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狂飚是一个非常挑底板的套胶型号,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都懂,具体实践的时候有些人却死活放不下狂飚,那为啥呢?其实还是刻板印象作祟。
一直有一股很强的声音认为狂飚球质高于同价位、灌油也比同价位的便宜且耐用、二跳诡异不可替代等等。但实际上,抛开狂飚滤镜去打器材,你会发现一两百的外套同样有不少可取之处,甚至你还能够发现比起狂飚更容易出速度和旋转、持球更深手感反馈更好、乃至二跳同样诡异的各种型号。
至于使用成本,打的勤,你外套顶多几个月,那灌油打的狂飚何尝不也是这样?打的没那么勤,狂飚灌油反倒是一种无效成本支出,不如外套贴上不管省钱省事。
至于为何以上声音经久不衰,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国手”滤镜,认为国手都在用那一定是好的,如果自己觉得不好打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就很想问他们:怎么狂飚不好打不是器材问题,外套不好打的时候就是器材问题
)
2,刻板印象人云亦云,像狂飚持球、粘性好旋转好,质量同价位无出其右云云,都是传说多年我刚打球还没接触狂飚就听说过的说法。但是,现在的狂飚究竟是啥样,那肯定还是谁打谁知道。至于我自己,当然是21、22年开始连续发现抽象狂飚之后及时止损转外套了。
什么,你问我打了好几年狂飚能不能适应外套?我只能说,发力框架其实都一样,无非就是手上微调的事,没有某些人说的狂飚一套框架外套一套框架那么玄学。什么,你问我控不控得住,好多人说外套控不住?这么说吧,我拿公认不好控的碳素纪元配个z1turbo这种蛋糕涩套,跟yeo这种公认台内强的板子配个狂飚且水平比我强的玩家开局的前提下,我摆短能从他手里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