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神话的平凡人
这个17岁就出来闯天下的广东商人,不崇拜什么商业偶像人物,他说:“我不是追星族,我是干活来的。”他看重的是实践中得来的智慧,认为自己的经商才能来自对社会、对身边朋友的学习。黄光裕狡黠地说:“我去学一个东西,一个人学和从几百号人、上千号人身上学,每天见到朋友就从他们身上学,你说我哪样学得多?”
虽然在传媒业异常发达的今天,依靠卖电器而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不可避免地成为众所瞩目的人物,黄光裕还是尽量回避公众的视线。像中央电视台《对话》这样的名牌节目向他约采访,也是公司负责品牌管理的采销中心总监何阳青多次说服,他才勉强答应。面对记者,黄光裕缺少那种口若悬河的作秀本领,也不会言必称韦尔奇。
面对自己所创下的成就,他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的道理,“我不会吹牛。人啊,付出多少,获得多少,是早晚的问题,机会是均等的。人要发展,要看你是贪心多呢,还是野心多、霸气多。再一个,你有没有那个胆量。抛开这些,假如没有这些心理影响的话,我觉得只要努力在各方面做到一定程度,假如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在同等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是差不了太多的,顶多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
1995年前后,黄光裕思索自己从事商业的心得,总结出八个字:商者无域,相融共生。并请了一位书法家将这八个字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在将自己的商业理念归纳为“商者无域”几个字时,并不知道李嘉诚也曾经用这四个字总结自己的商业理念。对于自己的老乡李嘉诚,黄光裕说:“他是值得佩服的一个人,但这并不是说我要学习他。因为他的程度和模式已经是非一般企业、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了。他可以使用的平台不一样,你不可以拿他去作为一种追求或者目标,或者模仿他的模式。他能做得了的事你不见得做得了。就跟人处理事情一样,有些事别人做合适,你做可能就不合适;有些事别人做不合适而你做又合适,因为你的环境跟他不一样,你能力不一样,你能控制这个问题。”
据与黄光裕私交甚笃的策划人王平久说:很多人不太了解国美,在人们心中它一直很神秘,其实它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一件电器一件电器卖出来的。黄家本质很善良,如果抛开国美,他们就是邻家的孩子、哥哥姐姐。他们没有任何背景。他们的背景就是把握机会和勤奋。他们不是用手和脚做事情,而是用脑袋做事情。他们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非常准确。每一个人成功以后,大家都给他罩上一种神秘的光环,其实没有必要。黄光裕就是个创造神话的平凡人。黄总是做事的人,他比较遵守真正的商业规律。在我们看来,国美怎么总是那么抠?实际上它是非常好的商业运行者。跟别人不太一样。”
国美内部人员眼中的黄光裕,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1987年即在国美工作、并在家电业界以“小李飞刀”著称的李俊涛说:“黄总是一个要求极高的人。他制定下一个很高的目标,然后再去寻找实现这个高目标的支撑点。”这种高目标成为国美向往发展的动力。在国美内部,也形成了一种评判标准—完成了规定目标的95%,就算完成了任务。
敢做,敢于打破常规,也是黄光裕的一大特点。黄秀虹认为,二哥属于胆大敢为的人。她说:“只有打破常规的人,才会成功。不敢打破常规的人,不能说会失败吧,也只能是在随波逐流中,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国美的竞争对手,北京大中电器的创始人张大中也承认:“每个企业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他比我年轻些,拼搏冲闯的劲头更大一些。”
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现代企业帝国的黄光裕,言谈之中依旧保持着一个买卖人的本色,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买卖”。谈到经营目标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希望,公司明天比今天更好。”他拒绝承认有什么打造“中国第一商业家族”的企图。尽管在公司内部,黄光裕经常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将鹏润打造成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以鼓舞公司士气;为了实现保持国美在2005年零售业放开后的竞争力,他制定了5年内要使销售额增加到1 200亿元的增长目标,但从经营理念上讲,黄光裕更喜欢制定近期能够实现的目标,而不喜欢规划什么宏伟远景。
注重实效贯穿于黄光裕的思维方式。以致在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节目上,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对话》节目接受采访时,他也以其特有的坦诚答道:“我们是做买卖的嘛,我们算了一笔账,好多员工也替我算过这笔账,因为《对话》栏目是很有名气的,很多人花很多钱都上不了的栏目,我们能为企业做免费宣传,那我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