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明吧 关注:6贴子:144
  • 5回复贴,共1

首富黄光裕传(2):成为首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不是为了胡润而存在的,企业的效益才最重要。我只当它(排行榜)不存在。


1楼2006-06-25 19:25回复
    2004年10月11日,黄光裕在公司接连召开了几个内部经营会议,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这时手机铃响了,听筒那头是一个上海的记者,对方语气兴奋地告诉黄光裕:“祝贺黄总!我刚刚得知,你被胡润2004年度‘中国富豪榜’评为首富!”
      那个晚上,一个接一个的电话赶着趟儿打来。多是一些消息灵通的朋友打来的贺电。
      国美电器早已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零售业品牌了。但他的老板—现年35岁的黄光裕,还是近两三年才作为国美电器创始人的身份,逐渐得到世人的认知。这也是因为这位一门心思务实做事的创业者,长期以来喜欢身居幕后,低调行事,操纵多种产业,不想为人所知。
      然而2004年对于黄光裕来说,是一个不抛头露面都不行的年份。6月,他的国美电器成功在香港主板借壳上市,并于9月底首次通过减持股份套现12亿港元;12月底,黄光裕再次通过减持自己的股份套现近13.75亿港元。上市凸显的财富效应,致使这一年10月,黄光裕被“中国富豪榜”制作者、英国会计师胡润评为这一年度的中国首富。


    2楼2006-06-25 19:25
    回复
      接下来的2005年1月,黄光裕将本人持有的未注入上市的股份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并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再次套现14亿港元,不到4个月时间内,黄光裕便实现套现40亿港元。对于一个拥有上市公司的内地企业家而言,这种套现速度和力度堪称绝无仅有。
        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有什么改变吗?
        外界对他的关注铺天盖地而来,这使6月份因“国美电器”香港借壳上市一事后,媒体本已火热的关注度,更趋向一个顶峰。黄光裕这个3年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顿时以“中国首富”的身份成为街谈巷议的对象。我甚至有一次在小县城的中巴车上,听到人们谈论着“中国首富”和他的国美电器。
        黄光裕本人挡也挡不住地在电话里回答了一些记者的提问,也接待过几位相熟的记者的专访。他的谈话不虚伪,不矫造,显露出一个白手起家的35岁富豪的豁达、淡然。“我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只不过是上市使我的资产估值变得透明化。还有很多比我更有钱的人,因为没有上市,所以大家还不知道他们。”黄光裕说,“财富榜对我的意义其实不大,还可能产生误导。其实我并不知道我自己身价多少,我还是我。要说有变化的话,公司刚开办时我17岁,现在我35岁了,老了一些吧。”
        “老了一些”,这也是我3年前见黄光裕和3年后见黄光裕时的一点印象差别。2001年年底为了一次采访任务,我在黄光裕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当时极少有人了解的国美电器的幕后老板,当时的深刻印象是他非常年轻,毫无大老板的派头,穿着干净整洁的蓝色西装。因为他的随和,以及过于年轻,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他如果走在大街上,你完全不会把他当成一位大老板,而更可能是当成一名小经理。当时他的国美电器连锁店已在全国发展到60余家,国美在家电零售领域引发的效应正被媒体所热烈讨论,而他的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也已完工。
        当时,年仅32岁的黄光裕就已经取得令人惊诧的成绩,他身上所笼罩的低调神秘的色彩更让人想一探究竟:年纪轻轻的他是如何成为北京这座大都会的主人的。不过,那时还难以预料到,未来3年,他竟会以如此惊人的能量实现财富的惊人一跳。
        而2004年年底我见到黄光裕时,虽然他依旧年轻,但他的神态举止更为深沉,更富大亨气派,当年那种因为年轻而显出的逼人英气已有所减弱,而更多了一种惟我独尊的霸气。
        2004年11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我带着记者的本能怀疑,笑着问他被胡润评为“中国首富”,是不是给胡润钱了?黄光裕坐在沙发上,脑袋略微低着,眼睛里露出一种深不可测的犀利光芒,像在研究我这样提问的居心何在,然后他笑着答道:“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的这个榜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霉!”


      3楼2006-06-25 19:26
      回复
        真实资产远超105亿
          无论如何,“中国首富”的桂冠,的确象征性地解读了他在零售行业取得非凡成绩、创造出上百亿个人财富的事实。2004年6月,黄光裕将他的国美电器的部分资产注入到他在香港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鹏润”(0493.HK)里,被注入的部分资产—国内22个城市的94家国美电器门店的65%的股权—定价为8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8亿元。“中国鹏润”随之更名为“国美电器”。
          耐人寻味的是,国美的老对手,在国内上市的苏宁电器的老板张近东名列第七位,其个人资产只有黄光裕的1/9。胡润方面的解释称:从股权看,黄光裕拥有国美100%的股份,而张近东只拥有苏宁的40%,相差2.5倍。其次,从盈利能力上看,国美2003年的利润是2.75亿元,而苏宁是将近1亿元;2004年最新披露的数据则显示,国美前6个月利润为2.9亿元,苏宁是0.57亿元。另外,黄光裕在房地产业还拥有约15亿元的财富。
          胡润的财富计算方法,是依据能够搜集到的公开资料,做出尽可能接近真实财富数量的估计。一般而言,这种估计偏于保守,往往会小于真实值。尽管如此,黄光裕仍是在胡润富豪榜上蹿升得最快的人。他首次出现在年胡润排行榜上是2001年,那时胡润估计他的资产约为15亿元人民币,排名第27。而这一估值远远低于实际值。
          在黄光裕的脑海里,关于他的个人资产自有他自己的一本账。2004年6月份他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部分,据黄光裕对我讲,“相当于国美总盘的45%”。言下之意,国美总盘的价值大约为200亿元人民币。
          另外,黄光裕还拥有多项地产。以出租业务为主的五星级写字楼鹏润大厦—3年前黄光裕就对我讲它的价值超过40亿元;1996年动工、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鹏润家园,销售收入约20亿元;位于北京东四以外、正在建造之中的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加商业区项目—“国美第一城”,黄光裕透露其总投资额约40亿元。黄光裕的这些产业相加起来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过300亿元。此外,黄光裕还经常灵动性地从事一些有利可图的交易活动。面对多主业并举发展的格局,黄光裕喜欢强调的理念是“互动、互补、互助,实现追求1+1>2的效应”。
          现在,除了房地产业务外,黄光裕倾力所为的,也正是使国美的所有分店都能获得较好运营成绩,以提高总盘价值。对于这一点,他充满了自信。他说:“不管社会发展到哪一步,零售渠道总是必要的。虽然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零售业的具体业态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零售业的本质是不变的。”


        4楼2006-06-25 19:26
        回复
          创造神话的平凡人
            这个17岁就出来闯天下的广东商人,不崇拜什么商业偶像人物,他说:“我不是追星族,我是干活来的。”他看重的是实践中得来的智慧,认为自己的经商才能来自对社会、对身边朋友的学习。黄光裕狡黠地说:“我去学一个东西,一个人学和从几百号人、上千号人身上学,每天见到朋友就从他们身上学,你说我哪样学得多?”
            虽然在传媒业异常发达的今天,依靠卖电器而成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不可避免地成为众所瞩目的人物,黄光裕还是尽量回避公众的视线。像中央电视台《对话》这样的名牌节目向他约采访,也是公司负责品牌管理的采销中心总监何阳青多次说服,他才勉强答应。面对记者,黄光裕缺少那种口若悬河的作秀本领,也不会言必称韦尔奇。
            面对自己所创下的成就,他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回报”的道理,“我不会吹牛。人啊,付出多少,获得多少,是早晚的问题,机会是均等的。人要发展,要看你是贪心多呢,还是野心多、霸气多。再一个,你有没有那个胆量。抛开这些,假如没有这些心理影响的话,我觉得只要努力在各方面做到一定程度,假如付出的努力都是一样的,在同等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是差不了太多的,顶多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
            1995年前后,黄光裕思索自己从事商业的心得,总结出八个字:商者无域,相融共生。并请了一位书法家将这八个字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在将自己的商业理念归纳为“商者无域”几个字时,并不知道李嘉诚也曾经用这四个字总结自己的商业理念。对于自己的老乡李嘉诚,黄光裕说:“他是值得佩服的一个人,但这并不是说我要学习他。因为他的程度和模式已经是非一般企业、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了。他可以使用的平台不一样,你不可以拿他去作为一种追求或者目标,或者模仿他的模式。他能做得了的事你不见得做得了。就跟人处理事情一样,有些事别人做合适,你做可能就不合适;有些事别人做不合适而你做又合适,因为你的环境跟他不一样,你能力不一样,你能控制这个问题。”
            据与黄光裕私交甚笃的策划人王平久说:很多人不太了解国美,在人们心中它一直很神秘,其实它一点也不神秘,它就是一件电器一件电器卖出来的。黄家本质很善良,如果抛开国美,他们就是邻家的孩子、哥哥姐姐。他们没有任何背景。他们的背景就是把握机会和勤奋。他们不是用手和脚做事情,而是用脑袋做事情。他们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非常准确。每一个人成功以后,大家都给他罩上一种神秘的光环,其实没有必要。黄光裕就是个创造神话的平凡人。黄总是做事的人,他比较遵守真正的商业规律。在我们看来,国美怎么总是那么抠?实际上它是非常好的商业运行者。跟别人不太一样。”
            国美内部人员眼中的黄光裕,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1987年即在国美工作、并在家电业界以“小李飞刀”著称的李俊涛说:“黄总是一个要求极高的人。他制定下一个很高的目标,然后再去寻找实现这个高目标的支撑点。”这种高目标成为国美向往发展的动力。在国美内部,也形成了一种评判标准—完成了规定目标的95%,就算完成了任务。
            敢做,敢于打破常规,也是黄光裕的一大特点。黄秀虹认为,二哥属于胆大敢为的人。她说:“只有打破常规的人,才会成功。不敢打破常规的人,不能说会失败吧,也只能是在随波逐流中,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国美的竞争对手,北京大中电器的创始人张大中也承认:“每个企业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他比我年轻些,拼搏冲闯的劲头更大一些。”
            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现代企业帝国的黄光裕,言谈之中依旧保持着一个买卖人的本色,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买卖”。谈到经营目标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希望,公司明天比今天更好。”他拒绝承认有什么打造“中国第一商业家族”的企图。尽管在公司内部,黄光裕经常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将鹏润打造成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以鼓舞公司士气;为了实现保持国美在2005年零售业放开后的竞争力,他制定了5年内要使销售额增加到1 200亿元的增长目标,但从经营理念上讲,黄光裕更喜欢制定近期能够实现的目标,而不喜欢规划什么宏伟远景。
            注重实效贯穿于黄光裕的思维方式。以致在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节目上,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对话》节目接受采访时,他也以其特有的坦诚答道:“我们是做买卖的嘛,我们算了一笔账,好多员工也替我算过这笔账,因为《对话》栏目是很有名气的,很多人花很多钱都上不了的栏目,我们能为企业做免费宣传,那我就来了。”


          6楼2006-06-25 19:27
          回复
            当我无法再拥有的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8楼2006-06-25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