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风月谈吧 关注:32贴子:2,522
  • 11回复贴,共1

发些诗词的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诗的基本格式



一、仄起句式
  A: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二、平起句式 
  A: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B: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例:
  一、仄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     《春望》 
  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             烽火连三月 
  平平仄仄平             家书抵万金 
  平平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             浑欲不胜簪 



  B: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     《塞下曲其三》 
  仄仄仄平平             骏马似锋飙 
  平平仄仄平             鸣鞭出渭桥 
  平平平仄仄             弯弓辞汉月 
  仄仄仄平平             插羽破天骄 
  仄仄平平仄             阵解星芒尽 
  平平仄仄平             营空海雾消 
  平平平仄仄             功成画麟阁 
  仄仄仄平平             独有霍嫖姚 



  二、平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韵的(平起仄收)   《赋得古原草送别》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 
  平平平仄仄             远方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             晴翠接荒城 
  仄仄平平仄             又送王孙去 
  平平仄仄平             萋萋满别情 



  B: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      《北青萝》 
  平平仄仄平             残阳西入崦 
  仄仄仄平平             茅屋 孤僧 
  仄仄平平仄             落叶人何在 
  平平仄仄平             寒云路几层 
  平平平仄仄             独敲初野磬 
  仄仄仄平平             闲依一枝藤 
  仄仄平平仄             世界微尘里 
  平平仄仄平             吾宁爱与憎 



  注: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附:唐七律平仄基本格式: 



  一、平起式
  A: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B: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二、仄起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例:
  一、平起式 
  A: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函》
  平平仄仄仄平平             汀洲无浪复无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客相思盖渺然 
  仄仄平平平仄仄             汉口夕阳斜渡乌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洞庭秋水远连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孤城背岭寒吹角 
  仄仄平平仄仄平             独戍临江夜泊船 
  仄仄平平平仄仄             贾谊上书忧汉室 
  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沙谪去古今怜 



  B: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          《客至》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盘殄市远五兼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贫只旧 
  仄仄平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 
  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仄起式 
  A: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        《别舍弟宗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             零落残魂信黯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双垂泪别越江边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身去国六千里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死投荒十二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桂岭瘴来云似墨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洞庭春尽水如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欲知此后相思梦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在荆门郢树烟 



  B: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   《再受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仄仄平平平仄仄             去过十年同赴召 
  平平仄仄仄平平             渡江千里又分歧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重临事异黄函相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黜名惭柳士师 
  仄仄平平平仄仄             归目并随回雁尽 
  平平仄仄仄平平             愁肠正遇断猿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             桂江东过连山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见长吟有所思 



  注: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1楼2005-03-15 10:23回复
    近体乐府

    先秦时期,诗都是配合乐曲吟唱的歌辞(词),所以诗即是歌。从其意义来命名,称为诗;从其声音来命名,称为歌。 不配合音乐而清唱的,称为"徒歌",或曰"但歌"。汉武帝建置乐府以后,合乐吟唱的诗称为"乐府歌辞",或曰"曲辞"。后世简称"乐府"。从此以后,"诗"成为一种不配合音乐的文学形式的名词,与"歌"或"乐府"分了家。 

    魏晋以后,诗人主要是作诗,也为乐曲配词,到了唐代,古代的乐曲早已失传,或者不流行了,诗人们虽然仍用乐府旧题目作歌词,事实上已不能吟唱。这时候,"乐府"几乎已成为一种诗体的名词,与音乐无关,于是就出现了"乐府诗"这个名称。初唐诗人所作"饮马长城窟"、"东门行"、"燕歌行"等等,都是沿用古代乐府题目(曲名)拟作的歌辞,事实上是乐府诗。而不是乐府,因为它们都无乐谱可唱。

    盛唐诗人运用乐府诗体,写了许多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的诗,但他们不用乐府旧题,而自己创造新的题目,例如杜哺的"兵车行"、"丽人行"和"三吏""三别"等,这一类的诗,称为"新题乐府"。后来,白居易就简化为"新乐府"。新乐府也还是一种诗体,而不是乐府。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唐代诗人集中的所谓"乐府",几乎全不是乐府,而是乐府诗。有许多真正配合音乐而写的绝句和五七言诗,例如"凉州词"、"簇拍陆州"、"乐世"、"河满子"等,却从来不被目为乐府,而隶属于绝句或长短句。

    北宋人把《花间集》、《尊前集》这一类的曲子词称为乐府,这是给乐府这个名词恢复了本义。晏几道把他自己的词集定名为《小山乐府》,这是"曲子词"以后的词的第一个正名,欧阳修的词集标名为"近体乐府",这是对晏几道的定名作了修正。他大概以为旧体乐府都是诗,形式和长短句的词不同,故定名"近体乐府"。以资区别。但是,宋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第一卷中有"乐语"和"长短句"两个类目。"乐语"不是曲子词,而"长短句"则是曲子词。由此看来,欧阳修本人似乎还以"长短句"为词的正名,而"近体乐府"则为包括"乐语"在内的一切当代曲词的通称。到南宋时,周必大编定自己的词集,取名曰《平园近体乐府》。这时候,"近体乐府"才成为专指词的名词。

    但是,"近体"的"近"字,是一个有限度的时间概念。宋代人所谓"近体",到了元明,已经不是"近体"而成为古体了。元人宋褧的词集名曰《燕石近体乐府》,明代夏言的词集名曰《桂渊近体乐府》,这都是盲从了宋人,没想到元代的近体乐府,应当是北曲;而明代的近体乐府,应当是南曲。词已不是新兴歌词形式,怎么还能说是"近体乐府"呢?

    我们应当说,"近体乐府"是北宋人给词的定名,当时"词"这个名称还未确立,所以不能说"近体乐府"是词的别名。


    4楼2005-03-15 10:24
    回复
      建安诗

      建安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当时的国政已经持于曹操之手,而文学上的建安时期比建安这个年号所存在的时间前后各长二十年。 

      建安时代,上承《诗经》、《楚辞》,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诗歌的特点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慷慨激昂。建安时代的五言诗涌腾,打破了汉代诗坛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此兴盛,七言诗从此初步奠定基础。 

      建安时代的主要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等,他们都生活在北方的魏王朝中。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曹操诗的特点是深沉古直,气韵沉雄,他的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一部分是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如《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另一部分表现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如《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评》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丕诗风格纤弱,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写景抒情都很细腻,诗逐句押韵,说明这一时代的七言形式尚未成熟。 

      曹植的诗慷慨活泼,词藻丰富华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名都篇》、《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洛神赋》、《野田黄雀行》都是他的名作,《诗评》曰:“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其中孔融年龄最大,仅存诗七首;王粲的成就最高,诗赋都很出色;陈琳、阮瑀除诗歌外还擅长公牍文书;刘桢的五言诗在当时名气很大;徐干的情诗写得很好;应瑒的诗较为平淡。    

      《建安诗三百首评注》选择了建安时代流传下来的三百首诗,建安文学多是文人诗,它的语言较之《诗经》和《古诗十九首》都更难懂,《建安诗三百首评注》对所选的诗歌都加以评点和详细的注释,有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8楼2005-03-15 10:26
      回复
        外国的诗歌类别

        1、史诗
          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一种特殊的叙事诗,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以自己民族的有着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为主要题材,以人们爱戴的英雄为主要人物,除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外,还夹杂着神话传说”等等的特点。如《荷马史诗》。 

        2、十四行诗
          欧洲的一种抒情诗,音译为“商籁体”。本是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的诗歌,其格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十四行。首创者据说是意大利“西西里诗派”主要诗人连蒂尼。到十四世纪下半期,意大利另一位诗人彼特拉克,继承“西西里诗派”的传统,创造了一种十四行诗的新体“彼特拉克”体,使十四行诗更臻于完美。

        3、悬诗
          中古阿拉伯文学蒙昧时期七首著名长诗的总称。得名是因为:阿拉伯是个爱好诗歌的民族,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在公元五世纪时,每年在麦加都要举行集市活动,各部落诗人赶来朗诵他们的诗,并进行比赛,优胜者的诗抄在麻布上悬挂起来,称做“悬诗”。其形式都工整的格律诗。

        4、俳句
          日本古典短诗,原称“俳谐”。是日本中古后期发展起来的民众诗,形式为每首三行,各行的音节数为5、7、5(指日语,译成汉语则不同),共17个音节,不押韵脚。表现刹那间的感受是它的主要内容。多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语言隽永凝炼,便于记忆和流传。

        5、鲁拜诗
          中古波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诗体,原意为“四行诗”。是伊朗的传统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第三行一般不押韵,类似于中国的绝句。


        9楼2005-03-15 10:26
        回复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月夜忆舍弟(八庚)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送赵都督赴代州(九青)

          [唐]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城柳条青。 
             △      △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④。
                   △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咏煤炭(十二侵)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        △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由于第一句
          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
          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现在试举
          两个例子: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十三元韵,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
          “纷”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韵脚却用了一先韵的“妍”字。这种首句
          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律诗里是少见的。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们如果也
          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
          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
          ①《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 ②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
          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的罕见的,这里不谈。 ③我们有意识地举
          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必分别,而前人在律诗中严格区别开来的韵,如东与冬,鱼
          与虞,庚与青。其余的韵可参看下文举的例子。窄韵不举例。 ④杨炯《从军
          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龙庭”就是“龙城”。这里不用“龙
          城”,而用“龙庭”,因为“城”字是八庚韵,“庭”字是九青韵。


          12楼2005-03-15 10:27
          回复
            词 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
            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
            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前面所述
            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现在把这十九部开列在后面,以供参考①。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⑴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⑵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⑶平声支微齐,又灰半②;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泰半、
            队半。
              ⑷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⑸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⑹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⑺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⑼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⑽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⑾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⑿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⒀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⒁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
              ⑴屋沃。
              ⑵觉药。
              ⑶质物锡职缉。
              ⑷物月曷黠屑叶。
              ⑸合洽。

            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
            早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四部相通。其中有语音发
            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响。

            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
            《念奴娇》等。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
            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除非有另一体。

            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开始了。
            ━━━━━━━━━━━
            ①戈载《词林正韵》的韵目依照《集韵》,现在改为“平水韵”(即律诗的韵
            及古体诗⑴中所讲的诗韵),以归一律。 ②具体的字详见《诗韵举要》。下
            同。


            13楼2005-03-15 10:27
            回复
              律诗的平仄(2)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
              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
              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
              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
              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①。例如: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②。
                  ·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
              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   ·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③。
                       ·   ·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④!

              六拗 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
              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得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⑴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⑵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这是对句相救。
                ⑶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
              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⑴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这样即构成本句自救,又
              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⑤。
                      ·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⑥。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16楼2005-03-15 10:28
              回复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
                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八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工整。例如: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
                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 ),第六字应该
                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
                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
                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
                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

                [唐]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    ··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 · ·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⑦。
                     ·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⑧,
                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应用平而用仄(“磬”),
                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更见”),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渔樵”)。
                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
                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规则(虽然可认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
                象律诗以外⑨,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宋]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       ···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     ·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    ·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⑩?
                  ··  ·   ··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人一种古风的
                感觉。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来外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
                仄(“尺”字古属入声)。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
                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六字应仄而用平(“人”)。第五句
                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第
                六字应平而用仄(“叶”)。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
                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林”)。第八句如
                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
                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缘”)。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规
                则。跟“摇窗扉”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
                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作者又有意识地造成失对与失粘。
                  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
                体的人是很少的。
                ━━━━━━━━━━━
                ①唐人的试帖诗也容许有这种平仄格式,可见它是正规的格
                式。 ②鄜,读如夫,平声。看读如刊,平声。 ③本诗名一作《时世行赠田
                妇》。旋,去声。 ④更,去声。 ⑤令,平声。漂,去声。 ⑦过,平声。
                ⑦为,去声。 ⑧这还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特定格式,国为那种格式第三
                字必须用平声,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志声(入声)。 ⑨“芹”字今
                入文韵,但杜甫时代还是真韵字,不算出韵。 ⑩为,去声。


                18楼2005-03-15 10:28
                回复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 ··         ·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 ·   ··   
                  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⑽。
                            ·      

                    首联对仗,首句不入韵。

                  四尾联对仗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
                  作结束语的。
                    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例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⑾!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这诗最后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还是和一般对仗不大相同的⑿。

                  五少于两联的对仗

                    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以少于两联。
                  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
                    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⒀。例如: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⒁。
                        ·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六长律的对仗

                    长律的对仗和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
                  律用对仗。例如:

                  守睢阳诗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       ·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    ·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   ·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    ·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⒂!
                          ·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⒃。
                      ·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  ·      

                  七对仗的讲究

                    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现在拣重要的谈一谈。
                    ⑴工对 凡是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
                  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
                  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象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
                  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送瘟神》
                  (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
                  臂摇。”“红”对“青”,“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
                  连”对“地动”,“五岭”对“三河”,“银”对“铁”,“落”对“摇”,
                  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浪”对“桥”,“锄”对“臂”,名词对
                  


                  20楼2005-03-15 10:28
                  回复
                    常 用 词 谱 五 十 例 (一)

                    〖 索引 〗 

                    1、十六字令16字 2、捣练子27字 3、忆江南27字 4、忆王孙31字 5、如梦令33字 
                    6、乌夜啼36字 7、长相思36字 8、生查子40字 9、浣溪沙42字 10、菩萨蛮44字 

                    本词谱使用符号说明:

                    用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标记符号 ○ ● ◎ △ ▲ 


                    --------------------------------------------------------------------------------

                    十六字令 
                    词例:〔元〕周晴川 
                    眠,
                    △,
                    月 影 穿 窗 白 玉 钱。
                    ◎ ● ◎ ○ ● ● △。
                    无 人 弄,
                    ◎ ◎ ●,
                    移 过 枕 函 边。
                    ◎ ● ● ○ △。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捣练子 
                    词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静,
                    ○ ● ●,
                    小 庭 空,
                    ● ○ △,
                    断 续 寒 砧 断 续 风。
                    ◎ ● ◎ ○ ● ● △。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 ● ◎ ○ ○ ● ●,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 ◎ ◎ ● ● ○ △。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忆江南 
                    词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风 景 旧 曾 谙。
                    ◎ ● ●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 ◎ ○ ○ ●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 ◎ ● ● ○ △。
                    能 不 忆 江 南?
                    ◎ ● ● ○ △。

                     

                    说明:《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望江梅》、江南好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忆王孙 
                    词例:〔宋〕李重元 
                    萋 萋 芳 草 忆 王 孙,
                    ◎ ○ ◎ ● ● ○ △,
                    柳 外 楼 高 空 断 魂。
                    ◎ ● ◎ ○ ◎ ● △。
                    杜 宇 声 声 不 忍 闻。
                    ◎ ● ◎ ○ ● ● △。
                    欲 黄 昏,
                    ● ○ △,
                    雨 打 梨 花 深 闭 门。
                    ◎ ● ◎ ○ ◎ ● △。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如梦令 
                    词例:〔宋〕秦观 
                    遥 夜 月 明 如 水,
                    ◎ ● ◎ ○ ○ ▲,
                    风 紧 驿 亭 深 闭。
                    ◎ ● ◎ ○ ○ ▲。
                    梦 破 鼠 窥 灯,
                    ◎ ● ● ○ ○,
                    霜 送 晓 寒 侵 被。
                    ◎ ● ◎ ○ ○ ▲。
                    无 寐!
                    ○ ▲,
                    无 寐!
                    ○ ▲。
                    门 外 马 嘶 人 起。
                    ◎ ● ◎ ○ ○ ▲。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乌夜啼 
                    词例:〔南唐〕李煜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 ◎ ● ○ △,
                    月 如 钩。
                    ● ○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 ● ◎ ○ ○ ●、
                    锁 清 秋。
                    ● ○ △。

                    剪 不 断,
                    ◎ ◎ ●,
                    理 还 乱,
                    ◎ ○ ●,
                    是 离 愁。
                    ● ○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 ● ◎ ○ ○ ●、
                    在 心 头。
                    ● ○ △。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长相思 
                    词例:〔唐〕白居易 
                    汴 水 流,
                    ◎ ◎ △,
                    泗 水 流,
                    ● ◎ △,
                    流 到 瓜 洲 古 渡 头。
                    ◎ ● ○ ○ ◎ ● △。
                    吴 山 点 点 愁。
                    ◎ ○ ◎ ● △。

                    思 悠 悠,
                    ◎ ◎ △,
                    恨 悠 悠,
                    ● ◎ △,
                    恨 到 归 时 方 始 休。
                    ◎ ● ○ ○ ◎ ● △。
                    月 明 人 倚 楼。
                    ◎ ○ ◎ ● △。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生查子 
                    词例:〔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浣溪沙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菩萨蛮 
                    词例:〔唐〕李白 
                    平 林 漠 漠 烟 如 织,
                    ◎ ○ ◎ ● ○ ○ ▲,
                    寒 山 一 带 伤 心 碧。
                    ◎ ○ ◎ ● ○ ○ ▲。
                    暝 色 入 高 楼,
                    ◎ ● ● ○ △,
                    有 人 楼 上 愁。
                    ◎ ○ ◎ ● △。

                    玉 阶 空 伫 立,
                    ◎ ○ ○ ● ▲,
                    宿 鸟 归 飞 急,
                    ◎ ● ○ ○ ▲。
                    何 处 是 归 程,
                    ◎ ● ● ○ △,
                    长 亭 连 短 亭。
                    ◎ ○ ◎ ● △。
                     

                    说明:又名《子夜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23楼2005-03-15 10:29
                    回复
                      常 用 词 谱 五 十 例 (三)


                      〖 索引 〗21、醉花阴52字 22、浪淘沙54字 23、鹧鸪天55字 24、南乡子56字 25、鹊桥仙56字 
                      26、虞美人56字 27、玉楼春56字 28、小重山58字 29、踏莎行58字 30、临江仙60字 

                      本词谱使用符号说明:

                      用字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压平声韵 压仄声韵 
                      标记符号 ○ ● ◎ △ ▲ 


                      --------------------------------------------------------------------------------

                      醉花阴 
                      词例:〔宋〕李清照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 ◎ ○ ○ ● ▲,
                      瑞 脑 销 金 兽。
                      ◎ ● ○ ○ ▲。
                      佳 节 又 重 阳,
                      ◎ ● ● ○ ○,
                      宝 枕 纱 厨,
                      ◎ ● ○ ○,
                      昨 夜 凉 初 透。
                      ◎ ● ○ ○ ▲。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 ◎ ● ○ ○ ▲,
                      有 暗 香 盈 袖。
                      ◎ ● ○ ○ ▲。
                      莫 道 不 销 魂,
                      ◎ ● ● ○ ○,
                      帘 卷 西 风,
                      ◎ ● ○ ○,
                      人 比 黄 花 瘦。
                      ◎ ● ○ ○ ▲。

                       

                      说明: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浪淘沙 
                      词例:〔南唐〕李煜 
                      帘 外 雨 潺 潺,
                      ◎ ● ● ○ △,
                      春 意 阑 珊。
                      ◎ ● ○ △。
                      罗 衾 不 耐 五 更 寒。
                      ◎ ○ ◎ ● ● ○ △。
                      梦 里 不 知 身 是 客,
                      ◎ ● ◎ ○ ○ ● ●,
                      一 晌 贪 欢。
                      ◎ ● ○ △。

                      独 自 莫 凭 栏,
                      ◎ ● ● ○ △,
                      无 限 江 山。
                      ◎ ● ○ △。
                      别 时 容 易 见 时 难。
                      ◎ ○ ◎ ● ● ○ △。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 ● ◎ ○ ○ ● ●,
                      天 上 人 间。
                      ◎ ● ○ △。 

                       

                      说明: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名《卖花声》)、《过龙门》,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鹧鸪天 
                      词例:〔宋〕聂胜琼 
                      玉 惨 花 愁 出 凤 城,
                      ◎ ● ○ ○ ● ● △,
                      莲 花 楼 下 柳 青 青。
                      ◎ ○ ◎ ● ● ○ △。
                      尊 前 一 唱 阳 关 曲,
                      ◎ ○ ◎ ● ○ ○ ●,
                      别 个 人 人 第 五 程。
                      ◎ ● ○ ○ ● ● △。

                      寻 好 梦 , 
                      ○ ● ● 
                      梦 难 成,
                      ● ○ △,
                      有 谁 知 我 此 时 情。
                      ◎ ○ ◎ ● ● ○ △。
                      枕 前 泪 共 阶 前 雨,
                      ◎ ○ ◎ ● ○ ○ ●,
                      隔 个 窗 儿 滴 到 明。
                      ◎ ● ○ ○ ● ● △。

                       

                      说明: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不可不知。 

                      南乡子 
                      词例:〔宋〕辛弃疾 
                      何 处 望 神 州,
                      ◎ ● ● ○ △,
                      满 眼 风 光 北 固 楼。
                      ◎ ● ○ ○ ● ● △,
                      千 古 兴 亡 多 少 事?
                      ◎ ● ◎ ○ ○ ● ●,
                      悠 悠,
                      ○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流。
                      ◎ ● ○ ○ ● ● △。

                      年 少 万 兜 鍪,
                      ◎ ● ● ○ △,
                      坐 断 东 南 战 未 修。
                      ◎ ● ○ ○ ● ● △。
                      天 下 英 雄 谁 敌 手,
                      ◎ ● ◎ ○ ○ ● ●,
                      曹 刘,
                      ○ △,
                      生 子 当 如 孙 仲 谋。
                      ◎ ● ○ ○ ● ● △。
                       

                      说明: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鹊桥仙 
                      词例:〔宋〕秦观 
                      纤 云 弄 巧,
                      ◎ ○ ◎ ●,
                      飞 星 传 恨,
                      ◎ ○ ◎ ●,
                      银 汉 迢 迢 暗 度。
                      ◎ ● ◎ ○ ◎ ▲。
                      金 风 玉 露 一 相 逢,
                      ◎ ○ ◎ ● ● ○ ○,
                      便 胜 却、
                      ● ◎ ●、
                      人 间 无 数。
                      ○ ○ ◎ ▲。

                      柔 情 似 水,
                      ◎ ○ ◎ ●,
                      佳 期 如 梦,
                      ◎ ○ ◎ ●,
                      忍 顾 鹊 桥 归 路。
                      ◎ ● ◎ ○ ◎ ▲。
                      两 情 若 是 久 长 时,
                      ◎ ○ ◎ ● ● ○ ○,
                      又 岂 在、
                      ● ◎ ●、
                      朝 朝 暮 暮。
                      ○ ○ ◎ ▲。

                       

                      说明: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虞美人 
                      词例:〔南唐〕李煜 
                      


                      26楼2005-03-15 10:30
                      回复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 ◎ ● ○ ○ ▲,
                        往 事 知 多 少。
                        ◎ ● ○ ○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 ◎ ● ● ○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 ● ○ ◎ ● ● ○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 ◎ ● ○ ○ ▲,
                        只 是 朱 颜 改。
                        ◎ ● ○ ○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 ◎ ● ● ○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 ● ○ ◎ ● ● ○ △。 

                         

                        说明: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玉楼春 
                        词例:〔宋〕宋祈 

                        东 城 渐 觉 风 光 好, 
                        ◎ ○ ◎ ● ○ ○ ▲,
                        毂 皱 波 纹 迎 客。
                        ◎ ● ◎ ○ ○ ●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 ● ● ○ ○,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 ● ◎ ○ ○ ● ▲。 
                        浮 生 长 恨 欢 娱 少,
                        ◎ ○ ◎ ● ○ ○ ▲,
                        肯 爱 千 金 轻 一 笑。
                        ◎ ● ◎ ○ ○ ● ▲。
                        为 君 持 酒 劝 斜 阳,
                        ◎ ○ ◎ ● ● ○ ○,
                        且 向 花 间 留 晚 照。
                        ◎ ● ◎ ○ ○ ● ▲。
                         

                        说明:又名《木兰花》、《春晓曲》,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小重山 
                        词例:〔宋〕岳飞 
                        昨 夜 寒 蛩 不 住 鸣,
                        ◎ ● ○ ○ ◎ ● △,
                        惊 回 千 里 梦、
                        ◎ ○ ○ ● ●,
                        已 三 更。
                        ● ○ △。 
                        起 来 独 自 绕 街 行,
                        ◎ ○ ◎ ● ● ○ △,
                        人 悄 悄,
                        ○ ◎ ●,
                        帘 外 月 胧 明。
                        ◎ ● ● ○ △。

                        白 首 为 功 名,
                        ◎ ● ● ○ △
                        旧 山 松 竹 老、
                        ◎ ○ ○ ● ●,
                        阻 归 程, 
                        ● ○ △。 
                        欲 将 心 事 付 瑶 筝,
                        ◎ ○ ◎ ● ● ○ △,
                        知 音 少,
                        ○ ◎ ●,
                        弦 断 有 谁 听?
                        ◎ ● ● ○ △。

                         

                        说明: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踏莎行 
                        词例:〔宋〕秦观 
                        雾 失 楼 台, 
                        ◎ ● ○ ○,
                        月 迷 津 渡,
                        ◎ ○ ● ▲,
                        桃 园 望 断 无 寻 处。
                        ◎ ○ ◎ ● ○ ○ ▲。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
                        ◎ ○ ◎ ● ● ○ ○,
                        杜 鹃 声 里 斜 阳 暮。
                        ◎ ○ ◎ ● ○ ○ ▲。

                        驿 寄 梅 花,
                        ◎ ● ○ ○,
                        鱼 传 尺 素,
                        ◎ ○ ● ▲,
                        砌 成 此 恨 无 重 数。
                        ◎ ○ ◎ ● ○ ○ ▲。
                        郴 江 幸 自 绕 郴 山,
                        ◎ ○ ◎ ● ● ○ ○,
                        为 谁 流 下 潇 湘 去。
                        ◎ ○ ◎ ● ○ ○ ▲。 

                         

                        说明:又名《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 

                        临江仙 
                        词例:〔宋〕欧阳修 
                        柳 外 轻 雷 池 上 雨,
                        ◎ ● ◎ ○ ○ ● ●,
                        雨 声 滴 碎 荷 声。
                        ◎ ○ ◎ ● ○ △。
                        小 楼 西 角 断 虹 明。
                        ◎ ○ ◎ ● ● ○ △。
                        阑 干 私 倚 处,
                        ◎ ○ ○ ● ●,
                        遥 见 月 华 生。
                        ◎ ● ● ○ △。

                        燕 子 飞 来 窥 画 栋,
                        ◎ ● ◎ ○ ○ ● ●,
                        玉 钩 垂 下 帘 旌。
                        ◎ ○ ◎ ● ○ △。
                        凉 波 不 动 簟 纹 平。
                        ◎ ○ ◎ ● ● ○ △。
                        水 晶 双 枕 畔,
                        ◎ ○ ○ ● ●,
                        犹 有 堕 钗 横。
                        ◎ ● ● ○ △。 

                         

                        说明: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27楼2005-03-15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