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原作者: 李国文
-
664第一章:虎踞龙盘一旦休――弘光帝(附潞王) 其实,开篇人物第一个就从弘光帝――朱由崧写起,很费了我一番思量,他称的上是历代亡国之君的典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早已成为定评。不要说与拥兵自雄的孙可望,郑成功等相比,就是同样的南明君主如隆武,鲁监国等,也比他来得英气勃发得多。诸位看官见作者浓墨重彩首先推出的竟是这样一个人物,恐怕要一哄而散。不过再怎么说,朱由崧毕竟还是南明史上第一位CEO,况且南明之后的许多11……见连接……15公元1644年,甲申年,大顺军围北京,崇祯自缢,历史在这一刻不可逆转的翻开了新的一页。尽管这时的大明看起来似乎还能跟清划江而治,尽管之后还有南明诸朝先后18年可歌可泣的抗清复国,救亡图存,尽管永历朝覆灭后在遥远的台湾岛还有飘扬着大明的旗帜,坚持大明的衣冠,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南明的坟墓早在“争国本”之时就已经挖好,只等它挣扎累了之后慢慢的躺下。6丰碑 在直面黑暗与丑恶的时候,有一种愤怒,是无法强迫自己克制的;有一种屈辱,是无法强迫自己承受的——而沉不住气、弯不下腰的必然结果,就是抬起头来,哪怕这往往意味着一个骄傲的毁灭。 ——题记 (一) “国事285来自明朝的那些事儿吧,作者29军01 http://tieba.baidu.com/f?z=820949207&ct=335544320&lm=0&a43那时候滴人真强大.... 英雄人物都经过“样板”加工0国破何堪独采薇,欲凭只手挽余晖。 镇南泪眼千城破,征北雄心百事违。 汉室恨随红日没,怒江水共彩云飞。 黄泉料想多魑魅,藤甲驱驰不得归。 廿载驱驰南中国,风霜血泪浸征衣。 沉沦忍见村村破,恢复谁知事事违。 华夏魂随大王去,怒江水共彩云飞。 黄泉料想多魑魅,藤甲挥戈不得归6梅花岭上雪花飘,忠烈衣冠浩气摇。 谁言儒冠无铮骨,一杆弱笔效皇袍。 ——天骄灵甫(史可法吧)158原贴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z=644027525&ct=335544320&lm=0&a6158一楼敬度娘9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2人物简介 王象晋(1561~1653)明代文人、官吏,农学家,旁通医学。字荩臣、子进,又字三晋,一字康候,号康宇,自号名农居士。桓台新城(今属山东)人。他编撰的《群芳谱》是我国17世纪初期论述多种作物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一些问题的巨著。 为官经历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考选,升任翰林、御史等职。时值魏忠贤阉党之祸炽盛,他与兄王象乾都是东林党人,阉党力图拉拢他二8明末英雄谱之阎应元传 作者: 艾莺2风起江山暮。 幻彤云,沉沉落日,炽霞弥布。 红染黄昏笼故国,濡烈斜阳一怒。 皆浴血,河山北顾。 胡马乱蹄敲四海,只怆然、叹我炎黄土。 苦与恨, 泪无数。 此身汉骨休相负。 岳王忠、文公大义,冠军威武。 十万孤臣存社稷,百里明旗高竖。 同束发,衣飘袖舞。 举步提刀屠鼠辈 ,大笑中、名上英雄谱。 我贵胄 ,耻臣虏。 ——阎应元吧 山花逐水流17一楼敬度娘4三月结褷,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盛衰微见颜色, 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 死之后,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双慈,下有一女,则上养下育,托之谁乎? 然相劝以生,复何聊赖:芜田废地,已委之蔓草荒烟;同气连枝,原等于隔 肤行路;青年丧偶,才及二九之期;沧海横流,又丁百六之会,茕茕一人, 生理尽矣!呜呼,言至此,肝肠寸3《入武林》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放歌》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 垂节义于千龄。 拜共和国的教育所赐,枉读十多年书,对苍水公一无所知,直到两年前偶然读到了这两首诗。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48崇祯自缢煤山 崇祉十七年(1644)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崇祯帝朱由检听到城破,立即命其三个儿子更衣出逃,逼周皇后自缢,剑砍长女乐安公主手臂,又杀妃嫔数人,然后换上便服,携太监王承恩等数十人,出东华门,企图出逃,没成功,又返回宫内。十九日清晨,李自成军攻破内城11其实是完全虚构, 我连这事是不是发生在南明都不知道。 人物全体假设。 只是为了发一下读完一堆历史书之后的感慨。 众位都是读历史的,千万不要对这个中篇里错乱的事件拍砖…… 只是完全为了突出矛盾。5http://windeer.blog.sohu.com/3651907.html42敬懿书院:695557911史料0r学术:史料原文、学术评议。 原创or转载:原创或转载文艺作品。 作品or书评:作者原文,优秀书评。 图片or视频:本吧尚未申请贴吧目录,故视频图片一律发在帖子中。 吧务or公告:吧规以及贴吧活动等。 随想or评议:优秀水贴。 ====================================== 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吧友提出。请吧主小白原谅,我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私自干了,这个我琢磨了很长时间的。谢谢。 &n9http://www.du8.com/books/fre0904667.html 就当正史看吧,谁让咱看不懂古文呢??? 终于让我给找到了,以后时间就琢磨这个了349作者:孙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