爬上屋顶,使用杀虫剂对飞出的马蜂进行驱赶和处理,然后将马蜂窝摘除。
消防队员刚喘了口气,又接到宜阳县香鹿山镇大柳树村村民的求助。原来,地头一棵树上有一个马蜂窝,对过往行人构成威胁。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时,只见马蜂窝位于距离地面约2米高的树枝上,有足球般大小。消防队员使用一根长约3米的钢管,采取火攻的方式将隐患消除。
消防队员说,马蜂窝主要藏在阳台、房梁、空调外机或植被茂盛的地方,两个月来累计接到近百起求助,最近一周就处置了十几起。
遭马蜂攻击时科学的办法是快跑
为何今年夏天马蜂呈“泛滥”之势?遭到马蜂攻击,科学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抱头蹲在地上?
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陈应武说,每年春季至秋季是马蜂的繁殖期,夏季更是繁殖高峰期,救援人员之所以感到今年夏天马蜂“泛滥”,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今年夏天气温较高,利于马蜂的繁殖与快速成长,雌蜂长大后会选择“自立门户”,独自筑巢,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二是雨水频繁,为马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三是农田使用农药量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马蜂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陈应武介绍,马蜂的“食谱”范围比较广,既吃昆虫、腐烂的动物尸体,也吃植物果实流出的汁液等。它们一般会选择在树上、动物巢穴内等处筑巢,也会在房顶、屋檐等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筑巢。
“看到那些莲蓬形状的蜂窝且马蜂个头比较小,不用担心,这种马蜂性情温和,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陈应武说,那种蜂窝像是纸糊的,身上颜色艳丽、对比明显且个头稍大的马蜂需要引起注意,这类马蜂一般性情暴躁、毒性更强,见到应绕道而行。
陈应武说,遭到马蜂攻击,蹲在原地抱头不动是不行的,科学的方法是脚底抹油——快跑,尽快跑出马蜂的势力范围,躲到可阻隔马蜂攻击的地方。“有人说反击会激怒马蜂,马蜂开始攻击人时已经被激怒了,且马蜂发起攻击不是靠视觉,而是靠嗅觉。”陈应武说,原地不动等待马蜂主动“撤军”的办法不是明智之举。(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通讯员 张彦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