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
0读诵地藏经7遍回向给去世的小猫咪,目前已经第四遍,愿它早日脱离畜道,与佛结缘,早证菩提。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
1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自己修來的。我们不要认为自己力量不够,财富没有,生活困难,哪有力量供养三宝,供养众生呢?大家要明白,供养不只是要看物质多少,是什么?是你的心。——梦参老和尚
-
0欢迎在这里交流
-
8
-
0如果诸位最近都处在好的境界里,这表示你有多余的能力可以饶益众生,那么奉劝诸位多布施一些。 如果不懂得如何饶益众生,那就省吃俭用一点,多帮助应该帮助的人。 当你觉得奇怪,怎么最近老是碰上一些倒霉的事情,那就应该赶快拜忏、忏悔,加倍做功课来回向,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
-
0什么是“我见”?简单来说,就是执著五蕴十八界,这一切生灭法当中的任何一法为我、为我所。最简单的现前的例子:我们以色、受、想、行、识来说,执著色身为我、执著我有色身、执著我有感受、执著这些感受是我所拥有,乃至执著说我在思惟什么、我在思想什么,取得这一些的境界相;乃至于执著说,这些身行、口行、意行,是我在执行、是我所拥有;乃至最后执著我能看、我能听、我能尝、我能嗅、我能触、我能知。这些种种的在五阴十八
-
0修法之路各色各样,就像迷路了得找路回家一样,然而每个人所找的回乡路却不尽相同,有人迷失于山岭,有人迷失于水涯,如此又怎可能走同一条归乡路呢? 有勇气的人自有一番选择,懦弱的人也有自救的办法。不少人都有问路的经验,人家告诉你一个梗概,你说知道了,于是便自己上路。有的人干脆要求指路着带领他走。 要别人带领是一种方法,自己摸索又是另一种方法,或许你以为不需要人家带好像比较高明,其实这跟高明与否无关,这是个
-
0何为顺境,就是衣食无忧、心想事成、随心所欲,可佛说欲望越重的越堕落,又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欲望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是会让人沦堕于恶道的;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可以享受禅悦或是清虚之乐,也仍然都还是在三界当中,也终究是有享受完的一天,而将会再次下堕的隐患;因此,唯有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一个菩萨行者,如果过于安逸,
-
0「孝順」跟「養」不同,那個「溫情」要投送到他身上,才是孝順,溫情不到,那就不算!那部分要怎麼「表達」呢? 它不是錢的問題!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0《密法釋疑》 持咒速度、頻率問題 問:目前持咒只要求速度,或者對咒語的感覺靈敏性,這樣對嗎? 答:各位要記得,我們要求的是持咒速度穩定,要先求穩不是求快! 所謂的穩定,就是,譬如說一分鐘可念咒十八次,那就訓練自己每一分鐘就是剛好十八次完畢,就算只有三秒的誤差就不行!一秒鐘是可容許的誤差質,超過兩秒鐘以上,就該提高警覺了;三秒鐘以上那就是不及格。 而之所以要求穩定,是因為當你能夠穩定後你才有可能去『感覺』
-
0蓝天白云几千年来没有人说落伍。今天这么高级的设备跟享乐,为什么三五年就会落伍呢?是心的僵化。当你的心一僵化以后,家里的设备再美好,它都变成几何线条,变成毫无生趣的一个周遭环境👇
-
0要判斷一個人修行好不好,就要看他遇到挫折、障礙時是什麼心態。 如果這時還能用得上佛法,對自己充滿信心,那說明他的修行比較成功。 一切順緣具足的時候,誰都會心情開朗、面帶微笑、信心百倍,但從這裡面看不出什麼修行境界。 ——索達吉堪布
-
0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我們是以他待在家裡的時間長不長來看的。他在家裡的時間越長,跟家人相處和樂的時間越長,那他的生命就越可貴。 假如他在家裡的時間不夠,跟家人相處的情況不良,我們就可以發現,他這個生命事實上是有瑕疵的。 海雲繼夢•生命故鄉的呼喚
-
0网页链接
-
0分享一下😋[愉快]平常看这个人一直在做善事,你感觉没有什么!可是碰到灾难的时候,那个善神、龙天、护法神,就一直站在他旁边,一直支持他,他就会转危为安,转灾难为福报,这个很容易看得出来的! 所以,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福缘师兄
-
0如果没遇到三宝,今生真的是空得人身,白白消耗浪费,孤独这一生,白白尝尽人生千百般苦,而却看不到任何光明与前途,如同世间之人,以造作三途恶业为乐,想尽办法虚度掉这宝贵年华而毫无羞耻!懵懵懂懂,痴过了一生复一生! 若不遇真善知识,不辨真伪邪正,认贼为子、以妄为真,空守着三藏十二部妙宝,自己身心之中也是本具无量宝藏,却不得其门而入,持金碗而四处流浪乞讨,何其可悲! 若不遇真善知识,纵然费尽千般努力,终究难
-
0
-
0早晨起来从刷牙洗脸开始都在修行,你在积累福报。那你不要说啊,牙疼啊,蛀牙啦,这个时候才要刷牙。那太功利了。你平常就要刷牙洗脸的,不是为了你自己漂亮跟不同,不是。这个是什么啊?整饬身心,把自己整理好,这是一种对灵性的尊重。 ——2020准提法会
-
0你的理念要有,可是要落实到现实里头来,要对接好。假如你现实要做的事跟你的理念没有连接在一起,那你做的一定分道扬镳。所以这一点如何做好,是我们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药师佛,你做圆满了就成药师佛了。
-
0忏悔,不一定指做错事才来忏悔,而是慢慢深入生命的根源处去检讨,把那些无奈、虚无感找出来,然后渡过去。透过完整的训练,这是可以很快而且很好处理掉的,可是我们没有。每个人生命深处,也就是心理的深层部分,都一再的隐藏、掩饰、隐瞒,生怕去触及它,久而久之,它变成生命中一种变态的生命因素。 ——《让心活起来》
-
0生命品质的表现是全方位的,跟人家谈吐、相处,处理事情的态度,都证明你的生命品位。心安住在这个地方,然后使生命的品位一直提升,这就是修行。生命品位的提升是本体,你看不到,那就从生活中表现出来:走路、吃饭、谈吐、工作、与人相处,通通就表现了。 ——《八十华严-十住品》
-
0#行者本色# 首先我們定一個目標,叫做巔峰。 讓我們設法達到巔峰狀態,然後要超越巔峰。 向未知去邁進,這個才是行者的本色。 行者不是窩在一個牛角尖裡頭, 我們要能夠敞開胸懷,走入群眾, 然後在這當中,接受那無窮盡的、數不清的種種境界來考驗、磨練。 讓我們的生命品質在這個煅煉當中, 、去一再地提升跟超越,這就是修行。
-
0诵经做功课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贯注,它会贯进去,它会加强,不但量,而且质要更提高。你要是这样子考虑,这叫作勤精进、勤定或者叫作勤神足。
-
0无常是一直在变化,你就随着他变化,你能够这样子变化,那就叫自在。大家都想自在,然后就坚持永恒,一点都不自在。你要懂得,自在就是变化,会变化就自在。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就自在。穷是什么?当你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你要变啊,变通变通嘛。变了就通了,通了就自在呀。所以学佛学自在学什么?学着你会应变。你不会应变,你就完了。你不但日子不好过,你处处都难过。
-
0在佛堂里的功课是实习🧘♀️训练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的那种感受💖这是在佛堂里面训练的。离开佛堂到了外面,面对一切众生,那才是真正的佛堂,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们要有这种认识🌞要怎么样让众生欢喜?怎么样跟大众相处?这个就是修行🔥
-
0戒一共有三个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饶益有情🌇受戒、持戒、求戒,目的是要解脱,不是要束缚自己的✨不要听得越多,把自己绑得都喘不过气来,那干脆不要受戒。我们以学佛作为我们解脱的目标,而不是学佛来桎梏、伤害自己的。
-
0你要真的对你的灵性。你的法身慧命负责,不是来修修看就好。[合十
-
0为什么要做事? 事情是有相,你事情都做不好了,你别提修行了。
-
0🙏《俱舍论》中说:万人共造善恶因,每人均得万人果。众人共修之功德是各人所修功德的总和,也就是说,如果万人同时参加共修,每个人于共修期间所造善业都将增长一万倍。 共修是非常难得的增长福报、清净业障与众生结下清净法缘的机会,自能获得各种共、不共的利益。以此种种善妙因缘,希望一切善缘师兄菩萨们都能加入共修,携手精进,共同积资净障,成办二利功德。
-
095~98%生活不如意的人,因为沟通不顺畅。 处事要有逻辑,自己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人生之所以精彩,就是一再地解决困难。 提意见,是要交流、补充;不是掌控欲很强,你所提的意见,就要成为决策;这种人永远颠沛流离、人生跌宕起伏。不是你所提意见、建议的内容让别人不爽,是你的态度让别人不爽。
-
0通常进入佛门的人都认为,反正无聊嘛,闲着也不知要干嘛?那就念佛度余生。这就错了!学佛要充分地燃烧自己,把生命用在世间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把生命浪费掉,还说:「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淡泊明志要有志,宁静致远要能静,如何发挥才是关键,而不是安于现状。——海云继梦《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
0所以無論是在任何情境,都要將心安住在數息上,坐着、走着、跑着、工作、講話、吃飯,都要好好地照顧“息”,這時候,自然“息、身、心”通通轉化,自然就會柔和、輕安、安詳。 《煩惱處方箋》
-
0有人碰到挫折、失败就会说业力大,其实不是业力大,而是福报不够。修行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提升福报,福报提升后,业力就不至于构成问题或障碍,关键在这里。
-
0学佛是要吃素吗? 要是真的发心想要学佛,那要多读诵经本,多想怎么跟家人相处得更愉快,要怎么样把自己的烦恼除掉,增长智慧来处理一些世间余下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怎么样增长定力,怎么样使自己少犯过失,包括身体做的、嘴巴讲的、头脑想的这身、口、意三业少犯过失,这才是学佛。。。学佛学着要觉悟、要解脱、要自在。。
-
0学佛就是先把这个心量打开!学佛人能思惟这部份,福报已然大如天,若能进一步感受此情况,那种心境一旦展开,福报更是不可思议。很多人在鸡毛蒜皮事上百般计较,不让人占半点便宜,苦的却是自己啊!不但现在苦,过去、未来也苦。为何不能这辈子相让,下辈子由他来为你服务?你毫无宏观的心量,遑论下辈子了。——海云和上 论准提法的修持
-
0真正的是心要到。哪一个心到,恭敬心,谦诚心都不要紧,正向作用的心要到。[玫瑰]
-
0假如既有的(福报)你不能享受,又有一个更大的欲望来罩住我们现有的成就的话,你会觉得现有的不够,那这个时候欲望就打跨了你现在的成就。 ——生命故乡的呼唤
-
0法门不一定刻意去挑选,在所能接触的范围领域之内,尽量去训练,但是对于这种因缘要有所认识,然后自己要发愿,能够去亲近就可以了,不一定一定要修什么法🔥释迦牟尼佛到鹿野苑跟五比丘讲佛法的时候,就把消除苦的方法给指出来了,而我们现在修行,就是在修这个方法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否看得清清楚楚👀念念不清楚并不一定指去想别的或者是不专心🌫是不会用心,因为没有那观照的功夫🧘♀️
-
0在呼吸的这个过程里,就是你要用心,而且你会发现到,呼吸当中有股力量。你很躁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力量存在,你越平静,你会感觉那力量越大。各位要留意哦,你心思浮动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力量的存在,当你越平静越平静,那个息越长,闭气的时间越长的时候,你就感到你的力量越大。
-
0拜佛的基本意义就是降服我们的傲慢心,降服我们的我执。然后自他交换,我不再以我为中心了,我以佛菩萨为中心。然后再扩大,不但不以我为中心,甚至以一切众生为中心,这个才叫作拜佛。把它转移过来,这样你就会平等了。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0利益眾生不是你想像的,如果只是你講他聽,那只是知道,「知道」是生命中的一種雜質,死了以後便沒作用,沒有真正的利益眾生。所以,重點是要能夠真正實踐,並將它轉化成我們的生命因素,成為我們的性德,這才叫作兌現。
-
0佛门中不是看文凭的,他是看你的生命品质的。生命品质,没有人能给你提供担保,证明你在什么样的层次,这个部分只有你自己去负责。你要假装,要伪装,要欺骗,都无所谓,因为实际的品质在哪里,才是你真正的果报。你表面上做得再好,肚子里是空空的,没有水准的话,这是没有意义的。当这个色相,这个因缘一转换以后,你就垮了。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
0对于人生,我们都有往上追求、向上攀升的本能。 生命有很多基因,凡夫有烦恼的基因,修行者的生命有精进、教化的基因。 让这些良性的、健康的基因展现出来,断除烦恼的DNA,这就是佛法、学佛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与教导。 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无限的喜悦,就是因为有精进的基因可以让生命一再地超越和提升,让生命品质达到止于至善境界。 不但如此,还可以化导每一个人。这就是生命中所存在的教化基因。
-
0我们不是否定社会的存在与成就,但是你能真正肯定人生与生命吗? 现代人有很广泛的物质享受,受很高的教育,拥有成功的事业,假如我们不能比以前的人更幸福、更喜悦, 感受人生的体验更深人,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古代人很穷,物质匮乏,却少有精神病和自杀的人。现在呢?物质文明这么高,而精神病、自杀与犯罪率却也那么普遍,不但犯罪年龄愈来愈低,手段也愈来愈残酷。 各位想想看,我们奋斗成功的价值跟意义在哪里呢? 整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