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要“换”姜维,他只要没换,所谓“要”换,都是没价值的主观陈述。
我来说个笑话:司马懿指洛水发誓,曹爽交权,我保你一生富贵。
我再说个笑话:洪承畴葬送辽东精锐劲旅,他本人决心一死谢天下。
东汉宦官乱政,并不只有我们开了上帝视角知道,蜀国人也知道的,诸葛亮出师表里写,“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并且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些说法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姜维和诸葛瞻不和,但是反对黄皓这一点上,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和后人,两人观点是一致的。
诸葛瞻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对姜维的态度也是“制”,而对黄皓的态度是“除”,是有重大区别的。
对于姜维比朝廷重臣更懂军事这一点,蜀汉上上下下是没有什么太大疑问的,否则他们自己怎么不北伐“吸能量”呢?
再说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举国投降,这事姜维明显后知后觉。黄皓要“换”姜维,这么隐秘的朝中秘辛,还没有发生,姜维是如何“了如指掌”的呢。
姜维同志的消息,怎么有的时候灵通,有的时候不灵通呢?
我合理猜想一下,是诸葛瞻要换姜维,黄皓用闫宇做后备方案,是在诸葛瞻确定要取消姜维兵权的前提下用一个亲皇权的荆州人作任用上的妥协。
诸葛瞻要杀黄皓,黄瞻要杀黄皓,他都能妥协,何况同为皇权派的姜维呢?
黄皓并不知道姜维反对他,知道了也不在意,因为没下半身的人并不在意自己姓什么。
我举个例子,公孙瓒杀刘虞是193年,刘备脱离公孙瓒投靠陶谦是194年,之后仍然与曹操为敌一段时间。刘备姓刘,刘虞也姓刘,但刘备明显是没有站队刘虞那一边的,毕竟你们刘家坐天下的时候我们刘家在卖草席。同样道理,黄皓的黄家在他被宫的时候是没有保护过他的。
我来说个笑话:司马懿指洛水发誓,曹爽交权,我保你一生富贵。
我再说个笑话:洪承畴葬送辽东精锐劲旅,他本人决心一死谢天下。
东汉宦官乱政,并不只有我们开了上帝视角知道,蜀国人也知道的,诸葛亮出师表里写,“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并且强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些说法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姜维和诸葛瞻不和,但是反对黄皓这一点上,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和后人,两人观点是一致的。
诸葛瞻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对姜维的态度也是“制”,而对黄皓的态度是“除”,是有重大区别的。
对于姜维比朝廷重臣更懂军事这一点,蜀汉上上下下是没有什么太大疑问的,否则他们自己怎么不北伐“吸能量”呢?
再说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举国投降,这事姜维明显后知后觉。黄皓要“换”姜维,这么隐秘的朝中秘辛,还没有发生,姜维是如何“了如指掌”的呢。
姜维同志的消息,怎么有的时候灵通,有的时候不灵通呢?
我合理猜想一下,是诸葛瞻要换姜维,黄皓用闫宇做后备方案,是在诸葛瞻确定要取消姜维兵权的前提下用一个亲皇权的荆州人作任用上的妥协。
诸葛瞻要杀黄皓,黄瞻要杀黄皓,他都能妥协,何况同为皇权派的姜维呢?
黄皓并不知道姜维反对他,知道了也不在意,因为没下半身的人并不在意自己姓什么。
我举个例子,公孙瓒杀刘虞是193年,刘备脱离公孙瓒投靠陶谦是194年,之后仍然与曹操为敌一段时间。刘备姓刘,刘虞也姓刘,但刘备明显是没有站队刘虞那一边的,毕竟你们刘家坐天下的时候我们刘家在卖草席。同样道理,黄皓的黄家在他被宫的时候是没有保护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