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0一、抱朴之乐 所谓抱朴,是指保持内心的淳厚和质朴,在老子的思想中还有两个和它相似的比喻,那就是“见素”和“婴儿”。朴,是未经雕琢的木头。素,是未经染色的丝。婴儿,就是未经后天污染的状态。 老子主张要见素抱朴,要回复到婴儿状态。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又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 朴。”还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
5一个人怎么会得忧郁症的?一个人怎么会非常难过、想不通、不开心的?因为他们想啊想啊。sf告诉大家,想不能想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融;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拉低;事情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利益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智。
-
2有一头野猪和一匹马一起吃草,野猪很坏,经常使坏,践踏青草,看马在喝水的时候有意把水搅浑。这匹马十分恼怒,一心想报复,但是它又治不了野猪,就去请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让我在你头上套上辔头,你让我骑,我才能去制服这头野猪。”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就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上,从此这匹马失去了自由。 如果你不能够忍耐别人,你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我们看人不顺眼,跟别人比较
-
1古人云: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心静,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 任何东西都是祸福相依的。得到了别骄傲,要珍惜自己拥有的;失去了别失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在于过程,生命在于成长。平淡不是无味,而是生活的真味。 正确看待自己的拥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
-
01.有人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苦茶虽浓,甜茶虽鲜美,却都比不过清茶那般入口甘醇,回味无穷。 人生如茶,有沉浮,有甘苦,走到半路才发现:淡若清风,乃是人生更美妙的境界。 想要删繁就简,为人生做减法,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字:放。 首先要放低自己。 水往低处流汇聚成海,做人放低自己则成大事。 一个人放低自己的时候,就是在收获。若是高高在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终将止步
-
4有人说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生长着一片欲望森林。或许,是某个物件,抑或许,是某个人、某件事。 从当初如获至宝的喜悦,到后来可有可无的淡漠。由此,家里无用的物件越堆越多,内心情感的尘垢越积越浓。 生活开始变得繁冗复杂,毫不轻松。学会断舍离,能让生活删繁就简,让人的内心澄明。 所谓断,断的是虚妄之念。 有人说:“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 于生活里,有些人总是容易被各种不明的因素所诱惑,从而产生想要拥有的妄念。 比如
-
10........乐善好施,有钱施钱,有力施力,或施知识,或施无畏,以布施的行为,停止贪求的欲念;亦以布施的功德,来抵消悭贪恶业,使内心充满慈悲喜舍,恢复精神正常,获得心理健康。 看见路过女士或网上图片后,心里想离开但眼睛不肯动,这多少都是占便宜心理在作怪。 如果能改变观念,不仅对穷人怜悯,见到女色也能想到她因生活苦楚,为点滴利益沾染色*)情行业,则欲心熄灭,怜悯心升起,不会再贪恋一时的感官享受。再想到这一眼沾染
-
9
-
32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
10
-
11,正心意很重要,当我们不好的时候,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没啥,反正都会好,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但是负面情绪来了的时候,不要刻意去压制,越压制越会有,像弹簧一样,接纳他,并以合适的好的方法疏导。 2.当我们觉得我们不能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儿的时候,觉得他人对自己不好的时候,或者看不惯一些现象的时候,先修德,厚德载物,深厚的德行会包容万物,也自然不会抱怨自己这样或那样不好
-
0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
-
13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寂。将道更欲觅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须别处寻讨。大道晓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性天真自然。亦无因缘修造。不识三毒虚假。妄执浮沈生老。昔时迷日(一作未)为晚。今日始觉非早。
-
1
-
7
-
0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
1
-
01,正心意很重要,当我们不好的时候,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没啥,反正都会好,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但是负面情绪来了的时候,不要刻意去压制,越压制越会有,像弹簧一样,接纳他,并以合适的好的方法疏导。 2.当我们觉得我们不能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儿的时候,觉得他人对自己不好的时候,或者看不惯一些现象的时候,先修德,厚德载物,深厚的德行会包容万物,也自然不会抱怨自己这样或那样不好
-
9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人小气。
-
1关于放下和放弃的不同,你可能不知道! ——转发自达真堪布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个道理说得容易,但真正要明白含义,要做到非常困难。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我们的思想概念里是矛盾的,实际上不矛盾,这叫超越,这是真正的诸法实相。 用生活化的语言简单来解释,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无论修什么法都要认真。 要认真,但不能执着;要放下,但不能放弃;要随缘,但不能随便。
-
1问:如何是最直截了当的明心见性的法? 答曰:人问达摩:“若复有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要?”达摩云:“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
4痛苦是如何产生的? 当内心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之时,痛苦的感受就会滋生。 你我的一生,在经常性的痛苦感受,与暂时无痛苦的困乏中度过。 而获得幸福的时刻,却少之又少。 为何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目光总是盯着,外界能够满足自我诉求的诸多“条件”之上。 当外界因素达到了,满足自我诉求的条件时。 痛苦的感受就会烟消云散,幸福的感受就会充满心间。 可是,外界的条件,本质上是因缘聚合的现象。 绝大部分外界条件,是不由人的意
-
24
-
3一,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 释义:在这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混乱时代,能够得以生存已实属不易,所以莫要因自己有过人之处而蔑视别人的不足,别因为自己做了好事善事,而谴责他人不不当之处,也不要因为自己能力大而去嘲笑不如自己的人。纵使我们真的很有才干,也要懂得收敛,虚怀若谷,别让自己的才能成为攻击别人的武器,这样不但不利于自己的德行,还容易
-
4
-
2
-
7
-
2
-
3这世间,总有千般的好,是朦胧于眼眸深处的欢喜,如风起,如雨落,如红尘中美丽的遇见。 都说:时间是最公正也是最残忍的,多少姹紫嫣红都成为风轻云淡,多少朝气蓬发亦都化为安之若素。 只是,依然想感恩,感恩这尘世间的每一次经历,无论好的坏的,遇见或别离,都是一种懂得,都是一次关于爱和原谅的修行。 流年的底色里,会有苍白和黑暗,但是一定会有绿色,那是希望和盛放,是生生不息的颜色。 总有些美好,会让我们以最单纯的
-
16寂静法师:只有接受,一切才有开始 我从小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问很多问题。比如我常想,为什么我会来到人间,几十年后又要死去,中间还充满很多痛苦,那我来到人间有什么意思呢?这样看来,生命岂不是来这个世间受罪的吗?后来我继续思考,发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造自己的生命。佛教里讲众生是业力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长这个模样,在这个家庭,有这样的生命状态,是由于过去生所造的业决定的,这就是今生的果报,也
-
26
-
30人有苦,其苦在心。读心经能有助。至于作用之大小,看各人的缘。缘未起时读此经,如小儿读三字经,见其字,无所感;缘初起时读此经,则如沐春风春雨,微有所感,若有若无;至于豁然开朗之境界,非缘深者不可得。
-
22
-
11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
-
12
-
2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很多人听至此,一笑而过,说是迷信,中华五千年来的智
-
15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而且所积的善最好
-
13佛与凡夫在自性本质上没有不同,表现在外的外相就是二者看待对方的心态。佛看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凡
-
0开学了,一个班主任给家长发了一则短信: 不管成绩怎样,没有什么优生差生的区别。家长们知道,每一
-
0
-
0
-
1
-
4
-
3
-
1982不受困于情绪,不执著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