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5
-
13
-
3
-
90
-
5诞节又称浴佛节、灌佛会、龙华会、华严会等
-
24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第二:常居南海愿: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观世音。 第三:寻声救苦愿:为人诸病卧高床,诚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险愿: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洒心愿:观音慈把甘露洒,烦恼于是化成莲。 第六:常行平等愿:弥陀加持常有念,随似观音平等心。 第七:誓灭三涂愿:观音菩萨救苦声,愿度三涂除诸障
-
20【地藏王菩萨】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指地藏菩萨的禅定。藏: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指地藏菩萨由禅定而生智慧。王:自在之意,指地藏菩萨证到诸法的实相,得大解脱。菩:菩提,即是道。萨:萨埵,即是心。菩提萨埵又译作觉有情,觉是佛道,有情是指众生。顶礼供养皈依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
3【修心十德】1. 若闻讥讽,心能堪忍。2. 若闻称赞,反生惭愧。3. 修道欢喜,自庆不傲。4. 人之惭耻,不宜宣说。5. 不为世事,而做咒术。6. 少恩加己,思欲大报。7. 怨恨己者,恒生善心。8. 见有骂声,反生怜悯。9. 视诸众生,犹如父母。10. 拥诸所得,乐于助人。此十条是大乘菩萨境界,常修之,可证菩萨果位。
-
7为高考学子祈福!文殊菩萨恒常护佑众生、智慧增长、证得菩提!愿高考的学子智慧大开、学业有成、金榜题名、考入理想的院校!南无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心咒: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 。
-
9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农历二月初八是“六祖诞”,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农历二月初八,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公元713年八月初三圆寂。
-
3什么叫护法?怎样护法? 护法可有两种含义:护持自己所得的善法、净法,勿使忘失;拥护、弘扬佛的教法,都叫护法。所以护持自己的净心,如护初生之鸟,如防风中之灯,以及弘扬佛陀教法,护持三宝事业,广利一切有情,都是护法者所应该做到的。
-
11
-
0
-
3
-
2【皈依】皈是归投,依是依靠。皈依三宝,就是依靠三宝。不管在什么处境中,顺利的时候也是,受挫折的时候也是,快乐的时候也是,痛苦的时候也是,都不离开三宝、不舍弃三宝。从内心里立下坚定不移的决心:从今以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跟随三宝学佛修行。这种决心才是真正的皈依。
-
11【药师佛十二大愿】1.相好如我愿。2.身光利他愿。3.资生无尽愿。4.安住菩提愿。5.戒行清静愿。6.诸根完具愿。7.安康乐道愿。8.转女成男愿。9.改邪归正愿。10.免难消灾愿。11.得妙饮食愿。12.得妙衣具愿。【药师佛心咒】:得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
3开经偈解释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华严》当年翻译圆满的时候呈送给皇帝看,那个时候皇帝是唐朝武则天。武则天看到这部经非常欢喜,就题了这四句“开经偈”。这四句偈实在做得太好了,以后许许多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没有办法;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再做一首开经偈比它更好的。
-
2拜佛时为什么要烧香点灯? 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著所蒙蔽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有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 因此香只要点一炷(支)到三炷,烛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为香点得越多,烛点的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是错会了点香烛的意义。而且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点香烛,只要有虔诚心
-
12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
2佛像、烧香代表意义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5-03 问:今天如果说我崇敬菩萨,崇敬大智慧者,我不烧香是不是他就听不到?因为总是有人跟我们说,你烧香啊,告诉他你来了,因为他很忙啊。所以呢,烧香这件事情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然后,不烧香是不是我们的虔敬心就比较不够?烧的香到底是给神佛还是给鬼怪?这中间怎么去分辨? 净空法师:这些形式上的错误
-
7【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
-
2守五戒后的25位护戒善神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4-21 点击次数: 162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舍近求远耶? 1.不杀戒五善神 (1)茶刍毗愈陀尼→
-
2“化缘”的含义是什么?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1-04-23 点击次数: 127 佛教认为,能布施斋僧的人,即与佛门有缘,僧人以募化乞食广结善缘,故称化缘。还可以指为了佛事而进行的一切募化活动,不但指乞食。本义是佛、菩萨高僧等示现教化众生的因缘。所谓化缘,乃指化度的因缘。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
-
12
-
1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信息来源:佛教文化网 到庙里上高香,拜佛,不能说没有意义,这也是以虔诚心做的。但是世间人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出世间人求的是心灵上的东西。求本身是一种苦,求不得苦是佛讲的人生八大苦之一,最好不要求。你现在有地位,有钱财等,是自己前世修来的,是自己前世行持善法的一种果报。自己前世种过很多福田,现在成熟在了自己身上,这都是修来的,求是没有用的。若是自己修来的这些福德穷尽了
-
41《坤元经》 (二零零三年农历五月初三至六月十四传) 序 日思夜盼终盼得今日得团圆, 三界里仙佛喜兴故把法来传。 现人间古话少白话为多,所以本经先开示用白话传。 传书时是晴空万里无云,但时间已过去今日补还。 传此书人心善无有恶念,只因为三界内皆来听言, 恶念生邪念起此经必邪,善念生心无碍法则为正。 听经人必然是善良之辈,如不然必然是无底深渊, 此话并非是经中之语, 但不告戒怕有后患, 今本是三期劫末期未了,多灾难多
-
1居家简易放生仪轨 一、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无阿弥陀佛! 弟子:(某某 )全家、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三宝。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所放之众生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所放之众生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所放之众生 往昔所造诸
-
1一切随缘,心自在。 要调心,少欲知足是法宝,一切随缘是妙方。 少欲知足,心就安泰; 一切随缘,心就自在。 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气和。
-
3
-
4佛的三十二相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
-
0【食素十八利】素食结佛缘,素食通佛境,素食养慈悲,素食止杀生,素食惜生灵,素食爱众生,素食解冤孽,素食免果报,素食消灾难,素食获神佑,素食益美容,素食可养颜,素食健肠胃,素食少疾病,素食降血压,素食能长寿,素食助修道,素食长智慧。
-
4弘法寺定于阳历9月28日(阴历九月初三)早八点三十分菩萨,天王落座
-
3
-
13
-
2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 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 次当归依法者,是我佛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就无量清净功德。今日既欲返本还源,净除心垢,舍佛法无由,故次当归依法。 三当归依僧者,以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得闻,此恩
-
22药师佛心咒:喋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燃杂萨目 嘎喋 梭哈
-
10弘法寺 在苍松翠柏之间掩映这一处红楼绿墙的建筑群,这里便是佛门圣地弘法寺。该寺是1996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云门宗第十四代法嗣释正果老和尚筹资兴建,定名为“弘法寺”,意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弘扬佛法,为民造福。弘法寺地处祖国东北边垂,兴凯湖畔,完达山脉蜂蜜山脚下古老城镇东安府东安城(现名密山市)西郊距市中心1.5公里,背靠连珠山,西北东三面,松林环抱,南面有方虎路支线,鸡密公路、铁路交通十分方便。弘法
-
0合十的意义与方法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躁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
-
0寺院的用斋礼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在哪里,每天或多或少,都得照顾这个口,在寺院里也不例外。有人说,“寺院用斋饭,都是些粗茶淡饭,不是更简单吗?”。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人是外行。可知道寺院大寮里每天的三顿饭可是件大事。 社会上的“食堂”,寺院里是“五观堂”,也称“大寮”;社会上的“大厨”,在寺里称“典座”;就连社会上负责给大家端茶倒水、上菜的“服务员”也不同,寺里称“行堂人
-
1问曰:初学人修炼心地,如何入门?答云:把从来恩爱眷恋、图谋计较、前思后算、坑人陷人底心,一刀两断去,又把所着底酒色财气、是非人我、攀缘爱念、私心邪心、利心欲心,一一罢尽,外无所累则身轻快,内无染着则心轻快,久久纯熟,自无妄念,更时时刻刻护持照顾,慎言语,节饮食,省睡眠,表里相助,尘垢净尽,一物不留,他时自然显露自己本命元神,受用自在,便是个无上道人也。
-
1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往生西方成佛的人少,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因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既然念佛,就要依照佛的教导行持,要积德修福,要孝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妻相敬,要至诚忠信,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德方便,要慈悲惠济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平民。只要有不好的念头生起来,就着力念佛,一定要念退这不好的心
-
2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 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法如律。令未信者信,已信令增长。 二、为僧者的使命要住持佛法、弘扬佛法,令世人了解佛法之正义。 三、为僧者要有出离心、菩提心,守戒修行为要务。 在家信徒有三种责任:一、是家庭责任,不能因为学佛,与家人冷若冰霜,或不管家务琐事。 二、是工作责任,不能因为学佛,专心于佛学而马虎于工作。对员工,对老板,对所做事务都要尽心尽力做好。 三
-
4佛教小知识 佛 ——是梵文Buhhda(佛陀)的简称,意为智慧、觉悟,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十方三世过去、未来无所不知的智慧,是彻底的觉悟,觉悟了宇宙人生一切 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佛法的自觉是正觉。阿罗汉是正觉(烦恼断尽了)。菩萨是正等正觉,自行化他(是一切众生的不请之友)。佛是大觉圆满。 释迦牟尼佛 ——是梵文,释迦,是能、仁的意思。能,是能够;仁,是慈悲。牟尼,是寂、默的意
-
2寺院烧香的进殿礼仪: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进殿堂: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因中间只有方丈及当家才可。 (4)烧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寺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在殿堂里烧香,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