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张画》难以形构的最终之画
作者:谢璇
男孩单瘦的身体轻轻跑了起来。沿著河川,追著流出手心父亲生前最好的一件衣裳,也彷佛是追著在父亲完全离开前最后的影子。音乐跟著溪水淡淡流泄而出,和浓郁的色调与光共同轻颂著轻描淡写的哀伤。男孩面无表情,安静地走进阴暗的洞穴,再无语的拎著父亲污浊的白衣出来迎向光明。但等著男孩的,究竟是失序的黑暗还是安宁的光亮?
从《医生》、《停车》到最新作品《第四张画》,无论是纪录片或剧情片,手法是黑色幽默或写实,钟孟宏的电影似乎都存在一种沉重哀婉的基调。《第四张画》用剧情,用建构剧本的方式写出一个随时都在社会上不断重演的真实故事。离散在两岸,似乎失去真正身分的母亲、往往一味的被冠上罪名而不被关心的施暴继父,看似放浪、游戏人间的男子也背负著无以名状的哀愁。所有的沉痛藉由小翔(毕晓海饰)在生父死亡后的遭遇一个个被带出。其实我们以为永远不会有人发现的疮疤,都像海边的水泥鞋印一样,是一个潜藏的痛楚而非沉埋的秘密。
由纳豆饰演的怪哥哥「手枪仔」和小翔在剧中的互动式相当重要的对照。他们各自拥有伤口,在一起时却呈现出搞笑逗趣的氛围。但也因为这份轻松的气息,更衬托出现实的沉重。手枪仔和小翔都试图在彼此身上寻找填补自己生命空缺的碎片,期待一点更圆满的可能。相对於一开始就会被认为是哀伤的小翔,手枪仔的角色是非常立体且令人震撼的。在最后揭露前,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在手枪仔看似疯癫轻浮的形象背后,也有一个难以言说,又比「彗星撞地球」的残屋破瓦更具体的巨大伤痕。
电影的开场和结尾悄悄的作了简单的呼应。小翔独自在道路上跳著步伐,温柔的阳光穿过树影摇落下来。看似温暖平静的画面,却是没有起点或终点的迷途。暗示小翔的故事只是社会片段的缩影,不停的发生甚至不会有结局。
除了光影的运用及构图上的用心,在《第四张画》中也可以感受到在配乐上的设计。第一次有音乐出现的片段是小翔急著追回亡父衣服的一场戏,藉由音乐的力道加强那一幕在观者心中的印象。另一次的配乐浮现在小翔搬进生母为他准备的房间的时刻,营造出一种超乎语言或影像能够体现的气氛。有什麼正在改变,默默的流动,将把世界推向另一个不可控制的环节,而小翔却是只能随波逐流的主角。
片名为《第四张画》,但真正的「第四张画」却没有被绘出。前三张画为孩子身边的人事的指涉,却只呈现局部,且是有一定距离的观看,甚至是模糊的。这样的安排更显出孩子的缺失,别人的加入让孩子开始离自己的人生遥远,几乎要成为生命的旁观者,更暗喻著小翔看似步向正轨,实质上却逐渐失去掌握的生命。
最后一张画的题目是「自画像」。小翔的最后一个脸部特写令人想起楚浮的经典作品《四百击》中,男孩最后对著镜头的回望,是一种自我凝视。但小翔却是静静闭上眼睛,彷佛是在宣告他什麼也看不见,所以属於他的早已消逝,无以重绘。
.更新日期: 2010-07-23
作者:谢璇
男孩单瘦的身体轻轻跑了起来。沿著河川,追著流出手心父亲生前最好的一件衣裳,也彷佛是追著在父亲完全离开前最后的影子。音乐跟著溪水淡淡流泄而出,和浓郁的色调与光共同轻颂著轻描淡写的哀伤。男孩面无表情,安静地走进阴暗的洞穴,再无语的拎著父亲污浊的白衣出来迎向光明。但等著男孩的,究竟是失序的黑暗还是安宁的光亮?
从《医生》、《停车》到最新作品《第四张画》,无论是纪录片或剧情片,手法是黑色幽默或写实,钟孟宏的电影似乎都存在一种沉重哀婉的基调。《第四张画》用剧情,用建构剧本的方式写出一个随时都在社会上不断重演的真实故事。离散在两岸,似乎失去真正身分的母亲、往往一味的被冠上罪名而不被关心的施暴继父,看似放浪、游戏人间的男子也背负著无以名状的哀愁。所有的沉痛藉由小翔(毕晓海饰)在生父死亡后的遭遇一个个被带出。其实我们以为永远不会有人发现的疮疤,都像海边的水泥鞋印一样,是一个潜藏的痛楚而非沉埋的秘密。
由纳豆饰演的怪哥哥「手枪仔」和小翔在剧中的互动式相当重要的对照。他们各自拥有伤口,在一起时却呈现出搞笑逗趣的氛围。但也因为这份轻松的气息,更衬托出现实的沉重。手枪仔和小翔都试图在彼此身上寻找填补自己生命空缺的碎片,期待一点更圆满的可能。相对於一开始就会被认为是哀伤的小翔,手枪仔的角色是非常立体且令人震撼的。在最后揭露前,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在手枪仔看似疯癫轻浮的形象背后,也有一个难以言说,又比「彗星撞地球」的残屋破瓦更具体的巨大伤痕。
电影的开场和结尾悄悄的作了简单的呼应。小翔独自在道路上跳著步伐,温柔的阳光穿过树影摇落下来。看似温暖平静的画面,却是没有起点或终点的迷途。暗示小翔的故事只是社会片段的缩影,不停的发生甚至不会有结局。
除了光影的运用及构图上的用心,在《第四张画》中也可以感受到在配乐上的设计。第一次有音乐出现的片段是小翔急著追回亡父衣服的一场戏,藉由音乐的力道加强那一幕在观者心中的印象。另一次的配乐浮现在小翔搬进生母为他准备的房间的时刻,营造出一种超乎语言或影像能够体现的气氛。有什麼正在改变,默默的流动,将把世界推向另一个不可控制的环节,而小翔却是只能随波逐流的主角。
片名为《第四张画》,但真正的「第四张画」却没有被绘出。前三张画为孩子身边的人事的指涉,却只呈现局部,且是有一定距离的观看,甚至是模糊的。这样的安排更显出孩子的缺失,别人的加入让孩子开始离自己的人生遥远,几乎要成为生命的旁观者,更暗喻著小翔看似步向正轨,实质上却逐渐失去掌握的生命。
最后一张画的题目是「自画像」。小翔的最后一个脸部特写令人想起楚浮的经典作品《四百击》中,男孩最后对著镜头的回望,是一种自我凝视。但小翔却是静静闭上眼睛,彷佛是在宣告他什麼也看不见,所以属於他的早已消逝,无以重绘。
.更新日期: 201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