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有意思的话题是“CD存在的价值”。
关于CD和CD机,当下不少普通听众,甚至一些刚入门的烧友,都对其存在的价值有所怀疑——毕竟现在流媒体才是“主流”的获取音乐资源的模式,各大平台提供的“无损音源”也相当丰富,甚至有些资源的规格已经超越了普通CD的16bit/44.1kHz,这么一看,CD似乎已经“落伍”了。正好,T35除了可以作为CD转盘使用之外,还具有数字播放的功能,用同一套顶级的设备来对比测试不同音源的质量再合适不过。大家专门选出两组音源试听对比:
人声曲目是梁静茹的《爱久见人心》,音源来自台版CD、该CD的抓轨文件,以及国内流媒体平台的“无损音质”版本。以CD版本作为标准,哪怕是抓轨的音源,也多多少少存在细节缺失、结像干瘪的问题。至于流媒体平台的音源,则几乎没什么声音层次感可言,人声粗大、发虚,伴奏乐器的分离度也比较差。
古典乐曲目则是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共同演绎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源来自CD和网络上流传的同专辑“高码率版本”。在音响系统的表现下,相比CD版本音源强弱有序、动静有度的声音而言,所谓的“流媒体高品质音源”被打回原形——整首曲目有非常明显锐化痕迹,把所有声音细节磨得尖锐刺耳,借此营造出“细节丰富”的假象;另一方面,曲目的演绎严重缺乏安定感,从开头管乐齐鸣的一瞬间,能量就开始控制不住。以我自己对古典乐的理解,我认为这样的音频文件是完全不适合欣赏的。
实际上,音源质量的差别哪怕是在一些入门价位的器材上也已经足够明显,活动现场百万元级别的器材也只是把差别进一步放大。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流媒体音乐也许有朝一日会彻底取代CD唱片。但以今天HiFi发烧友的要求来看,或许两者之间的差距还难以被轻易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