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吧 关注:108,880贴子:289,407
  • 1回复贴,共1

护理鼻饲管的关键注意事项:细节决定安全与效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鼻饲管是临床中为无法自主进食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工具,但操作不当或护理疏忽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误吸、感染、胃管堵塞等)。本文从日常护理、并发症预防、患者管理三方面系统梳理鼻饲管护理的核心要点,助力护理人员实现“安全、规范、人性化”的护理目标。

鼻饲管
一、日常护理:规范操作与细节把控
胃管固定与通畅维护
固定方式:
采用“双固定法”:用3M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及脸颊,再用弹性绷带绕头固定(避免直接缠绕耳廓,防止压疮)。
每日检查固定胶布是否松动,出汗或潮湿时及时更换。
保持通畅:
每次鼻饲前后用20-30ml温开水脉冲式冲洗胃管(推注-停顿-推注),避免食物残留。
若发生堵塞,可用5%碳酸氢钠或胰酶溶液浸泡后冲洗,切勿强行推注(防止胃管破裂)。
鼻饲液管理
配置要求:
鼻饲液需现用现配,温度控制在38-40℃(滴于手腕内侧不烫为宜)。
药物需研磨成细粉,单独溶解后注入,避免与鼻饲液混合形成沉淀。
灌注规范:
每次鼻饲量≤200ml,间隔≥2小时,速度≤100ml/min(使用注射器缓慢推注或鼻饲泵控制)。
鼻饲前后用20ml温开水冲管,防止食物残留引发细菌滋生。
体位与活动管理
鼻饲体位:
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保持该体位30-60分钟,防止食物反流。
避免平卧位鼻饲,尤其是意识障碍或胃食管反流患者。
活动限制:
鼻饲后1小时内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防止腹压骤增导致反流。
长期鼻饲者每日进行四肢被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二、并发症预防:主动干预与风险识别
误吸的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对吞咽障碍、意识障碍、胃排空延迟患者,每日评估误吸风险(如洼田饮水试验)。
监测胃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200ml需暂停鼻饲并通知医生。
应急处理:
若发生误吸,立即停止鼻饲,头偏向一侧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内吸引。
记录误吸量、颜色及患者反应,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感染防控
无菌操作:
鼻饲前后洗手,戴无菌手套,鼻饲液容器及注射器24小时更换。
口腔护理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溶液擦拭),预防口腔感染。
胃管更换:
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消化道损伤预防
胃管选择:
根据患者鼻腔及食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成人常用14-16Fr),避免过粗导致黏膜压迫。
定期检查:
每日观察鼻腔黏膜有无红肿、破溃,胃管外露长度是否改变(成人插入深度约45-55cm)。
若发现胃管脱出,切勿强行回纳,需重新置管。
三、患者管理:人性化护理与家属教育
心理支持与舒适护理
减轻不适:
鼻腔干燥者可涂抹石蜡油或红霉素软膏,每日2次。
对长期鼻饲者,可定期更换置管侧鼻腔(每2周1次),减少黏膜刺激。
心理干预:
向患者解释鼻饲必要性,鼓励表达感受,必要时使用音乐疗法或芳香疗法缓解焦虑。
家属教育与协作
操作培训:
指导家属掌握鼻饲液配置、温度控制、冲管方法及体位要求。
演示胃管固定技巧及异常情况识别(如胃管脱出、误吸表现)。
居家护理:
发放鼻饲护理手册,强调定期随访(每周电话回访,每月门诊复查)。
告知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如胃管堵塞、误吸、发热等)。
营养评估与调整
动态监测:
每周测量体重、上臂围,评估营养状态。
定期检测电解质、白蛋白水平,调整鼻饲液配方(如高钾血症时减少果蔬汁摄入)。
个性化方案:
糖尿病患者使用低糖鼻饲液,肾功能不全者限制蛋白质摄入。
吞咽障碍患者可添加增稠剂,减少反流风险。
四、特殊场景护理:精准应对复杂情况
昏迷患者护理
误吸高风险管理:
每2小时检查胃残余量,>150ml时遵医嘱使用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
鼻饲后行气管内吸痰时,需先暂停鼻饲并夹闭胃管,防止反流。
皮肤护理:
每日清洁鼻腔及面部皮肤,预防压疮(尤其是鼻翼处)。
儿童鼻饲护理
胃管选择:
根据年龄选择胃管型号(新生儿6-8Fr,婴幼儿8-10Fr,儿童10-12Fr)。
灌注技巧:
鼻饲量按体重计算(100-120ml/kg/d),分6-8次给予,避免快速推注引发胃扩张。
心理安抚:
使用玩具或动画分散注意力,减少恐惧感。
老年患者护理
吞咽功能评估:
定期行吞咽功能筛查(如EAT-10量表),必要时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
胃管固定:
避免使用胶布直接粘贴于松弛皮肤,改用弹性头带固定。
五、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护理记录规范
详细记录鼻饲时间、鼻饲液种类及量、胃残余量、患者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使用标准化表格(如鼻饲护理评估单),确保信息完整。
多学科协作
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共同制定鼻饲方案,定期评估效果(如每月1次营养会诊)。
对复杂病例(如气管切开合并鼻饲)组织病例讨论,优化护理策略。
不良事件上报
建立鼻饲相关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如误吸、堵管、感染),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结语
鼻饲管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精细活”,需从操作规范、并发症预防、患者体验三方面综合施策。护理人员需以“零容忍”态度对待护理细节,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优化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家属教育,实现从“医院护理”到“居家延续护理”的无缝衔接。唯有如此,方能最大程度降低鼻饲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IP属地:江苏1楼2025-06-13 10:36回复
    博主您好,我这边是做3D打印的,如果再仪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有需要模型打印出来印证可行性,或者是有些部位需要打印的以及后加工,我们这边都是可以服务您的,期待您的回复,竭心为您服务


    IP属地:广东2楼2025-06-14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