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粉系列助剂主要功能有:增加涂层硬度、耐磨性,消泡、消光,提高挤出效率等。用于粉末涂料的蜡粉按化学组成分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聚四氟乙烯蜡、聚酰胺蜡等。就相容性和性价比而言,聚乙烯蜡较好,能满足一般对增硬和抗划伤要求,因而适用范围广。在增硬和抗划伤方面,聚四氟乙烯蜡最好,价格也偏高。
部分蜡粉除了用于涂层增硬和抗划伤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消光,如聚丙烯蜡可用于对消光效果要求不高的粉末涂料中作为消光剂的替代品使用。但此时加量一般都大于2%,有时涂膜有明显的蜡颗粒析出。
在应用中,蜡粉多是复合型,其中也有前加和后混两种使用方法。后混用蜡为粒径很小的微粉蜡,大颗粒蜡都要与原料一起混合挤出使用。
1. 在配方中加入1%以内的片状聚乙烯蜡,挤出时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机械磨损,特别是细粉较多的场合,效果明显。来斯牌号103。
2. 配方中加0.5-0.8%的聚乙烯与酰胺混合蜡,可以提高其干粉流动性,出粉均匀不堵枪,代表牌号来斯445。进口牌号9615。
3. 加入后涂膜的平滑性、抗划伤性、脱气性、防水性、流平性以及降低涂膜光泽等方面。 用于粉末涂料中其他牌号蜡粉分述如下:
4.三叶纯聚四氟乙烯蜡SST-3,来斯240,熔点320°,增硬耐磨性能优异,价格较贵。粉末涂料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含氟蜡(聚乙烯蜡中加入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蜡),如科莱恩的3920F,路博润的1778F,来斯的1441。添加量在配方总量的0.2-0.8%。这类蜡粉的加入对闪银配方的抗手印也有直接的作用。
5.脱气增硬效果较好的牌号有科莱恩的3910/9615A,来斯牌号4410/9615。
6.增硬蜡粉多是高熔点的聚乙烯蜡,或者加入一部分熔点更高的聚丙烯蜡,如科莱恩的PE520,来斯的101。因其价廉且不冒烟,加量在0.5-1.5%。
7.普通蜡粉对涂膜流平都有改善,或者提高丰满度,但是根据品种和加量的不同,都有部分的消光;来斯820用在高光粉末中,加量0.5%,能提高光泽3-8%。
8.粉末涂层产生砂纹效果用得较多的是三叶的砂纹蜡TEX-61,粒径在10μm以下,产生的砂粒细腻;来斯的砂纹蜡815,粒径粗,但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不同种类间的蜡相互拼用,可以使涂膜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使用误区,如:转印配方中少量的蜡加入有利于撕纸,加量过大则涂层纹理转印不清晰;有些粒径粗的蜡粉外加,涂层表面会形成浅缩孔或质点等缺陷;还有一些如酰胺蜡加量过大,涂膜表面容易出现雾影,引起严重失光等。因此蜡粉在实际运用中一是要了解各种化学组分蜡粉的一些物理性质,二是在蜡粉在共用时,适当控制其加量,最大不超过2%。
部分蜡粉除了用于涂层增硬和抗划伤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消光,如聚丙烯蜡可用于对消光效果要求不高的粉末涂料中作为消光剂的替代品使用。但此时加量一般都大于2%,有时涂膜有明显的蜡颗粒析出。
在应用中,蜡粉多是复合型,其中也有前加和后混两种使用方法。后混用蜡为粒径很小的微粉蜡,大颗粒蜡都要与原料一起混合挤出使用。
1. 在配方中加入1%以内的片状聚乙烯蜡,挤出时可以提高产量减少机械磨损,特别是细粉较多的场合,效果明显。来斯牌号103。
2. 配方中加0.5-0.8%的聚乙烯与酰胺混合蜡,可以提高其干粉流动性,出粉均匀不堵枪,代表牌号来斯445。进口牌号9615。
3. 加入后涂膜的平滑性、抗划伤性、脱气性、防水性、流平性以及降低涂膜光泽等方面。 用于粉末涂料中其他牌号蜡粉分述如下:
4.三叶纯聚四氟乙烯蜡SST-3,来斯240,熔点320°,增硬耐磨性能优异,价格较贵。粉末涂料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含氟蜡(聚乙烯蜡中加入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蜡),如科莱恩的3920F,路博润的1778F,来斯的1441。添加量在配方总量的0.2-0.8%。这类蜡粉的加入对闪银配方的抗手印也有直接的作用。
5.脱气增硬效果较好的牌号有科莱恩的3910/9615A,来斯牌号4410/9615。
6.增硬蜡粉多是高熔点的聚乙烯蜡,或者加入一部分熔点更高的聚丙烯蜡,如科莱恩的PE520,来斯的101。因其价廉且不冒烟,加量在0.5-1.5%。
7.普通蜡粉对涂膜流平都有改善,或者提高丰满度,但是根据品种和加量的不同,都有部分的消光;来斯820用在高光粉末中,加量0.5%,能提高光泽3-8%。
8.粉末涂层产生砂纹效果用得较多的是三叶的砂纹蜡TEX-61,粒径在10μm以下,产生的砂粒细腻;来斯的砂纹蜡815,粒径粗,但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不同种类间的蜡相互拼用,可以使涂膜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使用误区,如:转印配方中少量的蜡加入有利于撕纸,加量过大则涂层纹理转印不清晰;有些粒径粗的蜡粉外加,涂层表面会形成浅缩孔或质点等缺陷;还有一些如酰胺蜡加量过大,涂膜表面容易出现雾影,引起严重失光等。因此蜡粉在实际运用中一是要了解各种化学组分蜡粉的一些物理性质,二是在蜡粉在共用时,适当控制其加量,最大不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