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uforj的疗效在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试验(研究SNDX-5613-0700、NCT04065399;AUGMENT-101)的单组队列中进行了评估,该队列招募了104名具有KMT2A易位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成人和年龄至少为30天的儿科患者。
试验排除11q23部分串联重复的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研究起始时QTcF<450毫秒。
治疗包括Revuforj(成人剂量约等于160mg,每日两次口服)和强效CYP3A4抑制剂,直至疾病进展、毒性不可接受、4个周期治疗未能达到形态学上的无白血病状态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24名(23%)患者在接受Revuforj治疗后接受了HSCT。
疗效是根据完全缓解(CR)加CR伴部分血液学恢复(CRh)的比例、CR+CRh持续时间以及从输血依赖转变为输血独立的比率确定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3个月(范围:0.3至28.9个月)。
结果显示,CR+CRh的比例为21.2%(95%CI,13.8-30.3),CR+CRh中位持续时间为6.4个月(95%CI,2.7–无法估计)。其中,13名(12.5%)患者达到CR,中位持续时间为4.3个月(95%CI,1-无法估计);9名(8.7%)患者达到了CRh,中位持续时间为6.4个月(95%CI,1.9–无法估计)。
亚组分析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18/86(2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3/16(19%)和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2(50%)达到CR+CRh。
在22名达到CR或CRh的患者中,达到CR或CRh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范围:0.9-5.6个月)。在83名起始时依赖红细胞和/或血小板输血的患者中,有12名(14%)在起始后56天内不再依赖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在21名起始时不依赖RBC和血小板输血的患者中,有10名(48%)在起始后56天内不再依赖输血。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包括实验室异常,有出血、恶心、磷酸盐升高、肌肉骨骼疼痛、感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甲状旁腺激素完整升高、细菌感染、腹泻、分化综合征、心电图QT间期延长、磷酸盐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钾降低、食欲下降、便秘、水肿、病毒感染、疲劳和碱性磷酸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