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方士公孙卿对汉武帝首言黄帝乘龙升仙的故事,是为燕齐方士对于凡人乘龙升仙的最早的想象与描绘。而楚地的文献资料则显示,早在战国中期就有了对于仙人御龙以行的记载,且御龙以行是仙人身份的象征与标志,人间的凡人不可。但这种情形在黄帝乘龙成仙故事出现后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关于仙人和凡人升仙的描述。并且,凡人乘龙升仙观念与死后尸解成仙信仰和至上神西王母信仰相互纠缠,使得生时不死升仙和死后乘龙升往西王母的神仙世界成为凡人可以企望与表达的事情。这些对于仙人出行与升仙方式的想象都在战国秦汉时期的绘画材料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表达。另外,需要言明的是不论楚地的“仙人御龙以行”,还是武帝元鼎四年以降两汉时期的“凡人乘龙升仙”,他们所骑乘的动物并非只有龙,只是龙在这些叙事中最具典型,故以此命名。
楚地关于仙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有云:“藐菇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由此,我们不仅知道仙人所居何处、形象为何以及所食所饮,也可知道他们的出行方式为御龙或乘云气以行。另外,《楚辞》也多有对仙人御龙以行的描述。如《九歌》就有“(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大司命)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东君)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这都表明,御龙以行是仙人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普通之人不可行。《远游》所描写的屈原登昆仑、经天门、入帝宫并周历天地的过程中,他升天成仙前后出行方式的变化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御龙以行是仙人的专属。该篇并未提及屈原进入天门之前的骑乘之物,在他成为仙人后,则可“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迤”、“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凤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以及“左雨师使径待兮,右雷公而为卫”等。而他所役使诸物,本为天帝太一之属。因此,屈原升天成仙前后骑乘之物的差异性,更加明确了御龙以行是仙人的身份象征,人间的普通之人不可及。据此,再来审视楚地的相关材料,会确定御龙之人的身份都为仙人。
楚地关于仙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有云:“藐菇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由此,我们不仅知道仙人所居何处、形象为何以及所食所饮,也可知道他们的出行方式为御龙或乘云气以行。另外,《楚辞》也多有对仙人御龙以行的描述。如《九歌》就有“(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大司命)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东君)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这都表明,御龙以行是仙人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普通之人不可行。《远游》所描写的屈原登昆仑、经天门、入帝宫并周历天地的过程中,他升天成仙前后出行方式的变化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御龙以行是仙人的专属。该篇并未提及屈原进入天门之前的骑乘之物,在他成为仙人后,则可“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迤”、“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凤皇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以及“左雨师使径待兮,右雷公而为卫”等。而他所役使诸物,本为天帝太一之属。因此,屈原升天成仙前后骑乘之物的差异性,更加明确了御龙以行是仙人的身份象征,人间的普通之人不可及。据此,再来审视楚地的相关材料,会确定御龙之人的身份都为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