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上的粤语吧 关注:242贴子:3,558
  • 7回复贴,共1

我们不只是学究:为了大家的母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迄今为止,本吧在学术性方面的建设已基本起步。但计划中的另一半任务尚未正式提及。
我在另一贴谈过自己对广义粤语的学术研究意义的理解。如果说那仍只是对少数吃饱饭没事爱研究的人才有的意义,那么更有现实意义的就是满足每个人的家乡情怀、唤*更多人的母语意识(虽然其实这也是要先吃饱饭才谈得上的事...)。
关于粤人的撑粤语事迹,大家应该都有所听闻,因为那已是上过新闻的级别。但在这里楼主重点要讲的是可能很少人会关注到的,就是子方言的事。
在以默认通用音为主的撑粤运动的主流之外,还有不少子粤方言人的保育母语行动。它们很可能大部分不为人知,甚至不会被看作也属于撑粤运动的内容。这其中有一些历史人文原因。
本贴所讲都是比较个人的观点,不打算代表本吧。但请各位把它当作一个普通吧友给大家的话。


1楼2012-05-12 10:09回复
    【请不要将乡音情结看作是与促进沟通融合、与提倡通用语对立的事物】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方言分歧是造成地域矛盾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大范围的交流融合,方言是可以考虑放弃的。(先不管其中有无双重标准)
    诚然乡音情结本身具有一点排他的特性,因为它貌似不像学术研究那样需要更大范围的团结合作。除非达到一定的觉悟,通常都是各顾各的。
    楼主要说的是,人与人的沟通能否融洽,语言既非关键亦非首要原因。使用同一种语言、哪怕口音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会互相打破头的例子很多,使用各自的不同语言也能和谐相处的例子亦不少。
    我们应看到本质,包容及尊重的能力/觉悟才是前提。


    2楼2012-05-12 10:17
    回复
      【关怀每个人的乡音情结更利于和谐融洽】
      先不管“母语”都有其他哪些定义,楼主认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最好这样理解:
      母语是每个人童年时起学会的第一种用来体验、学习、记忆、表达、思考、哭笑的语言,具体到音、词、法。若确实需要避免歧义,我建议“童年语”一词。
      往往哪怕有那么一点点不同,都不是他记忆中的“童年语”了。
      我们并不反对积极意义的融合。只希望人们在融合过程中,不要忽视了对人的关怀。请以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包容尊重为前提。否则,即使我们将来真的融合成了一个语言一致、表面团结的群体,深埋在人们心底的语言优劣观念不会不是一种隐患。
      如果粤人的将来依然是个充满语言优劣、人仗语势等心理的人文环境,我们追求的融合意义何%在?难道粤人都愿意接受一个这样的将来?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将来?
      大家话呢?
      


      3楼2012-05-12 10:41
      回复
        最后提醒大家:针对本质,而非某个具体事物。具体事物不是本质,是表面幻象。


        4楼2012-05-12 10:45
        回复
          对这种。。。。。。建议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摆明要调查人家咁样子,否则好可能事倍功半。
          建议对象最好系啲无甚语言自卑感个老一辈,且只需与之自然攀谈,或旁听其对话即可,如此方能取得既地道又自然的语料。
          另外,你如果可以起个带头作用,打消更多家乡人的语言心理障碍,好可能会顺利好多 


          11楼2012-05-12 20:17
          回复
            假如人们始终将“岭南文化”等同于粤系文化,甚至仅仅等同于珠三角文化,的确难指望得到更多岭南人的认同。


            12楼2012-05-12 20:24
            回复
              如果你能够将 这个表情换成 就好了。。


              13楼2012-05-12 20:28
              回复
                。。只可意会。。。


                15楼2012-05-12 21:02
                回复