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吧 关注:30,636贴子:257,166
  • 11回复贴,共1

二战德国“帝国高速公路”的缔造者——托特组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托特组织是二战德国时期一个专门从事军事建筑工程的官方机构,因它的创始人弗里茨·托特而得名,这个机构在德国及欧洲修建了很多著名的大型工程,同时也强征了上百万的外籍劳工,本文就介绍一下托特组织的来龙去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07 13:58回复
    托特组织的起源
    弗里茨·托特时一名土木工程师,参加过一战,1922年加入纳粹。托特是一个公路建设控,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对高速公路项目无比痴迷,经常向希特勒描述高速公路的种种优点,让希特勒印象深刻。纳粹上台后,托特被任命为德国公路总监察,1933年6月,一条贯穿德国南北的高速路项目上马,由托特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托特组织就是冲这时候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
    为了修建高速公路,托特成立了一个带有官方背景的建筑公司,该公司负责项目的招标、管理、验收等工作,刚开始只有36个人,这就是托特组织的雏形。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小小的建筑公司,在德国的公路建设过程中,托特整合了各种关系,将它逐步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官方机构,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单位,而是成为纳粹德国的行政部门和军方专用建筑机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07 13:59
    回复
      最初的公路建设项目采用社会招标方式,在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劳动力并不短缺。随着第三帝国经济的复苏,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迅速增加,劳动力缺乏的矛盾开始显现,运用官方力量解决劳动力供应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一时期托特在负责的工程中与德国劳动服务团合作,使用了大量义务劳动力,这给托特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动用国家力量和行政手段,是节约成本、加快速度的好办法,托特组织除了专业建筑工作之外,又增加了一个重要工作-征招精锐劳动力为德国的军事建筑服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07 14:00
      回复
        二战中的托特组织
        1938年,德国已经新建公路里程3000公里,元首任命托特为“四年计划基建项目”总负责人,托特趁机将他的建筑机构扩大为一个产业与行政联合体,这个机构以托特的名字正式命名为托特组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07 14:01
        回复
          托特组织属于官方管理的准军事化组织,但它与德国其他组织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该组织内的管理人员均为德国官员,而从事生产的劳工成分则相当复杂,大部分为罪犯与被征服领地的工人,也有一小部分德国劳工。整个托特组织的性质与集中营有某些相似之处却又不完全一样。可以这样理解,托特组织就是一个德国官方承办的大型建筑集团和劳工组织,它不仅负责军事设施的设计、施工,还拥有强制征召外国劳工的责任和权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07 14:03
          回复
            这时托特组织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公路建设,而是在德国西线修建一个与马其诺防线对峙的西部防线,这就是德国的齐格菲防线,这条长达600多公里、纵深30-70公里的庞大工程从1936面开始动工,到1939年基本建成,是托特组织在德国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防御工程。
            二战爆发后,托特被任命为军备部长,托特组织承担了主要的军事建筑工作,随着德国占领区的扩张,它的业务范围扩展到欧洲各地,最主要的工程就是位于法国西海岸的大西洋壁垒和意大利的古斯塔夫防线,其他占领区的公路及铁路建设、海军港口、兵工厂、集中营和飞弹发射基地等等建设项目都由托特组织承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07 14:04
            回复
              意外的是,在1942年2月8日,托特在一次空难中丧生,阿尔伯特·施佩尔继任军备部长职务,托特组织也由施佩尔接管。1943年,托特组织被合并到军备部系统,除了继续建设军事工程,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也是施佩尔面临的重大难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07 14:05
              回复
                强征外籍劳工
                托特组织对劳动力的使用也是不断变化的,前期在1933年至1938年间,托特组织主要是从事国内的防御工程和公路建设,劳动力以德国国内的产业工人为主,这一部分工人属于市场行为,按劳取酬,享受德国当时较高的社会劳动福利。而另一部分劳动力来自帝国劳动服务团,该机构是德国强制性的义务劳动组织,每个年满16岁的德国男性都必须在劳动服务团服役半年,托特组织使用这些劳动力无形中减少了很大的成本。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07 14:08
                回复
                  施佩尔(右)与迪特尔,可以看到施佩尔左臂上托特组织的袖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2-07 14:08
                  回复
                    二战之前,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扩军备战的进程对劳动力需求大增,德国修改了劳动法,规定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参加义务劳动,这段时间大约有175万德国人成为托特组织的劳工。虽然这些德国人只能获得很少的津贴,但他们的地位仍然是平等的劳动者,属于为国家做贡献,谈不上任何强制行为。
                    二战爆发后,德国占领波兰,随后颁布劳工发令,确定强制征用劳工的范围,包括外籍工人、战俘、东部劳动者统统都成为托特组织强征的劳工,从这时起,托特组织使用劳工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07 14:09
                    回复
                      二战中期开始,以前拿工资的德国工人大都参军上前线,劳工的缺口逐渐增大,托特组织开始在占领区增加强征劳工的数量,不仅外籍平民被强制劳动,集中营的囚徒和战俘也大量的被当成奴隶使用,到后期德国境内带有犹太血统或与犹太人有婚姻关系的德国人也被强行征召加入劳动队伍。
                      整个二战时期,托特组织大约强征了150万劳工,其中1%为拒绝服兵役的德国人,1.5%为集中营的囚徒,其他都是强征的外籍劳工。这些劳工的生存状况较差,尤其是在战争后期,他们食物不足、缺乏医疗和劳动保护设施、居住环境奇差、劳动强度极高,很多人因疾病致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07 14:10
                      回复
                        托特组织的结构
                        托特组织与德国其他准军事组织一样,也有自己专用的制服及衔级制度,它的制服样式与国防军类似,颜色为土褐色,左臂佩戴印有Organisation Todt字样的浅色袖标,该机构的标志由字母TO组合而成。
                        1943年施佩尔将托特组织合并入军备部之后,该组织的结构如下:
                        指挥总部(中央委员会)
                        规划与建设部
                        供应部
                        人力与社会政策部
                        总工程师办公室
                        运输部
                        行政后勤部
                        前线事务部
                        医疗服务部
                        通讯部
                        安全部
                        托特组织拥有自己的安全部队,其任务是控制外籍劳工、维持工地秩序、防止破坏和偷盗等,大约每20名外籍劳工就会配备一名警卫。安全部队还拥有宪兵,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形式,宪兵有权采取任何措施处理任何情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07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