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智能制造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5人、博士40余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特聘教授8人,行业教师11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电气、测控、机电、物理等七大类共3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是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平台及多个地厅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学院建设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学院”为河南省首批产业学院。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同时,围绕行业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和协同创新。近五年来,学院与平高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研发系列产品19项,已推广应用1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加国内电气行业研发项目招标,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中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研究院、天津电力公司、平煤神马集团等单位科研项目13项;2022年校企双方合作申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合作申报省级中试基地一个;完成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国家级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学院成立的“E创客空间”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100余项。
学院实行“师生共创”、“多平台协同训练”、“订单班”等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不同年级和教师组成创新团队,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低年级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侧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用结果综合评价导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工程研究中心、特色行业学院、创新科研团队等省级平台,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常态化地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平台的技术研发、创新比赛等活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技能型人才;2019年开办“平高班”,学生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进入平高集团企业学习,企业工程师授课,真正实现了将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链的真实生产环境、真实生产流程、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领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电气、测控、机电、物理等七大类共39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是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平台及多个地厅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学院建设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学院”为河南省首批产业学院。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同时,围绕行业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和协同创新。近五年来,学院与平高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研发系列产品19项,已推广应用1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加国内电气行业研发项目招标,以市场竞争的方式中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研究院、天津电力公司、平煤神马集团等单位科研项目13项;2022年校企双方合作申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合作申报省级中试基地一个;完成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国家级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学院成立的“E创客空间”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依托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100余项。
学院实行“师生共创”、“多平台协同训练”、“订单班”等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不同年级和教师组成创新团队,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低年级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侧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用结果综合评价导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工程研究中心、特色行业学院、创新科研团队等省级平台,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常态化地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平台的技术研发、创新比赛等活动,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技能型人才;2019年开办“平高班”,学生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进入平高集团企业学习,企业工程师授课,真正实现了将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链的真实生产环境、真实生产流程、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领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